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的改良式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研究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的改良式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8年5月我科45例诊断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予行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的改良式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43例行传统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均采用钛钢板螺钉固定开门侧椎板及侧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颈椎活动度(ROM)、颈椎曲度及术后颈部轴性症状的情况,末次随访按Odom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DI评分,术前及术后3个月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N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对照组的颈椎整体平均曲度较术前减少(3.85±1.52)度,而研究组的颈椎整体平均曲度较术前减少(1.51±1.37)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整体颈椎活动度ROM较术前减少(6.81±2.31)度,研究组ROM较术前减少(4.68±1.93)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12例(27.9%)、研究组2例(4.4%)发生颈部轴性症状或加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按Odom标准,对照组优32例,良6例,可5例,优良率88.4%;研究组优35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9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的改良式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相比传统单开颈椎板成形术,改良术式轴性症状发生率较低,术后颈椎曲度及颈椎活动度的影响小。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1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