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陆伟伟老师的这部书稿,我不止读了一遍。那本色的文字、那温情的话语、那些娓娓道来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陆伟伟是一位年轻的教师,她以纯粹的精神、执着的坚守、身体力行的教育追求,诠释着教育和教师所应有的神圣与高尚。柏拉图说,教养有三个方面的含义,这就是仁爱、善良与智慧。陆伟伟老师的书稿满载着深情,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是关切、温馨的仁爱,是怜悯、慈悲的善良,更有点燃童心、唤醒灵性的智慧。爱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是人类印象最深

  • 标签: 陆伟 徐凝 语言能力 教学研究 曹文轩 实践性知识
  • 简介:教育的重要使命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书法是最为独特的艺术。书法以汉字为载体,汉字是记录民族语言的符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学生学习书法,不仅仅是为了把字写端正、写正确、写美观,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了解汉字的历史,体会汉字的美感,培养他们对汉字以及民族母语的热爱之情。

  • 标签: 美感 民族优秀文化 画意 童心 优秀传统文化 民族语言
  • 简介:中国是诗歌的王国,繁花似锦,高潮迭起。中国古典诗歌萌芽于原始文化,肇始于春秋战国,至唐而登峰造极,经宋到元则江河日下,越来越不景气。鲁迅先生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闻一多先生也认为,宋元诸家“都是多余的,重复的,以后的更别说了”。

  • 标签: 诗教 中国古典诗歌 诗美 原始文化 春秋战国 不景气
  • 简介:李吉林是当代中国为数不多的、具有原创性理论体系建构的教育家。择美构境、以美启智,是李吉林儿童教育思想的显著特色,也是情境教育理论独到的方法论。发端于中国古典“意境论”,“美”是情境教育方法论与目的论的统一。情感是情境教育理论的生长点,“情本体”是李吉林儿童教育思想的基石。“情”与“思”的结合,将认知与情感紧密统一起来,是情境教育教学论的核心,也是认识论的基本特点。从儿童的真实生活出发,培养儿童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与质朴真诚的思想品德,是情境教育理论的价值论。情境教育是基于教育实践的学术创新,也是凸显民族文化特色的理论建树。

  • 标签: 儿童教育 情境教育 教育实践 中国智慧
  • 简介:刘勰认为诗情的最深的根源是人的“本色”,归根到底是从人的自然性情中来的。他说:“夫沿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而辩丽本于情性。”童庆炳解读说:“如果人的‘情性’本身没有内涵,不够丰厚,不够活跃,不够真实,那么无论如何地能说会道,他的言语也不会有美丽的文采。”周益民正是以其“性情”的本色——诚恳而率真、有学问但谦和,受到大家的欢迎。

  • 标签: 周益民 语文教学 老师 风景 “本色” 童庆炳
  • 简介:前几年,有专家提倡“真语文”,现在好像已不大有人提起。当初,许多专家学者都撰文表示支持,响应的学校和教师也不在少数。现在已明显式微。

  • 标签: 语文 “真” 专家学者 教师 学校
  • 简介:素质教育是中国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一个最为模糊、泛化、空壳化的概念。素质教育的诞生,基于一个善良的愿望——提醒人们关注教育对学生内在素质的影响,而不是学生的考试情况。

  • 标签: 素质教育 回归 神话 自然 基础教育 内在素质
  • 简介:“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这既是他自身的写照,也是他对教师的期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人们依然要问:爱是什么,它从哪里来,教师为什么要有这种大爱?

  • 标签: 教师 大爱 陶行知 教育
  • 简介:在中小学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受到的关注最多,受到的批评也最多。凡识得几个汉字的人,都能对语文教学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很自然的,其中当然也不乏真知灼见。然而,最能导向舆论、影响语文教师和他们教学行为的,是一些语文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正唯如此,这些专家学者自身必须具有怎样的学识修养,批评才能切中时弊,引导才能卓有成效?

