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ECD)的影像学特征,为该病的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北京同仁眼科中心门诊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临床诊断为FECD的患者64例(128只眼),其中男性19例,女性45例,年龄(57.8±12.9)岁。FECDⅠ期25只眼(19.5%)、Ⅱ期81只眼(63.3%)、Ⅲ期16只眼(12.5%)、Ⅳ期6只眼(4.7%)。所有患者均行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41例(82只眼)同时行角膜共聚焦显微镜(IVCM)检查。分析患者一般资料,患眼FECD分期、角膜内皮显微镜及IVCM检查结果。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进行方差分析,无法准确测量的资料进行秩和检验。结果随着疾病进展,所有患眼在角膜内皮显微镜下均可见暗区数量、出现率、融合率均出现上升,IVCM小滴状结构的数量增多,小滴有成对、成串融合发展至成片融合。Ⅰ~Ⅳ期FECD患眼的角膜内皮暗区数量的秩均次分别为78.2、228.4、284.5、288.5,各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84.183,P=0.000)。Ⅰ期所有患眼角膜各部位均未见暗区融合,Ⅱ期(45.1%,146/324)、Ⅲ期(76.3%,45/59)、Ⅳ期(83.3%,15/18)周边角膜内皮暗区融合的出现率逐渐升高(χ²=27.167,P=0.000)。结论角膜内皮显微镜及IVCM影像特征可以作为早期FECD诊断的重要依据。角膜内皮显微镜可快速筛查FECD,IVCM可通过分析角膜小滴状结构影像融合特征指导疾病分期。(中华眼科杂志,2020,56:938-943)

  • 标签: Fuch角膜内皮营养不良 内皮, 角膜 显微镜检查, 共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