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单元分布的髁突骨小梁三维影像解剖形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观察髁突骨小梁结构单元感兴趣区(volume of interest,VOI)的分布特点,分析髁突骨小梁的三维影像解剖形态特征。方法对北京大学医学部遗体捐献的1例61岁男性尸体右侧髁突标本的micro-CT影像进行分析。在髁突骨小梁范围内不同层面按规律尽可能多地排列直径2 mm、高度2 mm的圆柱体VOI单元,且各VOI单元无交叉区域。将选取的VOI单元划分为内、中、外、前、后共5个区,从上到下共6层,通过分析每个VOI单元的骨矿物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total volume,BV/TV)、骨比表面积(bone surface area/bone volume,BS/BV)、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bone number,Tb.N)、骨小梁分离度(trabecular spacing,Tb.Sp)以及骨小梁模式因子(trabecular bone pattern factor,Tb.Pf)等7个形态学参数,获取髁突骨小梁整体三维影像解剖形态特征的分布情况。结果本研究扫描的髁突标本共选取34个VOI单元,BMD、BV/TV、Tb.Th和Tb.N在中区均值较大,内区均值最小,在1、2、5、6层前区>后区,3、4层后区>前区;BMD在1层[(332.66±97.11) mg/cm3]和6层[(344.24±45.68) mg/cm3]较高,2层[(255.79±41.06) mg/cm3]最低;BV/TV和Tb.N在1层较高,5层最低;Tb.Th在1层[(0.11±0.03) mm]较高,其余层数值相近且较低。BS/BV、Tb.Sp和Tb.Pf在1层较低,总体上内区和外区较高,中区和前区较低,1、5、6层后区>前区,3、4层前区>后区。ANOVA分析显示,VOI单元的7个形态学参数在6层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5个分区间BV/TV、BS/BV、Tb.Th、Tb.N、Tb.Sp和Tb.P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D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基于VOI单元对髁突骨小梁进行划分,获得髁突骨小梁三维影像解剖特征分布数据,显示髁突骨小梁的三维影像解剖形态区域分布不均匀,该方法可进一步分析髁突骨小梁结构的三维影像解剖形态学等特征。
出处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10期
出版日期 2020年10月17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