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河口湿地芦苇和互花米草生物量季节动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通过对闽江河口湿地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和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群落特征和生物量的调查,结果表明:2种植物株高和密度呈显著负相关。芦苇地上部各构件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夏季,其值为1524.8±78.85g·m^-2;互花米草最大值出现在秋季,其值为3037.2±248.78g·m^-2互花米草地上生物量显著大于芦苇(P〈0.05),但立枯量无显著差异(P〉0.05)。2种植物地下生物量均为0-15cm〉15-30cm〉30-60cm;芦苇夏季各层生物量极显著大于其他季节(P〈0.05),互花米草地下各层生物量在冬季达到最大,生长季节逐渐下降,夏季最小。芦苇和互花米草总生物量积累动态呈典型的单峰值曲线,总生物量互花米草高于芦苇,但二者差异不显著。随着入侵时间推移,互花米草总生物量还要持续增长。
机构地区 不详
出版日期 2008年02月1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