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蒂股薄肌肌皮瓣在会阴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延展设计解剖基础。方法选择6具新鲜成年女性尸体,年龄为27~52岁,平均41.2岁,解剖观察双侧股深动脉及进入股薄肌的肌支走行,测量血管蒂长度。模拟完成股薄肌肌皮瓣切取手术,先按照标准方式进行转移,随后再通过长收肌下隧道进行转移,进行延展设计。分别测量2种转移方式下12块肌皮瓣远端到双侧髂前上棘的距离。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双尾)对2种转移方法测量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经解剖发现6具尸体双侧股深动脉肌支全部走行于长收肌和大收肌之间,12块股薄肌肌皮瓣平均穿支血管蒂长度为(7.84±0.71) cm。标准方式转移后股薄肌肌皮瓣远端到同侧髂前上棘的距离为(9.23±0.95) cm(6.9~10.5 cm),到对侧髂前上棘的距离为(11.45±2.27) cm(7.5~14.8 cm)。通过长收肌下隧道转移延展设计后,皮瓣远端到同侧髂前上棘的距离为(4.52±1.18) cm(2.7~ 6.5 cm),到对侧髂前上棘的距离为(8.92 ±1.82) cm,(4.8~11.7 cm)。与标准方法相比,股薄肌肌皮瓣通过长收肌下隧道转移后,血管蒂同侧转移增加长度(4.71±1.14) cm(3.5~7.3 cm),平均4.71 cm;对侧转移增加长度(2.53±0.89) cm(0.9~4.1 cm)。2种方法测量的到同侧髂前上棘的距离比较,t=13.194,P<0.001;到对侧髂前上棘的距离比较,t=9.057, 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长收肌下隧道转移双侧增加的可修复距离长度平均为3.62 cm,能提供的额外增加距离为平均血管蒂长度的46.2%(3.62/7.84)。结论尸体解剖结果显示,对股薄肌肌皮瓣进行延展设计可以增加血管蒂长度,扩大了其修复会阴的范围。

  • 标签: 肌皮瓣 外阴肿瘤 会阴,修复外科手术 股薄肌肌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并分析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湖南省肿瘤医院就诊的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乳房再造满意度问卷(BRECON-31)及乳腺癌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BR23)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人口社会学资料,采用皮尔森相关分析进行满意度和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检验,单因素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最终纳入157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41.8±8.3)岁,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共发放问卷157份,回收有效问卷147份。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患者满意度较高,其总分为(74.44±6.29)分。乳房再造患者亲密关系与身体形象(r=-0.183、P=0.043)、性功能(r=0.201、P=0.026)、性乐趣(r=0.204、P=0.029)、乳房症状(r=-0.247、P=0.006)及手臂症状(r=-0.246、P=0.006)存在着相关关系,患者的自我意识受到身体形象(r=-0.228、P=0.006)、性功能(r=-0.293、P<0.001)、性乐趣(r=-0.258、P=0.003)、乳房症状(r=-0.183、P=0.029)、脱发烦恼(r=-0.187、P=0.027)等因素的影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47)、肿瘤分期(P=0.004)、再造方式(P<0.001)、是否放化疗(P=0.043)是满意度总分的影响因子。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再造方式(P<0.001)是满意度总分的独立影响因子,单纯自体组织再造的满意度总分为(75.99±5.94)分,要优于自体组织联合假体的(71.08±4.99)分和单纯假体置入的(70.81±8.54)分。结论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满意度相互影响。年龄、肿瘤分期、再造方式、是否放化疗是满意度总分的影响因子,其中再造方式是独立影响因子,单纯自体组织乳房再造可优先选择。

  • 标签: 乳房成形术 乳腺肿瘤 患者满意度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着接受德育教育的最为关键的时期,此时的学生需要接收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增强自身的判断能力,以促使自身更好的学习、生活。小学副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自然更需要重视对学生的引导,不断地优化学校管理策略,使得德育教学更为有效。基于此,本文将从多方面探究小学副校长有效德育教学策略。

