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卵泡长效长方案的胚胎移植策略,在获得较高活产率的同时降低多胎率。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就诊的采用早卵泡长效长方案助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胚胎类型不同,分为新鲜周期卵裂胚胎移植组(A组) 、新鲜周期囊胚移植组(B组)、冻融周期卵裂胚胎移植组(C组)、冻融周期囊胚移植组(D组)。主要观察指标为活产率和多胎率。采用二元逻辑回归校正混杂因素。结果A组的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 OHSS)的发生率[4.8% (110/2283)]高于C组[1.0% (6/614), P<0.001]和D组[2.1% (16/762), P<0.001]。B组的中重度OHSS的发生率[3.8% (42/1116)]高于C组(P<0.001)。移植2枚胚胎组的多胎率[A组23.4% (535/2283)和C组20.8% (128/614)]显著高于移植1枚囊胚组[B组1.4% (16/1116)和D组0.9% (7/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的临床妊娠率[68.7% (767/1116)]和活产率[59.6% (665/1116)]均高于A组[63.5% (1449/2283), P=0.003; 54.8% (1250/2283), P=0.008]、C组[60.1% (369/614), P<0.001;51.6% (317/614),P=0.001]和D组[62.7% (478/762),P=0.007;52.8% (402/762),P=0.003],而A组、C组和D组间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B组为参照,进行哑变量分析,A组(aOR=0.86,95% CI=0.74~0.99,P=0.044)、C组(aOR=0.76,95% CI=0.62~0.93,P=0.008)及D组(aOR=0.79,95% CI=0.65~0.95,P=0.013)的活产率均低于B组。结论对于早卵泡长效长方案,在控制OHSS的基础上,首选新鲜周期单囊胚移植,在获得较高活产率的同时,多胎率显著降低。

  • 标签: 囊胚 胚胎 多胎 活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冷冻胚胎复苏周期中已冻存的低质量囊胚与高质量卵裂胚胎的优先移植顺序。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5年11月至2018年5月间3677个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胚胎发育时期、质量及移植胚胎数的不同分为5组:单非优质囊胚组(A组)、单优质囊胚组(B组)、第3日(D3)双优质胚胎组(C组)、D3优+非优质胚胎组(D组)、D3双非优质胚胎组(E组)。每组再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3个亚组:<35岁、35~37岁和>37岁。主要观察指标为活产率,次要观察指标为临床妊娠率、植入率和多胎率。结果D3双胚胎移植组(C~E组)植入率均显著低于单囊胚组(A、B组)(P均<0.05),而多胎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单囊胚组(P均<0.01)。C组与A组相比,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35岁时,活产率显著升高(P=0.003),35~37岁组及>37岁组活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与A组相比,患者年龄<35岁组及35~37岁组,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年龄>37岁时,临床妊娠率显著降低(P=0.018),活产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与A组相比,所有年龄段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降低;当患者年龄<35岁及>37岁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为35~37岁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移植胚胎的种类均是活产的独立影响因素。调整年龄对活产的影响后,与A组相比,B组(OR=1.311,95% CI=1.083~1.586,P=0.005)、C组(OR=1.322,95% CI=1.092~1.601,P=0.004)、E组(OR=0.616,95% CI=0.468~0.809,P=0.001)对活产率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D组(OR=1.139,95% CI=0.914~1.420,P=0.247)对活产的影响程度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考虑多胎妊娠及活产等因素,冷冻胚胎复苏周期最优的移植顺序可能是单优质囊胚>单非优质囊胚>D3双优质胚胎>D3优+非优质胚胎>D3双非优质胚胎

  • 标签: 冻融胚胎移植 移植策略 活产 临床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PGT)周期中,卵裂(第3日)胚胎质量、囊胚活检时间、囊胚扩张程度、囊胚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 ICM)评分及囊胚滋养层(trophectoderm,TE)评分对其整倍体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间255个行PGT助孕周期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囊胚相关形态学参数与整倍体状态的相关性。结果①977枚囊胚进行活检,共937枚囊胚成功获得染色体结果(95.9%),其中整倍体396枚(42.3%),非整倍体541枚(57.7%)。②在夫妻双方有染色体异常的周期中,633枚囊胚整倍体率与女方年龄未呈现明显相关趋势,无染色体异常的周期中304枚囊胚整倍体率随着女方年龄的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P=0.000 1)。③校正女方年龄及不同周期的影响后,第6日、第7日活检囊胚整倍体率显著低于第5日活检囊胚(OR=0.7, 95% CI=0.5~0.9, P=0.009 1;OR=0.4, 95% CI=0.1~0.6, P=0.001 2);ICM级别为B的活检囊胚整倍体率显著低于级别为A的囊胚(OR=0.4, 95% CI=0.3~0.7, P=0.000 1);TE级别为C的活检囊胚整倍体率显著低于级别为A的囊胚(OR=0.4, 95% CI=0.2~0.7, P=0.000 4)。但囊胚扩张程度及已经形成囊胚后第3日胚胎质量对囊胚整倍体率无显著影响。结论形成囊胚后第3日胚胎质量、囊胚扩张程度与囊胚整倍体状态无关,活检时间、ICM级别及TE级别与整倍体状态显著相关。

