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医院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危急值管理能力已成为衡量医院医疗质量水平的关键指标。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和《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中,都对危急值传递的及时性和可追溯性提出了明确要求。目前大多数医院都已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危急值上报进行管理,解决了传统人工登记易出错、难管控的问题,但部分医院仍存在传递过程中及时性不高、操作执行不便利等问题。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钉钉平台在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钉钉平台 危急值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标:建立敏感指标项目管理系统,探讨其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方面的效力。方法:采用两组专家信函法构建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项目管理系统指标;选择35名护士,在采用传统的手术室质量管理方法之前,为2021年1月至12月的500个应用程序建立手术室质量敏感指数项目管理系统,并在采用敏感质量指标项目管理方法之后,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的500个应用程序比较手术前后手术室的确切数量、手术事故发生率和护理质量管理评级。结果:与应用前相比,设备在应用后手术中使用的表的确切数量、设备传输的表的确切数量、为手术项目准备的表的数量以及放置在物理位置的合格表的数量都有所增加(p < 0.01);减少不良手术事故(p < 0.01);环境管理、消毒管理、护理安全管理和药品设备管理都有所增加(p < 0.01)。结论: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指标评估手术室护理质量,并作为持续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基准。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质量敏感指标 构建
  • 简介:摘要:目标:审查在检测服务中对静脉注射护理进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在检查科进行静脉采血的80人进行研究,并根据不同的护理管理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观察组。在对观察组的总体护理管理方面,观察组管理护理风险,总结和分析两组人员的等待时间、体检时间、护理风险的影响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成员的等候时间、体检时间比观察组短,各组之间的差异在统计上显着(p < 0.05)。观察组工作人员的保健风险发生率低于观察组,各观察组之间的差异在统计上很大(p < 0.05)。观察组成员认为环境质量、采血技术、护理态度和人的护理比比较组更令人满意,各组之间的差异在统计上是显着的(p < 0.05)。结论:与护理有关的风险管理可大大提高检测服务中血液检测的成功率,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检验科 静脉采血
  • 简介:摘要:危急值也称“超生命警戒值”,指危及生命极度异常的检验结果,与疾病治疗转归有紧密联系,中国医院协会于2007年提出危急值报告制度,使临床医师快速准确得到检验信息,及时给予患者有效干预措施,挽救濒危生命,提高抢救的时效性。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危急值报告制度在急诊科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危急值报告制度 急诊科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期护理工作的价值——测试和分析,提高临床试验质量。方法研究的结果是研究所各部门在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收集的,共有60名护理人员,分为观察组和观察组,每个观察组由30名护士组成。在对测试进行分析之前,测试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密集护理并监测培训内容。结果比较了两组检查分析前检查的样品质量问题的比例,观察组的情况明显优于比较组,具有重要的统计意义(P

  • 标签: 细化护理 头颈外科 临床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