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盆底肌电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年龄段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肌的肌电差异,以期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PFD患者580例,按年龄将其分为A组(≤29岁)163例、B组(30~39岁)161例、C组(40~49岁)114例、D组(50~59岁)128例和E组(≥60岁)14例。对5组患者行盆底肌表面肌电检查,采集和分析指标包括:前、后静息阶段盆底肌肌电波幅的平均值和变异性;快肌阶段盆底肌收缩时的最大肌电波幅值及其上升时间和恢复时间;慢肌阶段收缩时的平均肌电波幅值及变异性。对所采集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分析其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前静息阶段,5组患者的盆底肌肌电波幅的平均值和变异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肌阶段,5组患者的盆底肌收缩时肌电波幅的最大值、上升时间和恢复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肌阶段,5组患者的盆底肌收缩时肌电波幅的变异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静息阶段,5组患者的盆底肌肌电波幅的平均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FD患者的年龄与前静息阶段的盆底肌肌电波幅的变异性(r=0.20)、快肌阶段盆底肌收缩时达到最大肌电波幅值的上升时间(r=0.18)和恢复时间(r=0.22)、慢肌阶段盆底肌收缩时肌电波幅的变异性(r=0.37)、后静息阶段盆底肌肌电波幅的变异性(r=0.10)均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慢肌阶段盆底肌收缩时肌电波幅的平均值成负相关(r=-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D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其盆底肌的稳定性和协调性逐渐变差,激活速度和恢复速度变慢,募集时间延长、反应变慢、兴奋性变差。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