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老年衰弱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在北京医院住院的年龄≥65岁的患者,应用临床衰弱分级进行衰弱评估,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窦性心率震荡分析评估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结果本研究纳入住院老年患者共129例,男性75例(58.1%),平均年龄77.5岁,范围65.0~92.1岁。衰弱患者53例,非衰弱患者76例,衰弱组年龄[(80.5±5.5)岁]大于非衰弱组[(75.3±6.2)岁],衰弱组高血压[84.9%(45/53)]、心力衰竭[32.1%(17/53)]及外周血管疾病[32.1%(17/53)]比例高于非衰弱组[65.8%(50/76),1.3%(1/76),17.1%(13/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01,χ2值分别为5.879、24.606、3.921;均P<0.05)。与非衰弱组比,衰弱组震荡初始(TO)[-0.05(-0.92,0.82)%比-0.74(-1.58,0)%;Z=2.616,P=0.009]更高、震荡斜率(TS)[2.34(1.30,5.00)ms/RR比4.34(2.66,6.39)ms/RR;Z=-3.048,P=0.002]更低,衰弱组TO异常[49.1%(26/53)比26.3%(20/76),χ2=7.038,P=0.008]及TS异常[34.7%(29/53)比21.0%(16/76),χ2=15.579,P<0.001]发生率高于非衰弱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O异常(OR=2.970,P=0.010,95%CI:1.300~6.785)及TS异常(OR=3.618,P=0.003,95%CI:1.565~8.364)与衰弱相关。结论老年衰弱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迷走神经张力降低。

  • 标签: 老年人 自主神经系统 衰弱 心率震荡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因心房颤动住院的老年患者中衰弱的发生情况,并探讨衰弱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在北京医院心内科因心房颤动住院的153例老年患者。使用Frail衰弱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的衰弱情况,并分为衰弱组(38例)和非衰弱组(115例)。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并建立电子数据库。分别在患者出院时、入组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随访,记录复合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再入院和跌倒。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探究患者衰弱与复合终点事件的关系。结果153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中,衰弱发生率为24.8%(38例),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为35.3%(54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随着时间的变化,衰弱组和非衰弱组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3.877,P<0.05)。调整年龄、跌倒史、合并症等协变量后,Cox风险比例回归结果显示衰弱是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2.969,95%CI:1.238~7.120,P<0.05)。结论衰弱在老年心房颤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且为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衰弱 老年人 心房颤动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因心血管疾病住院的老年患者中衰弱的发生情况,并探讨衰弱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在北京医院心内科因心血管疾病住院的老年患者。建立电子数据库,详细记录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Fried衰弱表型进行衰弱评估。分别在患者入组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记录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复合终点事件包含全因死亡、各种原因再次入院或急诊室治疗。结果共纳入502例患者,平均年龄(75.1±6.5)岁,男性254例(50.6%),衰弱患者124例(24.7%)。与无衰弱组相比,衰弱组年龄更大,收缩压更低,脉搏更快,合并心房颤动、糖尿病、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力衰竭、恶性肿瘤更多,且血红蛋白、白蛋白、肌酐清除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降低,而空腹血糖、N末端B型利钠肽原和高敏C反应蛋白则显著增高。同时,衰弱组患者使用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华法林和他汀类药物的比例显著高于无衰弱组,但阿司匹林使用比例显著低于无衰弱组(P<0.05)。中位随访时间342 d(197~354 d),随访期间总复合终点发生170例(33.9%),全因死亡11例(2.2%),失访6例(1.2%)。1年随访结果显示,衰弱组患者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49.2%比28.8%,P<0.001)和全因死亡率(5.6%比1.1%,P=0.006)均显著高于无衰弱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衰弱是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2.023,95%CI:1.360~3.011, P=0.001),也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7.608, 95%CI:2.095~27.633, P=0.002)。结论衰弱在因心血管疾病住院的老年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且为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需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 标签: 衰弱 心血管疾病 老年人 住院病人 预后
  • 作者: 刘俊鹏 崔玲玲 果迪 孟晨 朱婉榕 董蔚 缪国斌 刘博罕 林鹏 王华 杨杰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北京医院心内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心血管病医学部心内科,北京 100039,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内科,北京 102218 应急总医院 急危重症中心 100028,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心血管病医学部心内科,北京 100039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慢性心衰精准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9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心房颤动(房颤)住院患者衰弱评估及衰弱评估工具的相关性、一致性和诊断能力。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北京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和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年龄≥65岁老年房颤住院患者197例,应用临床衰弱分级(CFS)、FRAIL量表、Fried衰弱表型、EFS量表和老年综合评估衰弱指数(CGA-FI)5种衰弱工具进行衰弱筛查及评估。结果197例老年房颤住院患者年龄(77.5±7.1)岁,男性57.4%(113例),5种衰弱工具调查的衰弱患病率由低到高分别是FRAIL(25.4%,50例)、EFS(27.9%,55例)、Fried(34.5%,68例)、CFS(40.6%,80例)、CGA-FI(42.6%,84例)。CFS与CGA-FI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0)和一致性(Kappa值为0.71,95%CI0.61~0.81),将联合衰弱指数作为衰弱诊断金标准,结果显示CFS和CGA-FI诊断敏感度高,分别为95.9%和98.0%,特异度分别77.7%和75.7%。结论衰弱在老年房颤住院患者中常见,呈多维度特征,体能衰弱并不突出。对房颤患者推荐使用CFS与CGA-FI进行衰弱评估,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 标签: 心房颤动 敏感性和特异性 衰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与衰弱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连续入选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在北京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和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住院的年龄≥65岁老年患者,共纳入老年住院患者925例,其中衰弱患者285例、非衰弱患者640例。采用Fried衰弱表型进行评估,收集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数据,分析心脏结构和功能与衰弱的关系。结果与非衰弱组比较,衰弱组患者年龄更大、体质指数更低、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史、肾功能不全、既往跌倒史比例更高;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更高,肌酐清除率、血红蛋白更低(均P<0.05);与非衰弱组比较,衰弱组左心房前后径更大[(37.8±7.1)mm比(36.3±5.1)mm,t=-3.134,P=0.002]、左心房前后径≥45 mm比例更高[15.8%(45/285)比6.1%(39/640),χ2=22.452,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更低[(60.1±9.5)%比(61.9±7.5)%,t=2.817,P=0.005]、二尖瓣前向血流E峰速度更快[(0.8±0.3)cm/s比(0.7±0.2)cm/s,t=-2.675,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心房前后径≥45 mm是衰弱的独立相关因素(OR=2.249、P=0.015);增龄(OR=1.099、P<0.001)、心力衰竭(OR=1.786、P=0.049)、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史(OR=1.960、P=0.001)和血红蛋白降低(OR=0.984、P=0.008)与衰弱独立相关。结论左心房前后径≥45 mm、心力衰竭与衰弱独立相关,在衰弱患者中应注意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筛查心血管疾病。

