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为脑卒中的一种,该病发生后致死率较高,同时也存在很高的致残率,在缺血性卒中中约占20%,该病容易出现较多的变异性,侧枝循环相对较少,临床的主要症状包括头晕、或者病人在头部与面部出现麻木的情况,也有病人呈现肢体瘫痪,感觉异常,步态或者肢体共济失调,言语困难、吞咽困难等。患者的脑干结构与血管之间的相互支配情况并非与神经关系对应,这就导致病人出现脑梗死时有多种临床症状,单一症状出现的病人极少。而如何评判病人是否为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则需要根据病人的病史,包括各种体格的检查,包括神经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查,方可进行确诊。一般情况下怀疑病人为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的病人均需要通过影像学进行检查,包括MRI或者头部CT均可对病人的疾病情况进行有效的确诊。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根据病人的缺血程度以及缺血持续的时间分为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有研究认为TIA是导致病人出现脑梗死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究其原因是病人的血管狭窄导致了血流动力改变。而伴有TIA的颈动脉狭窄的病人,极易引发病人出现脑梗死。后循环缺血性的发生很有可能是致命的,病人的病死率相对较高,医学上对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的关注度不高,更多的关注的是前循环,经常会出现后循环缺血的病人诊断不准确。
出处 《药物与人》 2021年11期
出版日期 2022年02月2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