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纵隔脂肪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收集2007年3月至2019年7月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胸外科就诊的30例纵隔脂肪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案、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其中,男19例,女11例;中位年龄2.9岁。按手术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腔镜手术组(14例)和开放手术组(16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并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患儿表现为咳嗽15例,偶然发现纵隔占位9例,呼吸困难4例、颈部包块4例、霍纳综合征2例。按纵隔四分法,肿瘤位于上纵隔11例,后上纵隔6例,后纵隔5例,前纵隔3例,前上纵隔3例,其他位置2例。术前CT、MRI检查表现为含有脂肪和软组织混合密度的不均匀肿块。所有患儿均行手术治疗,中位手术时间为72.5(25.0~230.0)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4(2~400)ml,中位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为4(2~17)d,中位住院时间为8(4~30)d。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局限型脂肪母细胞瘤24例,弥漫型脂肪母细胞瘤6例。腔镜手术组14例患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2~5)ml、65(25~115)min和5.5(3~11)d,开放手术组16例患儿上述指标分别为10(2~400)ml、77.5(60~230)min和7.0(5~23)d,前者均较后者少和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本研究有26例(86.7%)患儿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4.7年(2个月~12年),25例术后恢复良好,未见恶性变或转移。1例术后7个月复发,因肿瘤无压迫症状,密切随访中,未再次手术。结论发生于纵隔内的脂肪母细胞瘤临床较为罕见,影像学检查是重要的辅助手段,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案,术后通常无需联合化疗或放疗。

  • 标签: 脂肪母细胞瘤 纵隔 儿童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前肠畸形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北京儿童医院2000年10月至2019年6月共17例支气管肺前肠畸形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过程。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范围为2个月至11岁,平均年龄为3.22岁。临床表现包括咳嗽14例、进食后呛咳8例、发热5例、胸痛1例、咯血1例。17例患儿行增强CT检查均发现隔离肺,其中右下隔离肺8例、左下隔离肺7例、左上隔离肺1例、右颈部隔离肺1例;肺内隔离肺13例,肺外隔离肺4例。所有患儿中,11例为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发现,1例为超声检查发现,5例为术中发现隔离肺与胃或食管异常通道;其中隔离肺与下段食管瘘13例,隔离肺与上段食管瘘2例,隔离肺与胃瘘2例。结果支气管肺前肠畸形患儿的分类为Ⅲ型14例、Ⅱ型2例、ⅠB型1例。1例患儿确诊后未在我院继续治疗,余16例患儿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胸腔镜手术6例,开胸手术9例,颈部手术1例;对肺内隔离肺行肺叶切除8例,对肺外隔离肺行肺叶切除4例,因肺发育不良行全肺切除3例,肺内隔离肺行肺叶楔形切除1例。手术中出血量范围为2~60 ml,手术时间范围为50~200 min。术后出现重症肺炎而放弃治疗1例;术后出现食管瘘1例;14例术后无并发症、预后良好。结论手术前早期、准确的诊断,对于支气管肺前肠畸形手术方式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支气管肺隔离症 支气管肺前肠畸形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0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136例良性甲状腺结节病患,所有患者均应用左甲状腺素治疗,通过抽签分组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Ⅰ组(低剂量用药)和Ⅱ组(大剂量用药),对比两组病情改善效果、甲状腺素水平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最大结节的直径与体积均有降低,治疗前后小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进行最大结节的直径与体积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SH水平均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小组内TSH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对比FT3、FT4以及TSH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Ⅰ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94%与治疗Ⅱ组11.76%相比更低,P<0.05。结论:左甲状腺素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能够获得满意效果,促进结节缩小。低剂量应用左甲状腺素不仅能够获得同样良好的效果,同时有更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值得应用的用药剂量选择。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左甲状腺素 低剂量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深静脉导管胸腔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86例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有效率、住院时间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81.40%(8/43),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功能、精神健康和社会功能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身体疼痛轻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总分观察组护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长分别为(10.50±1.50)d、(13.50±3.50)d,两组差异显著(t=5.1662,P

