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抗菌药物耐药是广为关注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通过限制抗菌药物使用以降低耐药选择性压力为核心的抗菌药物管理成为应对耐药的主要策略。但是近年来关于限制抗菌药物使用对耐药的有益作用出现许多争议,重要原因之一是研究方法学上缺陷,特别是没有区分医院抗菌药物药敏谱与抗菌药物监测药敏谱,因为前者供临床经验性抗菌治疗参考,后者适用于评价影响耐药的各种因素,包括抗菌药物应用。细菌一旦产生耐药,既有适应性代价机制使其在进化中失去竞争力,恢复敏感性,又有补偿性进化等机制使耐药在菌群中持续,只有深入研究耐药菌分子遗传学和进化机制才有可能找到克服耐药的根本办法。当前需要坚持和改进抗菌药物管理,研发新药、新疗法,将健康中国战略与WHO等国际组织倡导的大健康理念对接,借鉴国际经验,遏制耐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抗菌药 抗菌药物耐药 抗菌药物管理 耐药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呼吸学科肺隐球菌病的诊疗现状,完善对HIV阴性肺隐球菌病临床特征的认识。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开放性队列研究设计,通过涂片培养、抗原检测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等病原学诊断方法,在22家参研单位呼吸科普通病房和呼吸重症监护室筛检肺隐球菌病,连续纳入研究期间收治的所有HIV阴性肺隐球菌病病例,采集并分析主要临床资料。结果共入选肺隐球菌病患者457例,其中播散性感染占3.28%(15/457),病死率0.88%(4/457),主要的诊断依据为组织标本病理检查的阳性结果(74.40%,340/457)和隐球菌抗原检测的阳性结果(37.64%,172/457)。肺隐球菌病占同时期呼吸科住院患者总人数的2.04‰(457/223 748),华南地区、华东地区该比例最高;70.24%(321/457)的患者不合并任何基础疾病,87.75%(401/457)的患者无已知免疫缺陷;咳嗽、咳痰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25.16%(115/457)的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在影像表现方面,肺内多发病变多于孤立病变,胸膜下病变多于肺门周围或内中带病变,形态上则以直径1~5 cm的中等大小结节和直径3 mm~1 cm的小结节最为常见。血清隐球菌抗原的敏感率为71.99%(203/282), 抗原阳性患者在基础免疫状态、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以及感染类型等方面均有别于抗原阴性患者。免疫缺陷患者在临床症状和体征、感染相关炎症指标水平、影像学特点、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率以及预后等方面有别于非免疫缺陷患者。结论我国HIV阴性肺隐球菌病多数无合并基础疾病或免疫缺陷,总体预后良好,但临床类型多样,临床表现和影像表现复杂多变,早期诊断难度较大。

  • 标签: 肺隐球菌病 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喹诺酮类药物从最初的无氟喹诺酮(NFQs)到C-6位引入氟原子的氟喹诺酮(FQs),其药理学特性显著改善,疗效得到很大提升,被认为是喹诺酮类药物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而今FQs耐药性快速增加和近年陆续报告的严重毒副反应,导致临床使用受到限制。药物化学研究发现,6-氟基并非抗革兰阳性菌活性所必需,通过结构修饰,新的NFQs如奈诺沙星和加雷沙星等开发和成功应用于临床,展现的优点包括抗菌谱拓展(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某些喹诺酮靶位突变耐药菌株依然具有较高活性,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尚未发现FQs常见的心血管、肝脏和糖代谢方面的毒副反应,成为喹诺酮类药物发展史上的新标识。本文就构效关系、NFQs的临床研究和发展、NFQs的医学与生态学意义进行讨论。

  • 标签: 喹诺酮类 抗菌活性 不良反应
  • 简介:一、CT在肺真菌病中的应用价值(一)诊断肺真菌病的CT影像学表现虽然不是特异性的,但它对于病变的发现和分辨选胜过常规X线胸片,特别是高分辨率CT(HRCT)能够显示次级肺小叶水平的病变,因此有人认为HRCT在病变细节的识别上几乎接近病理学。在肺真菌病某些典型CT征象或若干征象组合可以诊断或提示诊断,特别是一些特定类型的肺真菌病,如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的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具有确诊意义。在高危人群如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CT作为监测技术有助于肺真菌病的早期发现,影像学的动态变化更有助于诊断。

  • 标签: CT影像学 肺真菌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CT征象 影像学表现 次级肺小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