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流行病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探讨适用本科生流行病学课程的优化教学模式,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科学思路和依据。本研究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设计,以选修肿瘤流行病学课程的A医科大学和B医科大学2018级预防医学系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A医科大学肿瘤流行病学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B医科大学采用“一核四维”创新教学模式授课。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法对B医科大学学生课后自我认知、授课教师教学满意度和备课时间进行调查;采用课后测试方法比较两校学生肿瘤流行病学课程成绩差异。结果显示,在B医科大学58名学生中,94.83%(55/58)学生表示熟悉了常见的流行病学研究类型,86.21%(50/58)学生表示掌握了筛查研究的评价指标。在B医科大学9名授课教师中,7人表示新教案有助于学生学习肿瘤流行病学前沿进展知识,8人表示新型教学模式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采用新型教学模式的B医科大学学生课后测试成绩为(50.34±4.90)分,显著高于A医科大学学生成绩(46.21±4.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0,P<0.001)。综上,肿瘤流行病学课程优化教学模式获得学生和授课教师的好评,具有提升学生对肿瘤流行病学的掌握程度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肿瘤流行病学教学效果的潜能。
出处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07期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