  • 标签: 衰弱 左心房前后径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老年人衰弱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65岁老年住院患者用临床衰弱分级进行衰弱评估,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心率变异性(HRV)分析评估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结果本研究纳入住院老年患者共180例,其中衰弱患者66例、非衰弱患者114例,衰弱组年龄(79.8±6.0)岁,显著高于非衰弱组(75.0±6.3)岁(t=5.030、P<0.001);衰弱组高血压、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心力衰竭及骨关节炎患者比例高于非衰弱组(均P<0.05);与非衰弱组比较,衰弱组正常窦性心搏(NN)间期标准差(SDNN)[103.0(76.0,121.2)ms比107.5(92.0,136.0)ms,Z=-2.108,P=0.035]、5 min NN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86.0(67.7,106.5)ms比97.5(78.0,126.0)ms,Z=-2.694,P=0.007]、标化低频功率(LFnorm)[(53.1±13.0)nU比(59.3±13.9)nU,t=-3.024,P=0.003]及低频功率/高频功率比值(LF/HF)[1.2(1.0,1.4)比1.4(1.1,1.7),Z=-3.041,P=0.002]更低,标化高频功率(HFnorm)[(36.8±9.2)nU比(32.2±10.7)nU,t=3.033,P=0.003)更高;衰弱组SDANN<92 ms、LFnorm<50 nU、HFnorm>32 nU、LF/HF<1.5发生率分别为59.1%(39/66)、42.4%(28/66)、72.7%(48/66)、84.8%(56/66),均显著高于非衰弱组41.2%(47/114)、22.8%(26/114)、49.1%(56/114)、65.8%(75/1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Fnorm、HFnorm、LF/HF与衰弱相关(OR=0.971、1.039、0.333,均P<0.05),HFnorm>32 nU、LF/HF<1.5是衰弱的危险因素(OR=2.401、2.773,均P<0.05)。结论老年衰弱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调节失衡,应关注老年衰弱患者的HRV。

  • 标签: 衰弱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