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Mp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完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防治提供证据支持。方法基于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SCH)开展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监测,筛选2018-2021年在SCH住院的<16岁CAP病例,采用统一的调查表收集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基础疾病史、临床表现等信息,通过医院检验信息系统查询研究对象的病原检测结果,比较Mp、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者的临床特征,比较Mp混合其他病原感染对病情严重性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p混合其他病原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收集8 274名CAP住院病例,其中Mp阳性2 184例(26.4%);Mp检出率女童高于男童(P<0.001),随月龄增加而升高(P<0.001),夏秋季高于冬春季(P<0.001)。喘息、气促、喘鸣音及肺部呈片状阴影的发生率,以及发热和住院天数等指标在Mp、细菌和病毒感染病例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0月龄Mp混合感染病例出现喘息症状及痰鸣音和喘鸣音的比例高于单纯感染病例,≥60月龄混合感染病例较Mp单纯感染更易出现气促症状(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男童(aOR=1.38,95%CI:1.15~1.67)、<6月龄(aOR=3.30,95%CI:2.25~4.89)、6~月龄(aOR=3.44,95%CI:2.63~4.51)、24~月龄(aOR=2.50,95%CI:1.90~3.30)、48~71月龄(aOR=1.77,95%CI:1.32~2.37)和3个月内呼吸系统感染史(aOR=1.28,95%CI:1.06~1.55)为Mp混合其他病原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Mp是导致儿童CAP住院的主要病原体,单纯Mp感染病例较细菌、病毒感染病例发热天数更长;Mp常与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男童、<72月龄和3个月内呼吸系统感染史是Mp混合感染的相关因素。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儿童 社区获得性肺炎 混合感染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70~80%是由病毒引起,仅少数(约20~30%)是由细菌、支原体或衣原体引起。增强机体自身抗病能力是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好的办法。目前,我国在西医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上主要是对症处理,目前大多数抗感冒药为复方,常由解热镇痛药、抗过敏药和抗鼻充血药等组成。上呼吸道感染在祖国医学中通称伤风感冒,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型。风寒感冒治以辛温解表法;风热感冒治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法。中医按摩风池穴能有效地防治感冒。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要纠正目前滥用抗生素的弊端,出路在于中西医结合,从而更好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等一系列疾病。

  • 标签: 上呼吸道感染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分析相关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分析引发切口感染的原因,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对照组为10%,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引发的感染的单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人员流动、引流管放置、手术时间、基础疾病等是引发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引发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有4个,分别为基础疾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类型。结论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切口类型及住院时间是引发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感染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的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手术患者 切口感染 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脊液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在中枢神经系统布鲁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8年1至6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住院并临床疑诊为中枢神经系统布鲁菌感染的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患者均行常规脑脊液及NGS检测,并进行病原分析。结果3例患者中2例有牛羊接触史,1例有饮用生羊奶史,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头痛、发热。影像学表现为柔脑膜、腰髓或脑室旁受累。脑脊液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质水平增加,葡萄糖水平降低。脑脊液NGS检出布鲁菌的核酸序列数为(47~16 411)条,覆盖度为(0.092~4.340)%。结论脑脊液NGS能够辅助中枢神经系统布鲁菌感染的临床诊断。

  • 标签: 二代测序 脑脊液 布鲁菌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江苏省苏州地区<5岁儿童流感相关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的影响因素,为完善儿童流感防控策略提供证据支持。方法基于2011年4月至2017年3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持续开展的前瞻性流感监测的相关数据,χ2检验比较流感相关流感样疾病(ILI)和流感相关SARI之间的临床特征,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流感相关SARI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流感相关ILI 786例,流感相关SARI 413例。咳嗽、流涕、气促、哮喘/喘息等临床症状在流感相关SARI中出现的比例显著高于流感相关ILI(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月龄(OR=3.6)、6~23月龄(aOR=2.5)、3个月内呼吸道感染史(aOR=4.5)、慢性肺部疾病史(OR=3.4)、发热热峰39.0~39.9 ℃(aOR=2.4)、≥40 ℃(aOR=6.0)、甲型(H1N1)(aOR=2.3)和甲型(H3N2)(aOR=1.9)流感病毒感染是流感相关SARI的影响因素。结论年龄<2岁、有慢性肺部疾病史、有3个月内呼吸系统感染史以及发热热峰≥39.0 ℃的儿童应尽早就医,或每年接种流感疫苗,以减少流感相关严重结局的发生。

  • 标签: 儿童 流感 住院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