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电刺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测试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脊髓电刺激(SCS)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测试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采用SCS治疗的81例N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选择双极刺激模式,频率为30~60 Hz,脉宽为180~260 μs,电压为0.5~2.0 V。以疼痛改善率作为SCS测试是否有效的主要评估指标,计算公式为:疼痛改善率=[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VAS] /术前VAS×100%;其中疼痛改善率>50%为测试有效,≤50%为测试无效。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NP患者SCS测试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81例患者均成功植入电极。81例患者术后疼痛改善率为(45.9±2.9)%;术后VAS为(4.5±2.5)分,较术前[(8.3±1.2)分]显著下降(t=13.67,P<0.01)。根据SCS测试有效的评估标准,45例患者为测试有效,36例为测试无效;测试有效率为55.6%(45/8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病程、术前VAS、病因、疼痛侧别及疼痛区感觉均不是SCS测试效果的影响因素(均P>0.05),而疼痛部位是SCS测试效果的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疼痛位于下肢是影响SCS测试效果的保护因素(OR=3.14,95%CI:1.26~7.83,P=0.013)。结论采用SCS治疗NP的测试有效率较高;疼痛位于四肢,特别是下肢的NP患者测试效果较好。
出处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01期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