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骨切除术后缺损分型及一期精准修复的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对上颌骨肿瘤术后的缺损进行分型,以便精准的筛选各型缺损修复的合适组织瓣。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治的组织瓣一期修复重建上颌骨缺损的患者219例,其中男性136例,女性83例,年龄16~78岁。依据修复方式的选择,将上颌骨缺损分为4型,其中上颌骨下部缺损(Ⅰ型)22例,上颌骨上部缺损(Ⅱ型)44例,全上颌骨缺损(Ⅲ型)132例,扩大上颌骨缺损(Ⅳ型)21例。对皮瓣成活以及修复重建满1年的患者进行外观和功能的评价,并对恶性肿瘤患者(169例)进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比较各组生存率差异。结果本组219例患者共行234个皮瓣修复手术,Ⅰ型缺损修复采用腓骨瓣频率最高(4/13)。Ⅱ型缺损采用颞肌瓣(11/24,45.8%)及股前外侧皮瓣(6/24,25.0%)频率较高,Ⅲ型缺损采用颞肌瓣(71/128,55.5%)、股前外侧皮瓣(32/128,25.0%)及腓骨瓣(12/128,9.4%)频率较高,Ⅳ型缺损采用股前外侧皮瓣(8/20,40.0%)及腹直肌皮瓣(8/20,40.0%)频率较高。局部带蒂皮瓣114例,成活率95.6%(109/114);游离皮瓣120例,成活率95.8%(115/120)。皮瓣吻合血管血栓发生率为4.3%(10/234),是组织瓣修复重建失败的主要原因。88例患者完成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随访,均恢复了正常的吞咽及语言功能,其中82例(93.2%)对外形较满意,75例(85.2%)对于视力视野较满意。恶性肿瘤患者3年及5年总体生存率为66.5%和63.6%,3年及5年的无病生存率为57.1%和46.2%。结论根据上颌骨缺损各分型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组织瓣,兼顾了功能和外形,在不影响生存率的前提下,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