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心脏外科术后正中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针对100名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病人进行研究。通过随机的方式将病人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50名病人。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预防措施,研究组实施综合防治措施。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切口感染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切口感染防治效果。结果:研究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脏外科手术 正中切口感染 综合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深部胸骨切口感染的临床特征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将我院自2020年6月~2022年6月到我院就诊的70例心脏外科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结果 :3型患者中体温升高、自发性疼痛与白细胞升高比例低于1型和2型;患者的主要病原菌分布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在治疗铜绿假单胞菌中耐药性最低。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及左氧氟沙星在治疗阴沟肠杆菌中的耐药性最低。而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在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耐药性最低。结论:心脏外科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尽早发现是很不胸骨切口感染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

  • 标签: 心脏外科术后 深部胸骨切口感染 临床特征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频数及时机对预防口腔疾患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作为试验样本,对个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出符合试验要求的65例患者并进行入组试验,将试验个体随机分为6个组(A,B,C,D,E,F组),口腔护理频数为每12h1次,8h1次,6h1次,4h1次,6h1次(吸痰后)及均保持4h1次(吸痰后)。将口腔异味、口干、咽后壁充血红肿等共六项研究指标进行观察、评测并组间对比分析;对患者的体温、双肺呼吸音、痰量及痰液性质、痰培养、血常规、床旁胸片等研究指标进行评估,从而确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结果口腔疾患评分方面,除了E、F组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他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内VAP随时间变化发生率变化趋势上看E组和F组出现VAP的时间及例数均明显低于其他组,但E组和F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每隔6h在吸痰操作后对口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可在插管后1周内有效预防口腔疾患的发病情况、延缓并减少VAP的发生。

  • 标签: 经口气管插管 口腔护理 口腔疾患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