  • 标签: 小学 德育教育 教学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前内侧皮瓣修复口腔癌缺损、供区采用股前区接力皮瓣修复的优势和经验。方法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13例口腔肿瘤患者,男11例,女2例;年龄28~74岁,平均49.5岁;其中舌癌8例、口颊癌5例。全部采用游离股前内侧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缺损。结果13例患者游离股前内侧穿支皮瓣都顺利切取成功,皮瓣面积7.0 cm×4.0 cm~14.0 cm×7.5 cm,皮瓣供区采用股前外侧接力穿支皮瓣(10例)或股前内侧接力穿支皮瓣(3例)转移修复,接力股前外侧穿支皮瓣面积为8.5 cm×5.0 cm~18.0 cm×7.0 cm,接力股前内侧穿支皮瓣面积为7.5 cm×4.0 cm~15.0 cm×7.0 cm。术后所有皮瓣全部顺利成活,愈合良好,未发生血管危象和伤口裂开感染等情况。术后随访12~28个月,皮瓣全部成活良好,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颜色及外观轮廓自然,大腿功能未见明显影响。结论当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切取困难时,用游离股前内侧皮瓣修复口腔肿瘤缺损,皮瓣供区直接闭合张力较大时以股前区接力皮瓣修复,可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手术效果。

  • 标签: 口腔肿瘤 接力皮瓣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游离皮瓣移植 股前内侧穿支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联体双侧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在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7年8月-2017年2月,对41例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即刻或二期应用游离联体双侧血管蒂DIEP行乳房重建,患者年龄27~49(34.5±2.7)岁。22例为一期乳腺癌术中即刻乳房再造,19例为乳腺癌术后二期乳房再造。术后规律定期门诊随访。结果本组共切取移植41例游离双侧血管蒂DIEP,包括12例外侧支型、9例内侧支型和20例内、外侧型,皮瓣长(24.5±0.5)cm、宽(10.8±2.8)cm、厚(5.5±0.4)cm,血管蒂长度为(12.5±0.6)cm。皮瓣平均重量为565(365~1 050)g。受区血管组合包括:①胸廓内血管近远端18例。②胸廓内血管近端加胸外侧血管11例。③胸廓内血管近端加胸背血管8例。④胸背血管加胸外侧血管4例。为进一步促进皮瓣静脉回流,有3例额外将腹壁浅静脉与受区胸肩峰静脉吻合。所有皮瓣均一期顺利成活,无边缘坏死或感染发生,再造乳房外形可,质地良好。本组获随访平均15.8(12~50)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腹部供区仅遗留线形瘢痕,腹壁功能无明显受限,腹直肌肌力5级。结论游离联体双侧血管蒂DIEP是一种自体组织乳房再造安全可靠且效果满意的选择方案。

  • 标签: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乳房重建 乳腺癌 联体穿支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口腔前庭腔镜甲状腺手术(TOETVA)中小管径引流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头颈外科接受TOETVA、并使用高负压下小管径引流的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完成手术并随访满6个月。小管径引流使用一次性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外径1.7 mm,内径1.0 mm。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价术后疼痛情况,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价颈部瘢痕情况。分时段记录术后引流量:前12 h每2小时记录一次,12~24 h每4小时记录一次,24~48 h每8小时记录一次,48 h后至拔管前记录一次。计算术后各分时段的引流量、累积引流量、累积引流量占总体引流量的百分比,并计算24、32、40 h后的剩余引流量(总体引流量减去该时段的累积引流量),应用百分位数法计算剩余引流量的单侧上限95%界值(P95)。结果男性12例,女性91例,年龄(36.6±9.7)岁(范围:18~58岁)。术中留置引流管的操作时间为(10.1±2.6)min(范围:6~18 min),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2.7±1.1)分(范围:1~5分),术后拔管时间为(2.7±0.5)d(范围:2~4 d)。引流管置管处瘢痕评分:术后1个月为(2.9±1.3)分(范围:0~7分),术后6个月为0(2)分[M(QR)]。术后6个月瘢痕最大径为0(2.5)mm,其中64例患者无肉眼可见瘢痕。共5例发生引流相关并发症,积极处理后均好转。98例无引流相关并发症的患者总体引流量为(80.1±12.2)ml(范围:58~131 ml)。术后8 h累积引流量分别占总体引流量的(53.8±4.2)%(范围:41.0%~62.9%)。术后32 h估计剩余未引流出的积液体积为(5.8±2.7)ml(范围:0~12 ml,P95=10.0 ml)。结论小管径引流用于TOETVA术后引流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创面主要渗出期在术后8 h内,术后32 h拔管是安全的。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内窥镜检查 甲状腺切除术,经口 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旋转筋膜组织瓣技术修复内侧象限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缺损的可行性及美容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40例行保乳术的内侧象限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整形组和常规组,整形组20例采用旋转筋膜组织瓣修复局部缺损,常规组20例采用切缘周围筋膜组织瓣移位修复局部缺损。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围术期各项指标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二次手术扩切率、皮瓣缺血坏死率、皮下脂肪液化率及乳房美学效果评价采用χ2检验,以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保乳手术,整形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及引流管留置时间均较常规组增加,但二次手术扩切率为0%明显低于常规组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皮瓣坏死率及伤口皮下脂肪液化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评价美容效果显示整形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44)。术后随访12~36个月,中位随访24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采用旋转筋膜组织瓣技术修复内侧象限乳腺癌保乳术后的局部缺损是可行的,手术操作性强、创伤小,切口隐蔽,术后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乳腺肿瘤 保乳手术 旋转筋膜组织瓣技术 乳房缺损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思维发展和提升”是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的其中一类素养,是学生获得完善的思想和语文能力所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作用力。新课标将其分为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两部分,两部分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但后者,即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却是前者,即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升级,代表着前者发展的更高水平。基于此,本文在整合上述五种思维品质基础上,便就“初中语文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的话题做出分立:引导进行主题深挖以培育深刻性、勤于串通串联知识以培育灵动性、引导反驳与启迪己思以培育独立性此三大方面的阐述。

