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急性疼痛是由伤害性感受器激活引起的一种保护机体的反应,相比之下,慢性疼痛通常作为炎症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出现,逐渐发展为中枢敏化或外周敏化。目前普遍认为免疫系统对慢性疼痛的发生与维持有重要影响。神经损伤后,免疫系统的巨噬细胞与痛觉感受器进行双向通信在疼痛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组织常驻巨噬细胞的增殖、外周巨噬细胞的浸润以及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炎症介质的产生。文章重点介绍了介导初级感觉神经与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 DRG)内巨噬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以及近期出现的治疗痛觉敏化新靶点,如P物质(substance P, SP)、血管紧张素Ⅱ受体(type 2 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AT2R)、微RNA(microRNA, miRNA)以及外泌体,为痛觉敏化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痛觉敏化 巨噬细胞 感觉神经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护理中的潜在护理风险与防范对策。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神经内科于2016年5月-2017年1月收治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神经内科患者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分别为两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和潜在风险防范护理,观察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风险(意外风险、护理差错、护患纠纷)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理中的潜在护理风险包含意外风险、护理差错、护患纠纷。潜在风险防范护理的应用,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神经内科 潜在护理风险 防范护理
  • 简介:摘要:神经内分泌系统在生物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生殖和免疫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调节关系已成为神经病学、内分泌学、生理学、免疫学乃至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近年来,无脊椎动物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免疫调节机制引起了广泛关注。贝类是真口门的原生动物,适应性强,分布广,进化地位特殊。尚未分化为完整的神经和内分泌器官,但具有合成和释放儿茶酚胺、乙酰胆碱、脑啡肽、一氧化氮、谷氨酸和皮质醇的分子基础,是研究无脊椎动物神经内分泌系统起源和进化的关键类群。本文系统综述了贝类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分子组成、激活机制及其对免疫反应调控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其结构特征、功能、调控机制和进化意义将是该领域未来研究的重点,为进一步了解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进化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在贝类环境适应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贝类 神经递质 神经内分泌系统 荷尔蒙 细胞因子 免疫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研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继发癫痫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抽选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继发癫痫患者46例,按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预见式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继发癫痫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纤聚酯纤维铺巾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7月入住神经外科手术患者181例,按照掷硬币法随机分为2组,使用棉布铺巾为棉布组92例,使用长纤聚酯纤维铺巾为长纤聚酯纤维组89例,对比分析2组铺巾抗渗液性能、术中低体温发生情况以及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生率。结果手术结束时铺巾浸湿率棉布组为58.7%(54/92),长纤聚酯纤维组为15.7%(1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35.605,P<0.05);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棉布组为22.8%(21/92),长纤聚酯纤维组为11.2%(1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281,P<0.05);棉布组SSI发生率为16.3%(15/92),长纤聚酯纤维组SSI发生率为6.7%(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034,P<0.05)。结论在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冲洗液量较多的神经外科手术中,使用长纤聚酯纤维铺巾能获得更好的防水阻菌效果,有利于保护手术切口,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

  • 标签: 手术铺巾 长纤聚酯纤维 神经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相同容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老年患者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镇痛效果和膈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0.5%罗哌卡因20 ml组(A组,24例)和0.3%罗哌卡因20 ml组(B组,22例),分别于全身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记录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阻滞后VAS评分、膈肌运动情况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阻滞30 min内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阻滞后20 h内两组患者静息和运动VAS评分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阻滞后5 min、3 h、6 h、20 h平静呼吸位和最大呼吸位双侧膈肌移动度与阻滞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阻滞后5 min、3 h、6h平静呼吸位和最大呼吸位双侧膈肌移动度与阻滞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后3h、20hA组患者膈肌麻痹发生率高于B组(P<0.05);阻滞后5 min、3 h、6 h、20 h A组患者阻滞侧膈肌厚度分数低于阻滞前(P<0.05),阻滞后3、6、20 h对侧膈肌厚度分数高于阻滞前(P<0.05)。阻滞后5min、3h、6hB组患者阻滞侧膈肌厚度分数低于阻滞前(P<0.05),阻滞后3、6 h对侧膈肌厚度分数高于阻滞前(P<0.05)。结论20 ml 0.5%和0.3%罗哌卡因对于老年患者肩关节镜手术后20 h内镇痛效果相似,但高浓度组患者膈神经麻痹发生率和发生时长显著增高。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 膈肌 疼痛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超声引导改良行颈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诊断与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症的过程,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超声侧颈部短轴扫描可以同时看到神经根和小关节外侧缘后内侧支,采用平面内穿刺技术,能实时显像穿刺针行进过程并将药物注射到靶点,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神经血管损伤,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此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准确度高,是传统方法的一种改良。总结其治疗经验并复习文献,供临床医生参考。

  • 标签: 超声检查 介入性 诊断 关节疾病 颈神经后内侧支 侧颈部短轴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