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恶性血管迷走性晕厥危险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恶性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并诊断VVS的368例患儿的病例资料。根据在晕厥过程中是否发生3 s以上窦性停搏分为恶性VVS组与非恶性VVS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人口学特征。以病例信息完整的恶性VVS作为病例组,按照年龄、性别1∶4比例匹配同期非恶性VVS组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及相关检查指标。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或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恶性VVS的危险因素。结果符合标准的恶性VVS患儿11例,非恶性VVS患儿342例。病例组11例,对照组44例,11例病例组中10例心脏停搏发生在直立倾斜试验倾斜过程的第35(28,35)分钟,窦性停搏时长(9±5)s;1例晕厥发生在患儿排队等待采血过程中,窦性停搏时长为3.4 s。恶性VVS组年龄小于非恶性VV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10)比 12(10,14)岁,P<0.05]。病例组患儿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24 h连续5 min节段平均心动周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47±9)比(340±8)g/L,(124±9)比(113±28)ms,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CHC是VVS患儿发生窦性停搏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95%CI 1.02~1.26,P=0.024)。结论恶性VVS患儿发病年龄偏小,临床表现无特殊,MCHC是恶性VVS的独立危险因素。
出处 《中华儿科杂志》 2023年02期
出版日期 2023年03月15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