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神经内分泌肿瘤(NEN)是一类可发生于全身的罕见肿瘤,胃NEN则是胃部罕见恶性肿瘤之一。2019年WHO第5版消化系统NEN分类标准更新了胃NEN的分型和若干命名问题。对胃NEN更加精准、科学的分型,也使得胃NEN的外科治疗更加个体化、精准化。一般来说,Ⅰ型胃神经内分泌瘤(NET)常可考虑内镜下切除;Ⅱ型胃NET多因发生于十二指肠或胰腺的胃泌素瘤而产生,需重视原发胃泌素瘤的外科治疗;Ⅲ型胃NET需根据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综合考虑手术方式;而对于无远处转移的胃神经内分泌癌(NEC),应积极行外科手术治疗,其手术切除范围及淋巴结清扫范围可参照胃腺癌标准。对于局部进展期胃NEC,能否行新辅助化疗或新辅助放化疗以充分降期及提高根治性切除率,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此外,已有远处转移的功能性胃NEN亦可选择根治性切除及姑息性减瘤手术控制激素分泌,改善患者生存。在充分的多学科讨论基础上,综合考虑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原发灶及转移灶的范围、可切除性和功能性是胃NEN外科治疗的重要原则。

  • 标签: 神经内分泌肿瘤,胃 分型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进展期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是提高胃癌整体疗效、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可切除胃癌围手术期治疗的主要模式为D1/D2手术+围手术期化疗、D0/D1手术+辅助放化疗和D2手术+辅助化疗。多年来,业内围绕如何进一步优化胃癌围手术期治疗模式开展了大量临床研究,包括术后放化疗模式的优化、围手术期化疗模式的优化;并探索了术前放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中的治疗。虽然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与探索,进展期胃癌的围手术期治疗模式目前已经日趋成熟,但仍遗留了一些核心问题急需解决,包括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治疗获益人群的选择尚未完全明确,疗效评价体系存在局限性,新辅助治疗前的腹腔镜探查尚不够重视,食管胃结合部肿瘤诊治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尚显不足等。我们应该在临床实践中充分结合目前临床研究数据,通过多学科诊疗模式,在对患者特征进行多方位的分析基础上,遵循规范化诊治的原则,拟定最合理的治疗策略,最终使患者获益。

  • 标签: 胃肿瘤,进展期 围手术期 治疗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胃腺癌患者疗前多项血液指标对术前新辅助治疗后肿瘤病理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2019年间一项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中的102例患者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E)、淋巴细胞(LY)和单核细胞(MO)绝对值。患者分为术前化疗组(3个疗程XELOX方案化疗)和术前放化疗组(XELOX诱导化疗1个疗程及4500cGy分25次放疗同期XELOX减量化疗2个疗程),各51例。胃癌根治术后的肿瘤病理反应指标包括原发肿瘤消退等级、病理完全缓解、病理T和N分期(ypT和ypN)与TNM分期(ypTNM)。结果单因素回归模型及ROC曲线分析显示NE与ypT降期、LMR(LY/MO)与ypN0、LMR与ypTNM降期有显著相关性。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NE组患者(>4.10×109/L)有更高的ypT降期概率(OR=3.308,P=0.007);高LMR组(>3.46)有更高的ypN0概率(OR=4.276,P=0.005)与更高的ypTNM降期概率(OR=2.805,P=0.019)。亚组分析显示术前放化疗组中高NE组患者有更高的ypT降期概率(OR=3.750,P=0.030),而术前化疗组中高LMR患者有着更高的ypN0概率(OR=8.500,P=0.050)与肿瘤降期概率(OR=4.000,P=0.026)。结论疗前外周血NE和LMR可用作术前治疗后肿瘤病理反应的独立预测因素,患者免疫状态与局部晚期胃癌术前治疗后肿瘤退缩程度相关。

  • 标签: 胃肿瘤/放化疗法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 病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