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小儿门诊输液室中应用针对护理干预对医护工作者后期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患儿依从是否具有积极影响。方法:从我院近三年小儿门诊输液室接治的患儿中随机抽取200例,再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方式,即常规组100例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方式,实验组100例,实施针对护理干预模式。结果:常规组依从和满意度与实验组相比相对较低,差异较大P

  • 标签: 依从性 小儿门诊输液室 针对性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阿达木单抗治疗克罗恩病患者的有效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2021年8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使用阿达木单抗的41例克罗恩病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内镜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同时评估基线及用药12周、24周、48周疾病活动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阿达木单抗每2周皮下注射给药1次,按照160 mg/第1次、80 mg/第2次、此后每次40 mg的剂量用药。结果阿达木单抗用药后12周、24周、48周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43.9%(18/41)、60.6%(20/33)、60.9%(14/23),临床应答率分别为75.6%(31/41)、69.7%(23/33)、56.5%(13/23)。12周、24周、48周的内镜下缓解率分别为4/14、2/6、1/4,有1/14患者在用药24周达到黏膜愈合。原发性失应答率为17.1%(7/41),继发性失应答率为14.6%(6/4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4/41)。结论阿达木单抗能有效地缓解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肠内疾病活动,值得广泛使用。病程<2年、无英夫利西用药史、基线简化CD活动指数评分(HBI)低、疗程长的患者疗效可能会更好。

  • 标签: Crohn病 阿达木单抗 有效性研究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VEGFR1)通路相关基因的多态与子痫前期发病风险的相关。方法选择178例子痫前期孕妇和100例正常孕晚期孕妇分别纳入病例组及对照组,采用PCR-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方法检测VEGF基因rs3025039、rs2010963以及VEGFR1基因rs3812867、rs55875014、rs722503位点的多态,同时测定孕妇血清的VEGF及sVEGFR1水平,分析结果与子痫前期发生的相关。结果病例组收缩压、舒张压、sVEGFR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VEG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均满足Hardy-Weinberg平衡(P>0.05)。病例组VEGF rs3025039位点的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在显性、共显性模型下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C型相比,CT和TT型患病风险较高,其收缩压、舒张压、sVEGFR1显著偏高,VEGF水平显著偏低(P<0.05)。两组其余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基因rs3025039位点与子痫前期的发生相关,该位点的变异可能影响VEGF的活性,介导子痫前期的发生及发展。

  • 标签: 子痫前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改良阿特金斯饮食(MAD)治疗全面发育迟缓(GDD)的疗效和安全。方法前瞻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选择2017年7月至10月就诊于河南省八家医院儿童康复科的GDD患儿,将15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GDD患儿按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常规治疗组(66例)和MAD治疗组(88例)。MAD治疗组62例和常规治疗组59例患儿完成了15个月的研究。常规治疗组予以综合康复训练,MAD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MAD治疗,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数据的差异。结果3个月后,2组在中国幼儿情绪及社会发展量表(CITSEA)/Achenbach患儿行为量表(CBCL)问题和能力领域的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AD治疗组有明显改善。6个月后,MAD治疗组在Gesell发育量表的语言和社交行为较常规治疗组得分均有显著提高(均P<0.05)。9个月后,MAD治疗组患儿在Gesell发育量表适应能区和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M量表)的得分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5个月后,MAD治疗组患儿精细运动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早期,MAD治疗组28例患儿有轻微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MAD治疗可以改善GDD患儿神经发育、情绪和社会适应性行为,无严重不良反应。

  • 标签: 全面性发育迟缓 改良阿特金斯饮食 生酮饮食 安全性 疗效
  • 简介:摘要:公路的使用寿命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缩短,这项工程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民众的交通安全,所以应该提高对公路养护的重要,加强公路养护技术的应用效果。在现代公路养护与施工过程中,预防公路养护方式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这种方法对现代公路的养护具有很大价值和影响。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现代公路养护的预防公路养护技术应用,仅供参考。

  • 标签: 现代公路 养护技术 预防性
  • 简介:摘要:作为医院中一个重要科室,急诊收治的患者大多疾病种类复杂、病情危重、病谱光,是对危、急、重症患者抢救的重要场所,除此之外,急诊门诊需24h给患者提供诊疗服务,是对门诊工作的扩展以及延伸。由于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有些身体遭受伤残,有些面临生命危险,就导致患者以及家属均情绪较为激动,语言过激、急躁、愤怒等不理智表现时有发生,因此急诊护理工作中有效沟通的重要不言而喻。本文主要总结了急诊护理中有效沟通的具体措施。

