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四川马边县植物资源及植被分布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马边自然植被受地理环境影响,垂直差异显著,随气温的递减,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着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暗针叶林、亚高山灌丛、草甸。

  • 标签: 植被  植被类型  垂直分布
  • 简介:【摘要】数学课堂中的“留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抓住时机,留出3-5秒的更待时间。在导入处留白、在重难点处留白、在认识冲突处留白、在总结提升处留白,让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通过生生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使知识的生成水到渠成,思维的锻炼有张有弛。“留白”是艺术、更是教学智慧,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助于实现深度学习。

  • 标签: 课堂留白 问题串 深度学习 核心素养
  • 简介:摘要:人们对生活环境的探索范围越来越广,人类希望能够对自己生存的环境、海洋甚至是整个地球进行全面了解,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这些愿景将逐步得到实现。遥感技术发展成熟且应用规模的逐渐扩大,已经从传统的军事领域逐渐发展到生活生产探测的各个领域。遥感技术通过对地面反射和折射的电磁波信号进行处理,进而实现对检测目标的识别和描述。

  • 标签: 遥感图像处理 处理系统 分布式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变暖对环境影响的逐步恶劣,清洁能源的开发已经刻不容缓。同时十三五期间,我国也加大了对清洁能源的发展力度,光伏能源等可再生资源已经成为我国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光伏能源因其具有清洁、易于开发的特点,逐渐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尤其是电力行业,已经有愈来愈多的光伏电站接入了电网。巨大的效益必然带来巨大的风险及挑战,随着光伏电站的大量接入,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收到了一定的影响。这是由于光伏电站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其发电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当其接入电网后,很可能会对电网电压产生影响,因而干扰电网的稳定运行。因此,分布式光伏接入低压配电网对电压的影响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分布式光伏电源 配电网 调控
  • 简介:摘要:我国建筑屋顶资源丰富,开发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潜力巨大。同时,由于建筑屋顶分布广泛、资源分散、单体规模小、开发建设协调工作量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大规模发展。目前,部分省份已启动了整县推进光伏发电的相关工作,未来农村地区分布式光伏发展大有空间,高渗透率的光伏电站接入将会对农村配电网产生巨大的影响。

  • 标签: 分布式光伏发电 接入农村配电网 思考
  • 简介:摘要: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配电线路的故障检测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配电线路故障检测方法存在信息获取不准确和检测效率低下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智能的配电线路故障检测技术。该技术采用智能传感器和通信技术,将监测装置分布式地安装在配电线路的各个节点上。该技术具备自适应性和扩展性,能够适应不同规模和复杂度的配电线路系统。它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监测节点的数量和位置,以满足系统变化的需求。它能够提高故障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保障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并为配电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提供了有力支持。

  • 标签: 分布式智能 配电线路 故障检测技术 故障处理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收集、整理湖南省各地市州大量资料、数据,推荐了我省软土的承载力;划分了我省软土的分布区域;总结了我省软土的勘察手段、勘察方法、相应工程处理措施及处理效果,对后续我省区域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 标签: 特殊性岩土 软土 分布 特性
  • 简介:摘 要: 湖北省位于我国中部,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省份之一。为全面掌握湖北省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发育和分布特征,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撑,本文依据2006—2020年湖北省65个县、市(区)的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运用统计方法,系统而全面的总结湖北省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发育和分布特征探究。

  • 标签: 湖北省重大地质灾害隐患 发育 分布特征探究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新能源领域中,太阳能光伏发电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分布式光伏电站数量不断增加。本文首先针对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其后详细探讨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EPC总承包模式优势,分析了EPC总承包模式在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中的应用要点,以期可供参考。

  • 标签: 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 发展现状 EPC总承包管理
  • 简介:摘要:Y区块油藏经过衰竭式开发,目前开发效果日益变差。为了进一步对老井进行挖潜,分析剩余油分布状况,优化和调整开发方式,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利用CMG软件建立研究区长6油藏定量三维地质模型,完成地质储量、产量及含水的历史拟合,展开长6层剩余油分布研究,优化研究区下一步提高开发效果的技术对策,模拟注水开发技术对策开发效果。模拟结果表明:长621、长622剩余油量较大,长614剩余油量较少,相比现有开发方式,Y区块采用注水方案未来15年能够提高采出程度1.77%,未来30年能够提高采出程度3.72%。

  • 标签: 拟合 剩余油分布 数值模拟 注水开发 效果预测 
  • 简介:摘要:本文以辽东半岛地区新石器与青铜时代的考古遗址为研究对象,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对遗址进行空间分析,探讨其空间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先民倾向于选择在海拔0-100m范围内,坡度为0°-6°的平缓地带居住。本文尝试以GIS为研究工具,为进一步探讨辽东半岛新石器与青铜时代的人地关系建立遗址地理信息数据库。

  • 标签: 辽东半岛 新石器与青铜时代 GIS 遗址空间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性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方法:选取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在2022年2月-2023年2月送检的导管标本180例为研究对象,实施分离培养,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分离出的病原菌。结果:在180例导管标本中共将72株致病菌分离出来,主要的病原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其中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为革兰阳性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为革兰阴性菌。通过药敏试验发现,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存在较高的敏感性,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存在较高的敏感性。结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性感染病原菌分布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并存在多重耐药性。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病房 导管相关性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深部胸骨切口感染的临床特征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将我院自2020年6月~2022年6月到我院就诊的70例心脏外科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结果 :3型患者中体温升高、自发性疼痛与白细胞升高比例低于1型和2型;患者的主要病原菌分布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在治疗铜绿假单胞菌中耐药性最低。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及左氧氟沙星在治疗阴沟肠杆菌中的耐药性最低。而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在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耐药性最低。结论:心脏外科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尽早发现是很不胸骨切口感染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

  • 标签: 心脏外科术后 深部胸骨切口感染 临床特征 病原菌 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