  • 标签: 初中语文 思维品质 提升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口腔癌术后患者的症状发生情况,探讨其症状群的种类和数量。方法应用头颈癌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对345例口腔癌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2种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分析结果,并结合聚类分析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最终确定口腔癌术后患者症状群。结果口腔癌患者术后存在4个症状群,分别为口腔咽喉症状群、饮食消化症状群、肠胃与情绪相关症状群、休息活动相关症状群。结论口腔癌患者在手术后康复过程中存在影响生活的多个症状群,医护人员应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模式,取得更好的干预效果。

  • 标签: 口腔肿瘤 症状群 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头颈) 症状管理
  • 简介:摘要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transoral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vestibular approach,TOETVA)近年成为研究热点。由于技术、器械、观念等因素,各中心报道的TOETVA适应证及禁忌证有所异同。故本文从客观因素如腺体大小、恶性肿瘤清扫彻底性、颈部因素、特殊类型甲状腺炎、口腔颌面因素和其他因素,以及主观因素即患者意愿,对TOETVA的适应证、相对适应证、相对禁忌证、绝对禁忌证进行综述,旨在帮助甲状腺外科医师更全面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行TOETVA,并作出最优选择。

  • 标签:
  • 简介:摘要2019年4月11日,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1例36岁女性患者。接受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5年,患者入院后计划行右侧胸壁瘢痕整复+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移植+右侧乳房再造+左侧乳房上提术。右侧胸壁瘢痕切除后创面面积为18 cm×10 cm,术中误伤DIEP血管蒂,转而设计左侧大腿内侧股深动脉穿支(PAP)皮瓣,皮瓣面积为20 cm×11 cm、厚4.5 cm、穿支血管蒂长度为7.6 cm,皮瓣质量为360 g。转移皮瓣修复右侧乳房缺损并填塞深部腔隙,PAP血管蒂与右侧胸廓内血管近端吻合。术中见皮瓣血运良好,同期完成左侧乳房上提术,大腿及腹部皮瓣供区直接拉拢闭合。术后皮瓣存活良好,供区愈合良好。术后随访7个月,大腿供区外观功能好,未见明显并发症,重建乳房较对侧小。本病例提示PAP皮瓣在自体组织乳房再造中可作为DIEP皮瓣切取失败的有效替代。

