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饮食行为模式的家庭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了解7~18岁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行为模式,并评估影响饮食行为模式的家庭因素。方法在北京市房山区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按城市、乡村、小学、初中进行分层,每层抽取4所学校,通过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共得到2 438份学生及其家长合格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得到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行为模式;采用秩和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对家庭特征与饮食行为模式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饮食行为模式与不同家庭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确定了2种饮食行为模式,即风险饮食行为和保护饮食行为模式。母亲BMI是儿童青少年风险饮食行为模式的影响因素(P=0.011)。除父亲BMI外,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父母生育年龄和母亲BMI均与保护饮食行为模式有关(均P<0.05)。调整儿童青少年性别、年龄、城乡和BMI z评分后,父母文化程度较低和有更高家庭月收入家庭的孩子更倾向于风险饮食行为模式(β=-0.10,95%CI:-0.16~-0.04;β=0.07,95%CI:0.02~0.12)。保护饮食行为模式与父母文化程度(β=0.08,95%CI:0.02~0.14)、家庭月收入(β=0.06,95%CI:0.02~0.11)和母亲生育年龄(β=0.02,95%CI:0.00~0.03)呈正相关。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更符合保护饮食行为模式(β=-0.13,95%CI:-0.22~-0.03)。结论不同家庭特征下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行为存在差异,在饮食行为干预中应促进较低父母文化程度、低家庭月收入、低母亲生育年龄和多子女家庭孩子的保护饮食行为的建立,纠正低父母文化程度和高家庭月收入孩子的风险饮食行为。
出处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年08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9月0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