  • 标签: 囊胚 整倍体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活检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与胎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间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冻融胚胎移植的1622个单胎活产周期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根据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分为4组,A组:子宫内膜厚度≤8 mm;B组:子宫内膜厚度8~10 mm;C组:子宫内膜厚度10~12 mm;D组:子宫内膜厚度≥12 mm。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数据,以A组为参照组,控制混杂因素,计算其他各组低出生体质量(low birth weight, LBW)、极低出生体质量(very low birth weight, VLBW)、足月LBW、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SGA)、早产的优势比(odds ratio, OR)及95%置信区间(95% CI),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胎儿出生体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4组胎儿的出生体质量依次为(3 350.15±568.17) g、(3 431.84±523.43) g、(3 445.93±483.73) g、(3 482.27±495.30) g,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A组的早产风险大于C组(OR=0.527,95% CI=0.287~0.968,P=0.039),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不影响LBW、VLBW、足月LBW、SGA发生率(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移植胚胎阶段、分娩孕周、新生儿性别均会影响胎儿出生体质量(P<0.001,P=0.003,P<0.001,P<0.001)。结论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8 mm的妇女发生早产的可能性比内膜厚度10~12 mm的妇女高,但子宫内膜厚度不影响胎儿出生体质量。

  • 标签: 子宫内膜厚度 冻融胚胎移植 出生体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治疗中影响嵌合体胚胎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的579个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周期的2252个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进行活检细胞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将所有的胚胎分为嵌合体组及非嵌合体组。嵌合类型包括整倍体-非整倍体嵌合,非整倍体-非整倍体嵌合和复杂嵌合。比较两组胚胎来源的人群特征及实验室相关参数,对嵌合体发生率做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以评价影响嵌合体胚胎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905个胚胎为整倍体(40.2%),923个为非整倍体(41.0%),424个为嵌合体(18.8%)。共有228个胚胎为整倍体-非整倍体嵌合(10.1%),59个(2.6%)为非整倍体-非整倍体嵌合,137个(6.1%)为复杂嵌合。共有4个遗传检测机构进行NGS技术的测序,嵌合体率波动在7.6%~26.2%。调整男女方年龄、男方精子质量、促排卵方案、试剂类型、PGT的适应证、不同的活检操作者及囊胚发育时期后显示,囊胚滋养外胚层细胞评分(C级比A级,P=0.014)及遗传检测机构(机构2比机构1前期,P<0.001;机构1后期比机构1前期,P<0.001)对嵌合体的发生有显著影响。与滋养层细胞(trophectoderm,TE)评分为A级相比,C级发生嵌合体的概率升高66%(aOR=1.66,95% CI=1.11~2.50,P=0.014),与机构1前期相比,机构2的嵌合体发生率是前者的2.28倍(aOR=2.28,95% CI=1.71~3.04,P<0.001),机构1后期是机构1前期的2.17倍(aOR=2.17,95% CI=1.41~3.34,P<0.001)。结论IVF技术中的嵌合体胚胎的发生率与NGS检测机构及滋养外胚层细胞质量相关。