  • 标签: 乳腺肿瘤 外科皮瓣 乳房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口腔癌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症状,探讨症状群种类及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口腔癌术后患者201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头颈癌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华盛顿生活质量测评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189例患者完成了问卷调查。口腔癌术后患者在疾病进展和治疗过程中存在多种症状,较严重的症状有吞咽咀嚼和发声讲话症状。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3个症状群,分别为口腔咽喉症状群、困倦-消化道症状群、疲劳-呼吸症状群。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与3个症状群总分之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口腔癌患者在术后康复过程中存在影响生活质量的多个症状群,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医护人员应把握这一特点,及时评估症状,积极管理症状群,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口腔肿瘤 生活质量 症状群 症状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与改良胸大肌皮瓣在头颈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011年11月至2016年11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头颈部肿瘤患者394例,男性286例,女性108例,年龄25~79岁。分别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306例)、改良胸大肌皮瓣(88例)修复头颈肿瘤术后缺损。采用t检验法分析不同方法修复的效果及患者生存质量,总结2种皮瓣修复的优缺点及适应证。结果本组394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组皮瓣成活率97.1%(297/306),改良胸大肌皮瓣组成活率97.7%(86/88);手术总时间2组相近,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组3~4 h,改良胸大肌皮瓣组1.5~2.5 h;术后1年,UW-QOL评分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组与胸大肌皮瓣组相比,在外观、言语功能及肩部运动方面有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及改良胸大肌皮瓣都具有较高的成功率,游离股前外侧皮瓣适用于复杂缺损的修复,改良胸大肌皮瓣对血管条件、全身状况不佳的患者,更具有安全性。

  • 标签: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 胸大肌皮瓣 头颈肿瘤 肿瘤整形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穿支皮瓣再造一侧乳房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的6例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1~47岁。肿瘤均为单侧,左侧3例,右侧3例;浸润性导管癌3例,浸润性小叶癌3例。对6例乳腺癌患者行一期或二期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穿支皮瓣移植再造乳房。一期再造3例,乳腺肿块直径2.5~4.0 cm;二期再造3例。术后对皮瓣和供区的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结果6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切取皮瓣长(24.4±0.5) cm、宽(8.3±0.5) cm、厚(3.4±0.5) cm,血管蒂长度为(8.9±0.4) cm,动脉管径为(1.5±0.4) mm,静脉管径为(1.9±0.3) mm。皮瓣平均质量为235 g(165~345 g)。1例皮瓣供区术后1周出现淋巴漏,经持续负压吸引于2周后自行愈合。6例获5~8个月随访,平均5.5个月,所有皮瓣均成活,再造乳房外形可,弹性好,无皮瓣挛缩变形,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无下肢功能影响。6例效果均较满意,未发现乳腺癌复发。结论应用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移植再造一侧乳房效果较好,方法可行,可作为特殊情况下乳房再造的备选手术方案。

  • 标签: 乳腺肿瘤 穿支皮瓣 股后内侧穿支 乳房再造术
  • 简介:摘要复杂性胸壁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肿瘤性复杂性胸壁缺损的修复决策及其执行困难是限制胸壁肿瘤治疗方法选择及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皮瓣解剖学研究的深入、胸壁支持结构重建技术的进步、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麻醉护理的发展、对综合治疗的重视和治疗手段的进步等,使传统认为不可切除的胸壁肿瘤得以彻底地切除和安全有效地修复,从而使与缺损修复相关的肿瘤切除及辅助治疗的禁忌证缩减到最小程度,有效地提高了胸壁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很大程度上延长了生存率。作者以湖南省肿瘤医院整形外科15年565例胸壁肿瘤切除后修复重建的临床资料为依据,充实了胸壁肿瘤切除及修复的策略:(1)可靠的胸壁骨性支架重建;(2)有效的软组织修复;(3)麻醉及护理与手术团队的合作;(4)系统有序的综合治疗。并进一步明确了复杂胸壁肿瘤切除及重建的细节理念,包括胸部肿瘤治疗中加强多学科合作的密切性和科学性,整形外科医生参与肿瘤治疗整体规划的主动性和时机前移等。

