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腰部神经根管的解剖学观察及其在微创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目的探讨下腰椎神经根的形态、结构、走行及与比邻组织的正常解剖关系及病理改变后的变化特点,提高微创手术时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6具无脊柱疾患的成人腰骶椎段标本,依照后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经皮穿刺椎间盘介入术及经椎弓根椎体介入术的习惯入路,分别对下腰部椎管和神经根后方冠状面、神经根管后壁、前壁及椎间盘横断面进行解剖及观察,并对有关数据进行测量。结合临床1200余例腰骶椎微创手术所见,相互印证。结果下腰部神经根自硬膜囊穿出后,随着序列的下降,与硬膜囊的夹角也随之减小,而出发点则随之升高,椎间孔的形态亦随之改变;在途径椎管内及椎间管内两个阶层中,前段一般不受退变及异常应力作用产生形变,增厚的黄韧带多为致病因,后段为纤维管道,不越过间盘组织,可能与骨退变及增生有更大的相关性。结论神经根自硬膜囊发出后,因序列不同,出发点及角度均不同,与椎间盘及椎弓根关系亦不同,椎间隙、椎板间隙和椎间孔是微创手术的重要工作通道,因外伤或自身的增生退变或以合并存在的形式导致神经根与比邻组织关系亦会改变,微创操作亦应作及时的调整以解除症状,避免神经根的损伤。
机构地区 不详
出版日期 2008年05月15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