  • 标签: 恶性胸腔积液 经深静脉导管胸腔化疗 综合护理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山东省新诊断HIV/AIDS接受随访情况及与治疗的关系,为提高随访治疗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利用χ2检验分析随访与治疗的关联。结果2014—2016年山东省新诊断HIV/AIDS共6 253例,其中6 011例接受随访,累积随访率96.13%,及时随访率94.51%。15~24岁、咨询检测发现、大专及以上学历、居住地在鲁东地区及经同性性行为感染的HIV/AIDS累积随访率和及时随访率均较高,及时接受随访的HIV/AIDS的治疗率是不及时者的5.28倍(OR=5.28,95%CI:3.51~7.95),病毒载量(VL)抑制率是其4.30倍(OR=4.30,95%CI:2.89-6.40)。结论HIV/AIDS随访及时性与其诊断基线年龄、样本来源、文化程度、居住地区及传播途径有关联。及时随访可提高HIV/AIDS治疗率及治疗效果。

  • 标签: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随访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血液透析不同组合方式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9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纳入研究样本,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滤过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钾(K+)、血磷(P3+)、血钙(Ca2+)、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并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甲状旁腺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肾素(RA)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K+、P3+、ET、AT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指标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Ca2+水平在组内或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cr、BUN、PTH、β2-MG、R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Scr、BUN、PTH、β2-MG、R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可有效清除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机体循环内大部分毒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尿毒症 肾透析 血液滤过 灌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精神分裂者患者采取阿立哌唑和喹硫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70例精神分裂者患者进行研究,以简单随机方法把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所有常规组患者采取喹硫平治疗,对所有观察组患者采取阿立哌唑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以后不良反应情况明显较低,观察组PANSS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者病人采取阿立哌唑与喹硫平治疗效果优良,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阿立哌唑 方法分析 精神分裂症 抑郁 生活质量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山东省2017—2019年入组治疗的HIV/AIDS抗病毒治疗的及时性和影响因素。方法数据来源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入组抗病毒治疗时间为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启动抗病毒治疗年龄≥15岁的中国内地籍HIV/AIDS为研究对象。纳入分析的变量包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感染途径、样本来源、诊断日期、基线CD4+T细胞水平、临床分期等。采用χ2检验对不同特征的研究对象及时治疗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研究对象及时抗病毒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7 425例HIV/AIDS中,男性6 813例(91.8%),同性性传播5 236例(70.5%),开始治疗时年龄为(36.05±12.51)岁,符合治疗标准的HIV/AIDS确证后30天内入组抗病毒治疗的比例从2017年的55.9%(1145/2050)上升到2019年的65.3%(1821/2789),已婚或同居、高中及以上学历的HIV/AIDS及时治疗可能性较高,OR值分别为1.136、1.299;外省的HIV/AIDS及时治疗可能性低于本省者,OR值为0.664;≥55、45~54、35~44岁组HIV/AIDS及时治疗可能性高于15~24岁年龄组,OR值分别为1.530、1.505、1.394;经异性性传播的HIV/AIDS及时治疗可能性低于同性性传播感染者,OR值为0.803;样本来源为羁押场所的及时治疗可能性低于样本来源为检测咨询的病例,OR值为0.204;治疗基线CD4+T淋巴细胞>500(个/μl)的病例及时治疗可能性低于≤500者,OR值为0.545;基线无临床症状者治疗及时的可能性低于有症状者,OR值为0.727;基线临床分期为Ⅳ期的HIV/AIDS治疗及时性高于基线临床分期为Ⅰ、Ⅱ、Ⅲ期者,OR值为1.307。以上P值均<0.05。结论2017—2019年山东省符合抗病毒治疗标准的HIV/AIDS入组治疗及时率不断提高。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年龄、样本来源、感染途径、基线临床分期和CD4+T淋巴细胞水平等和治疗及时性相关。

  • 标签: HIV 抗病毒治疗 及时性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对比观察,以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以随机数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利培酮治疗,实验组使用奥氮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认知功能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相较对照组更高,经检验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奥氮平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个性化延续护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治疗中有关自我行为管理和治疗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及探讨。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至我院就诊的SLE患者180例进行对照研究,以护理模式的区别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90例)及对照组(90例),分别予以研究组患者个性化延续护理模式及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模式,护理前后对比记录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SLE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进行记录对比。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ESCA评分(157.49±8.36)分较对照组高(P均

  • 标签: []个性化延续护理 SLE 自我行为管理 疗效
  • 简介:摘要:研究目的是对探究沃森肿瘤人工智能系统与临床医生对小细胞肺癌治疗方案选择的科学一致性对比进行研究。方法:我院收集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5月1日就诊于肿瘤内科的84名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沃森智能辅助平台,分析出数据并给出治疗建议。结果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