  • 标签: 有效沟通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与脑卒中的相关。方法:2021年1月-2022年7月,选3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38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内中膜厚度与斑块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内中膜增厚率、斑块形成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动脉狭窄50%-69%窄及颈动脉狭窄70%-99%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扫描检查可及时发现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斑块以及内中膜增厚的存在,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脑卒中。

  • 标签: 颈动脉超声 缺血性脑卒中 内中膜厚度 斑块评分 颈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女性对分娩创伤的真实体验。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ClinicalKe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关于女性对分娩创伤的看法及情感体验等的质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7月1日。采用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文献,采用Meta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归纳形成10个新类别,并综合为5个整合结果,即:创伤的影响因素;生理及心理的双重创伤;缺乏控制感及参与决策;人际关系;多重途径解决问题。结论分娩创伤给女性生理、心理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医院、社区以及家庭应了解分娩创伤人群情感体验与需求,给予足够的支持与指导,为分娩创伤人群提供合理的医疗干预,保障其身心健康。

  • 标签: 分娩 创伤 体验 质性研究 Meta整合
  • 简介:摘要:本文中的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具体是从降低学生的物理学习坡度,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入手,旨在促进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并在此过程中分别运用生活教学法、探究教学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法,从而为学生打造相对轻松、愉悦和自主的教学氛围,激发他们的物理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物理学习规律,提升学生的物理自主学习能力。

  • 标签: 高中物理 教学有效性 教学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护理工作中运用针对护理模式的价值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期间院内的68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运用随机分配方式设置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运用常规护理模式开展对照组的工作,在对观察组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运用针对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相关数据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整体患者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护理 针对性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为了将随班就读工作落到实处,让特殊幼儿与普通幼儿一起活动、 相互交往,获得有针对的特殊教育和服务,我们开展了发展特殊幼儿社会适应的园内资源重构研究,通过整理出幼儿园的有效资源,帮助特殊幼儿社会适应获得发展,使这些孩子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开发潜能。

  • 标签: 特殊幼儿  社会适应性  园内资源重构
  • 简介:摘要: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会引起返工、停工等现象,加大后续运维难度,严重时可能引发安全事故,须受到相关单位的重视。为有效控制建筑工程质量,建筑单位可邀请专业检测机构,在建筑工程全过程实施工程检测工作,通过材料、结构等模块的实时检测,判断建筑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 标签: 工程检测 建筑工程 试验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产期紧急子宫切除术(EPH)后盆腔填纱控制难治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EPH后因手术创面持续出血于外院行盆腔填纱治疗后转诊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或因EPH后手术创面持续出血转诊至本院后行盆腔填纱治疗,有完整病历资料的11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评估产妇的结局、并发症、住院时间,并分析影响盆腔填纱效果的因素。结果11例产妇的中位分娩孕周为38.3周(38.0~39.9周),终止妊娠方式为剖宫产术分娩7例(7/11),阴道分娩4例(4/11)。产后出血距盆腔填纱的中位时间为10 h(5~57 h),中位出血量为8 500 ml(4 800~15 600 ml),中位盆腔填纱数量为3块(2~7块),中位纱垫留置时间为6.0 d(3.0~6.0 d)。本次妊娠中位开腹次数为3次(2~3次),最多开腹4次。11例产妇中首次填纱成功止血9例(9/11),最终救治成功11例(11/11)。所有产妇均在实施盆腔填纱前发生失血性休克(11/11)及弥漫血管内凝血(11/11),其他常见并发症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9/11)、心脏骤停(4/11)、深静脉血栓形成(3/11)、感染性休克(3/11)和肠梗阻(1/11)。所有产妇均于凝血功能恢复且无活动出血后取出填塞纱垫。11例产妇的中位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为3 d(3~5 d),中位纱垫留置时间6 d(3~6 d),中位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为14 d(11~26 d),中位总住院时间为22 d(16~49 d)。结论盆腔填纱可以作为EPH后治疗难治产后出血的临时措施,为生命体征不稳定者争取了损伤控制复苏的关键时间,为转诊至上一级医疗机构及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机会。

  • 标签: 子宫切除术 产后出血 止血技术 围产期 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