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患者再手术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分析克罗恩病(CD)患者累积再手术率、手术原因及药物对再手术的影响。方法纳入2000年1月至2020年3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行肠道切除术的CD患者,依据是否再次手术将患者分为再手术组及非再手术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初次及再次手术原因以及初次术后维持治疗;同时将患者按CD不同术后复发危险分层分为复发高危组及低危组,分析总体手术累积复发率及不同危险分层的累积再手术率,并分析不同维持治疗药物对两组患者再手术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60例患者,其中男110例、女50例;手术时年龄(35.6±14.1)岁;再手术组40例,非再手术组120例。再手术组中,男性(P=0.030)、穿通型病变(P<0.001)以及初次手术前阑尾切除史(P=0.035)的患者比例高于非再手术组,初次手术原因中以肠梗阻占比最高(26.9%,43/160),再次手术原因中以肠瘘占比最高(42.5%,17/40)。术后1、3、5及10年累积再手术率分别为5.9%(9例)、12.3%(17例)、21.8%(25例)及37.6%(34例)。低危组患者术后10年累积再手术率为19.8%(3例),高危组患者42.8%(31例),两组患者累积再手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低危组患者术后是否加用维持治疗的复发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而高危组患者中未加用维持治疗的患者较加用免疫抑制剂±(联合或不联合)5-氨基水杨酸(5-ASA)(P=0.001)以及生物制剂±5-ASA(P=0.001)的患者再手术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D患者手术后仍有再手术风险,针对高危组给予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有预防患者再手术的作用。
出处 《中华医学杂志》 2021年22期
出版日期 2021年06月25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