  • 标签: 胸壁 皮瓣移植 恶性肿瘤 显微外科,重建 全层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内侧嵌合穿支肌皮瓣的解剖特点,以及在头颈重建领域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74例应用游离股内侧嵌合穿支肌皮瓣移植修复的口腔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2例,女12例,年龄31~69岁,平均50.2岁。其中舌癌39例,牙龈癌24例,口颊癌11例;T4N1M0 26例,T4N0M0 22例,T3N1M0 15例,T3N2M0 11例。股内侧嵌合穿支肌皮瓣穿支血管蒂动脉与甲状腺上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甲状腺上静脉或颈内静脉吻合。术中记录肿瘤根治术后遗留的软组织缺损大小、游离股内侧皮瓣长、宽、厚以及血管蒂长度和血管蒂来源。术后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功能状态和供区恢复情况。结果口腔恶性肿瘤患者行肿瘤根治术后遗留的继发软组织缺损大小为4.0 cm×3.5 cm~9.0 cm×5.5 cm,全部应用游离股内侧嵌合穿支肌皮瓣移植修复,皮瓣长(12.5±0.4)cm、宽(7.2±0.4)cm、厚(3.5±0.2)cm,血管蒂长度为(8.6±0.4)cm。所有病例中股内侧穿支恒定存在,具体血管蒂来源分为6类,股内侧肌和长收肌之间的股动脉蒂肌间隔穿支4例(5.4%),长收肌的股深动脉蒂肌皮穿支6例(8.1%),股薄肌的股深动脉蒂肌皮穿支16例(21.6%),股薄肌和大收肌之间的股深动脉蒂肌间隔动脉穿支9例(12.2%),大收肌的股深动脉蒂肌皮穿支29例(39.2%),半膜肌的股深动脉蒂肌皮穿支10例(13.5%)。74例皮瓣全部存活,供区创面均直接闭合,随访12~36个月,皮瓣外观满意,吞咽、言语功能满意,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大腿功能未见明显影响。4例发生肿瘤局部复发,再次行肿瘤根治术并以带蒂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后效果良好。结论股内侧嵌合穿支肌皮瓣组织量丰富,血管解剖恒定,可选择设计方案多,皮瓣供区损伤小,是头颈肿瘤术后重建的理想选择。

  • 标签: 股薄肌 股内侧肌穿支皮瓣 头颈部肿瘤 嵌合皮瓣 肌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蒂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在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房重建中临床应用的解剖学基础及效果。方法(1)取新鲜成人尸体标本8具,其中男6具、女2具,年龄28~71岁,平均39.5岁。标本经股动脉灌注加入氧化铅的红色凝胶后,在上至锁骨、下至第五肋、外至腋前线、内至胸骨旁的区域内,解剖观察两侧胸外侧动脉的位置、走行、分支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吻合情况,对胸外侧穿支血管的来源进行系统分型,并测量胸外侧动脉穿支起始处外径及血管蒂长度。(2)纳入湖南省肿瘤医院2015年8月—2019年2月收治的12例Ⅰ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4~52岁,平均43.2岁。其中浸润性导管癌8例,浸润性小叶癌4例;均为单侧发病,肿瘤位于乳房外上区域9例、外下区域3例。12例均行保乳术,术中于肿瘤切除后应用带蒂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行部分乳房重建,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重建后的乳房外形。结果(1)8具16侧标本中,有15侧出现胸外侧动脉,从胸大肌和背阔肌之间穿出,其起始处外径0.7~0.9 mm,平均0.80 mm;血管蒂长6.8~10.4 cm,平均8.15 cm,与胸肩峰动脉、胸廓内动脉、胸背动脉和肋间动脉形成丰富的血管吻合。15侧胸外侧动脉按照其来源分为6型,分别来自胸肩峰动脉(8/15,Ⅰ型)、腋血管(4/15,Ⅱ型)、胸背血管(2/15,Ⅲ型)、肩胛下血管(1/15,Ⅳ型)、多源型(1/15,Ⅴ型);另有1侧胸外侧动脉缺如(Ⅵ型)。(2)本组12例患者切除肿瘤及乳腺组织质量为70~95 (80.0±5.7)g,切取的侧胸带蒂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长10.5~13.5 (11.2±0.4) cm、宽4.5~7.5 (6.3±0.5)cm、厚3.0~4.5 (3.4±0.4) cm。术后2例发生皮瓣脂肪液化,1例伤口裂开,经过换药治疗均愈合。12例患者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11.5个月。所有皮瓣均顺利成活,重建乳房外形可,质地柔软,侧胸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肩关节功能无明显异常;无一例出现乳腺癌复发。结论胸外侧动脉穿支来源多样,解剖位置较恒定,且供血范围大,带蒂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对于乳腺癌保乳术后乳房外侧区域重建是一个有价值的选择方案。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成形术 胸外侧动脉 穿支皮瓣 保乳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蒂腹直肌肌皮瓣联合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同时携带髂腹股沟淋巴组织瓣行乳腺癌根治术后乳房再造及上肢淋巴水肿治疗的效果。方法2014年10月—2016年9月,湖南省肿瘤医院采用带蒂腹直肌肌皮瓣联合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同时携带髂腹股沟淋巴组织瓣移植对9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行乳房再造及上肢淋巴水肿治疗。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4~66(44±7)岁。术前用可听式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和CT血管造影确定下腹部腹壁下动脉穿支位置,设计联合组织瓣。联合组织瓣长(25.32±0.27)cm、宽(13.14±0.76)cm、厚(3.55±0.34)cm。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根据供受区情况留置2根或多根负压引流管。记录患者手术时间、负压引流管平均留置时间,观察组织瓣以及其供区术后情况、再造乳房情况、上肢淋巴水肿恢复情况以及其随访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90~420(396±55)min。术后胸部负压引流管平均留置5.9 d,腹部负压引流管平均留置4.3 d。1例患者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发生皮下血肿;1例患者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供区发生皮下血肿;1例患者腹直肌肌皮瓣发生延迟愈合,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组织瓣均顺利成活。再造乳房外形可、弹性好,无组织瓣挛缩变形。7例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得到不同程度缓解,周径缩小2.0~4.0 cm。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5个月,其中6例患者患肢术后长期行绷带加压治疗和物理治疗,所有患者对患肢外形较满意;2例患者的患肢神经痛表现得到缓解,另2例患者患肢神经痛未加重。腹部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部功能无明显受限,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带蒂腹直肌肌皮瓣联合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同时携带髂腹股沟淋巴组织瓣移植是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合并上肢淋巴水肿治疗的有效方法。

