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颈椎后路健C7神经移位手术治疗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的解剖特点,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具新鲜冰冻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其中男3具、女2具,年龄56~72岁、平均66岁。模拟经颈椎后路健C7神经移位手术,显微镜下分离和显露左侧C7神经至末端分叉处,测量左侧C7神经末端与锁骨内缘的直线最短距离,测量颈椎后路引出的左侧C7神经长度与C7神经移位的最短距离,测量椎间孔后壁磨除的最小宽度以及椎间孔后壁关节突关节的长度,计算最小宽度与关节突关节长度的比例。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1例应用经颈椎后路健C7神经移位手术治疗的脑出血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年龄45岁,右上肢肌痉挛伴右侧肢体偏瘫,右上肢肌力0级、肌张力3级,右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1级。观察患者术后健和患上肢感觉和运动功能以及肌力、肌张力情况。结果C7神经的远端定位于锁骨中点深部,C7神经末端与锁骨内侧缘的直线最短距离为1.8~2.5(2.1±0.4)cm,颈椎后路引出C7神经长度为6.6~7.4(7.1±0.4)cm,C7神经移位的最短距离为3.9~4.3(4.0±0.2)cm,椎间孔后壁磨开的最小宽度为4.6~5.3(4.8±0.3)mm,椎间孔后壁关节突关节的长度为12.0~15.8(13.6±0.5)mm,椎间孔后壁磨开的最小宽度与关节突关节的比例为33.6%~38.2%(35.8%±0.4%)。1例中枢性上肢瘫痪患者顺利完成颈椎后路健C7神经移位手术,术后健(左侧)上肢肌力正常,伴有左示指及中指麻木感,1个月后完全恢复,患(右侧)上肢痉挛症状明显缓解,肌力0级、肌张力1级。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末次随访时健上肢感觉和运动功能以及肌力、肌张力均正常,患上肢肌力恢复至I级,肌张力1级,感觉正常,运动功能在康复中。结论C7神经位置相对恒定,颈椎后路解剖相对简单,具备治疗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条件,且神经移位距离较短。

  • 标签: 神经移位 颈7神经 颈椎后路 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 应用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解剖观察经椎体前路C7神经移位术中C7神经的定位、走行及长度等相关解剖特征;探讨椎体前路健C7神经移位术治疗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1)选取4具新鲜冰冻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其中男2具、女2具,年龄46~72岁(平均59岁)。模拟椎体前路C7神经移位术,显微镜下游离C7神经近端椎间孔处至远端神经分叉处,测量C7神经与锁骨内侧缘垂直距离、C7神经长度以及椎体前路C7神经移位的最短距离。(2)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例脑出血术后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50岁和51岁,患上肢瘫痪,肌力分别为0级和1级,肌张力均较高。2例患者均采用椎体前路健C7神经移位手术治疗,观察患者上肢感觉与运动功能、上肢肌力和肌张力恢复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1)经椎体前路可充分显露和定位两C7神经,C7神经走行于前斜角肌与中斜角肌之间,C7神经与锁骨内侧缘垂直距离1.7~2.5(2.1±0.3)cm,C7神经长度5.6~6.8(6.4±0.5)cm,椎体前路C7神经移位的最短距离4.8~5.7(5.3±0.4 cm)。(2)2例中枢性上肢瘫痪患者均顺利完成椎体前路健C7神经移位手术。2例患者术后健上肢运动功能均正常,健上肢出现疼痛和麻木感,均在1个月恢复。2例患者患上肢痉挛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其中1例患者随访12个月,末次随访时患上肢感觉正常,近端肌力3级、远端肌力2级;另1例患者随访8个月,末次随访时患上肢感觉正常,近端肌力1级、远端肌力0级。2例患者均未见切口感染、健上肢肌力减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经椎体前路健C7神经移位术治疗安全、可行,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 标签: 神经移位 颈7神经 椎体前路 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 应用解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