  • 标签: 园地 咱们 语文教育研究 专家学者 各科教学 语文学科
  • 简介:秋日静好,捧读朱永新教授的《致教师》一书。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有荡气回肠的诗情;没有空洞干瘪的说教,但有推心置腹的交流;没有黄钟大吕的高歌入云,但有风光霁月的平和与温馨。那有如剥茧抽丝的剖析,有如围炉夜话的絮语,给人以如沐春风、如浴春雨的滋润。

  • 标签: 教师 幸福 智慧 理想 朱永新 教授
  • 简介:"2014年高考成绩揭晓,我校学子勇夺河北省文科总分第一名,并获得河北省文、理科状元,以绝对优势蝉联河北省十五连冠。9人进入河北省文科前10名,6人进入河北省理科前10名,67人进入河北省文科前100名,51人进入河北省理科前100名。103名学生考进清华、北大。"这是网上的一份喜报。

  • 标签: 衡水中学 高考改革 五连冠 高中教育 人格教育 熊丙奇
  • 简介:长期以来,语言学家、语言哲学家一直奉行这样一种理念:语言仅用以表达思想和叙述事实,它只有描述功能。这一理论受到英国牛津学派的代表人物奥斯汀的挑战,他举例说:“假如我在街上无意踩了别人一脚,我对他说‘对不起’.这‘对不起’是描述还是完成某种行为?

  • 标签: 语用学 语言学家 表达思想 描述功能 代表人物 哲学家
  • 简介:德里达的语言哲学批驳了"逻各斯中心论"和"声音中心论"。所谓"逻各斯中心论",指的是一种以在场为中心的本体论和以言语为中心的语言观。德里达认为,形而上学的逻各斯绝不能囊括一切事物,总有某种异己的和昏暗模糊的东西拒绝被整体化在同质的同一性之中。

  • 标签: 语言哲学 德里达 中心论 逻各斯 形而上学 语言观
  • 简介: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感到有趣味。然而,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到有趣味呢?克罗齐认为,艺术是把一种情趣寄托在一个意象里,藏在意象中的佳妙之处,这不是人人都能体味出来的。朱光潜解释说,所谓趣味,是指对于这种佳妙的了解和爱好。这个解释既指出了趣味存在于对象之中,又指出了趣味是一种主观的感受,“佳妙”一词也揭示了艺术趣味在于引人入胜之处。语文的本质是语言,语言的典范是文学,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 标签: 艺术趣味 语文教学 克罗齐 朱光潜 语言 学生
  • 简介:一支探险队进入一个黑暗幽深的山洞,看到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他们点上几支小小的蜡烛,然后悄悄地离去。数日后再来,他们看到蝴蝶飞往山洞更为幽深之处。这是今年江苏的高考作文,要求考生据此材料写篇文章。

  • 标签: 探险队 蝴蝶 高考作文 山洞
  • 简介:我跟杨金林校长不熟悉,感觉中他很谦和,读了他的书和文章,才感受到他思想的深刻和治学的严谨,以及文字的犀利与活泼。当下的语文特级教师群体是个藏龙卧虎的群体,但其中理论上有独特创新、学术上有个人建树的依然不多。不是没有教育追求,不是没有学术观点,而是他们很难将丰富的经验和鲜活的观念上升为理论,更为困难的是这种理论能逻辑自洽,并且做到体系化和个性化。

  • 标签: 共生 同构 精神 语言 教师群体 学术观点
  • 简介:什么是语文?叶圣陶先生说:“语文即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个方面,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故合言之,称为语文。”

  • 标签: 语文 文化意蕴 书面语言 口头语言 叶圣陶
  • 简介:教育的使命是体现国家意志,传承民族文化,语言则是意志表述的工具与文化传承的载体。教育的宗旨是促进人的发展,人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思维的发展,语言则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教育指向于人素质的改善与提高,语言水平则是教育者抑或受教育者基本素养的体现。

  • 标签: 教育的使命 星星 语言水平 国家意志 文化传承 受教育者
  • 简介: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佛道三家的合流,然而,本土的道教不如外来的佛教鼎盏,这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因,其一,佛教典籍之丰富,理论之博大精深,即使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之宗师宿儒也难于穷其奥秘,就理论之系统严密,本土之道教不能此其肩;其二,除典籍之外,佛教尚有许多通俗易懂的故事,即使文盲也能明白通晓,口耳相传,很好地体现了大众化和普及性;其三,青灯古佛旁的出家僧人与士农工商的在家居士可同为佛门弟子,目不识丁的老太太敲木鱼,念“南无阿弥陀佛”,决无仪式操作之为难。

  • 标签: 课程改革 佛教典籍 中国传统文化 大众化 道教 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