  • 标签: 乳腺肿瘤 淋巴水肿 外科皮瓣 乳房重建 联合组织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之皮瓣/肌皮瓣修复方法的选择和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7年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31例会阴肿瘤患者,采用多种形式皮瓣/肌皮瓣修复肿瘤切除后创面。患者中男5例、女26例,年龄39~76岁,原发病因中外阴癌27例、Paget病4例。会阴肿瘤根治性切除后继发缺损面积为8.0 cm×4.5 cm~27.5 cm×24.0 cm。结合缺损所在具体会阴及腹股沟区域及面积,并根据穿支体区理论,采用阴部外动脉穿支皮瓣、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腹直肌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阴部内动脉穿支皮瓣、股薄肌肌皮瓣和股深动脉穿支皮瓣等修复。根据皮瓣血运范围划分,总共切取17个局部转位皮瓣、18个轴型皮瓣/肌皮瓣、7个V-Y推进皮瓣,面积为7.0 cm×4.0 cm~21.0 cm×13.0 cm。皮瓣/肌皮瓣均带蒂转移,供区均无张力直接缝合。观察并记录皮瓣/肌皮瓣个数、创面闭合情况、皮瓣/肌皮瓣成活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31例患者共切取42个皮瓣/肌皮瓣,其中11例患者采用2个皮瓣/肌皮瓣修复环周大面积缺损。所有缺损均达到无张力直接闭合。32个皮瓣/肌皮瓣术后血运良好,另外10个皮瓣/肌皮瓣血运不良。17个皮瓣/肌皮瓣术后存活良好;5个皮瓣/肌皮瓣术后8~14 d伤口裂开,经换药治疗后好转;7个皮瓣/肌皮瓣术后2~5 d出现暂时性充血,未予特殊处理后逐渐恢复;3个皮瓣/肌皮瓣术后7~15 d发生感染,经换药治疗后2个皮瓣好转,另外1个皮瓣/肌皮瓣因部分坏死行清创后直接拉拢缝合;2个皮瓣/肌皮瓣术后8~15 d完全坏死,均于清创后采用带蒂腹直肌肌皮瓣修复;7个皮瓣/肌皮瓣术后7~20 d部分坏死,经换药治疗后愈合。24例患者获随访,时间9~38个月,皮瓣/肌皮瓣色泽与周围皮肤相近,外阴外形较佳,髋关节活动未见受限,排尿、排便功能未受影响,其中3例患者肿瘤复发。结论对会阴肿瘤切除术后复杂大面积缺损,根据分区灵活应用不同形式皮瓣/肌皮瓣修复后外观和功能较佳,但是并发症较多,需进一步加强术后护理。

  • 标签: 外阴肿瘤 创伤和损伤 外科皮瓣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 8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40),一组采用扶他林乳外涂治疗(对照组),另一组进行推拿治疗(研究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且研究组腰痛及腰椎活动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推拿在急性腰扭伤患者治疗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腰部疼痛,还能促使腰椎活动功能早日恢复,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推拿 急性腰扭伤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