  • 标签: 嵌合 二代测序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薄型子宫内膜厚度(endometrial thickness,EMT)对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单胎子代低出生体质量(low birth weight,LBW)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行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或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助孕的患者资料,纳入新鲜卵裂胚胎移植且分娩单胎子代周期,共2247个周期。根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注射日的EMT进行分组,A组:≤7.5 mm;B组:7.6~12.0 mm;C组:>12.0 mm,分别计算各组单胎子代出生体质量和LBW的发生率,并采用二元逻辑回归校正混杂因素。结果A组单胎子代出生体质量[3000(2525,3350)g]显著低于B组和C组[3350(3050,3650)g,3400(3100,3690)g;均P<0.001)]。A组LBW的发生率[24.7%(20/81)]显著高于B组和C组[4.0%(57/1414),5.3%(40/752);均P<0.001],而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逻辑回归分析,体质量指数(P=0.029)、hCG注射日雌激素水平(P=0.027)、EMT(P<0.001)、分娩孕周(P<0.001)及新生儿性别(P<0.001)是LBW的独立影响因素,即体质量指数较小、分娩孕周越小、hCG注射日雌激素水平≥4000 ng/L以及新生儿为女性时,LBW的发生率增加。以B组为对照组,A组LBW发生率显著增加,为LBW的独立危险因素(aOR=4.39,95% CI=1.85~10.46,P<0.001),而C组LBW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OR=0.90,95% CI=0.51~1.59,P=0.723)。结论在新鲜卵裂胚胎移植周期中,薄型EMT单胎子代出生体质量下降,为LBW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胚胎移植 低出生体质量 薄型子宫内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卵泡长效长方案的最佳获卵数及在达到较高累积活产率(cumulative live birth rate,CLBR)的同时,减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的风险。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首次行体外受精或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助孕且采用早卵泡长效长方案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获卵数进行分组,A组:获卵数1~5枚;B组:获卵数6~10枚;C组:获卵数11~15枚;D组:获卵数16~20枚;E组:获卵数>20枚,分析5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及临床数据。主要观察指标为CLBR和OHSS发生率。采用二元逻辑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分析影响CLBR和OHSS发生率的因素。结果女方年龄的增加(aOR=0.93,95% CI=0.90~0.97,P<0.001)和体质量指数的增加(aOR=0.95,95% CI=0.92~0.99,P=0.02)是CLBR的危险因素,获卵数的增加(aOR=1.27,95% CI=1.20~1.35,P<0.001)是CLBR的保护因素。女方年龄越小(aOR=0.94,95% CI=0.91~0.97,P<0.001)、体质量指数减低(aOR=0.96,95% CI=0.93~0.99,P=0.04)、获卵数增加(aOR=1.84,95% CI=1.64~2.06,P<0.001)是OHSS发生率的危险因素。随着获卵数的增加(A组到C组),CLBR增长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6%(157/304)、64.8%(869/1314)、75.2%(1334/1774),P<0.001],而C组、D组和E组间CLB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获卵数增加(A组到E组),OHSS发生率增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1/304)、3.3%(44/1314)、5.0%(88/1774)、9.8%(104/1065)、15.4%(77/499),P<0.001],尤其是在获卵数>15枚时,OHSS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早卵泡长效长方案中,获卵数在11~15枚,可获得较高的CLBR,且OHSS发生率较低,为适宜的获卵数区间。

  • 标签: 获卵数 累积活产率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控制性超促排卵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直径≥14 mm卵泡数比例和卵泡输出率(FORT)对卵泡长效长方案新鲜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间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卵泡长效长方案新鲜胚胎移植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811个周期,根据hCG注射日卵泡直径≥14 mm数占比分为3组:A组,比例≤60%;B组,比例60%~80%;C组,比例≥80%。根据FORT分为3组:D组,比例≤40%;E组,比例40%~60%;F组,比例≥60%。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相关指标。按照移植结局,将患者分为妊娠组及未妊娠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临床妊娠的因素。结果A、B、C 3组获卵数依次增高(P<0.001);A组的双原核(2PN)受精率(59.78%)低于B组(62.40%,P=0.013);3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E、F 3组获卵数依次增高(P<0.001),但F组2PN受精率(59.13%)明显低于D组(62.98%,P=0.009)和E组(64.05%,P<0.001);F组胚胎种植率(51.76%)、临床妊娠率(62.72%)、活产率(52.33%)低于E组(61.56%,P=0.002;72.70%,P=0.007;61.84%,P=0.011),D组(56.77%、69.94%、59.54%)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与未妊娠组相比,hCG注射日直径≥14 mm卵泡数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妊娠组FORT低于未妊娠组(P=0.03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ORT是临床妊娠的独立影响因素(OR=0.995,95% CI=0.974~1.016,P=0.039)。结论在PCOS患者中,hCG注射日直径≥14 mm卵泡数占比不影响妊娠结局;FORT对于预测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中低比例FORT组可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 标签: 卵泡径线 卵泡输出率 多囊卵巢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卵泡长效长方案(长长方案)和拮抗剂方案在预期卵巢高反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5月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的预期卵巢高反应患者共2575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其中长长方案组1855个周期,拮抗剂方案组720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全部胚胎冷冻第一周移植的妊娠结局、每取卵周期的累积妊娠率及首次IVF/ICSI助孕周期妊娠所需时间(TTP);并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中前次行长长方案助孕再次拮抗剂方案助孕周期的临床资料及前次行长长方案助孕再次行长长方案助孕周期的临床资料。结果①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抗苗勒管激素(AM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内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长方案组促性腺激素(Gn)启动量[(135.11±36.61) IU]、获卵数[(17.79±7.80)枚]、可利用胚胎数[(9.08±5.56)枚]、优质胚胎数[(5.18±4.56)枚]明显低于拮抗剂组[(170.12±53.94) IU、(20.60±9.92)枚、(10.96±6.59)枚、(6.47±4.97)枚](P<0.001、P<0.001、P<0.001、P=0.012);而Gn使用时间[(14.3±3.23)d]、Gn使用总量[(2 322.08±1 020.48) IU]、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9.54%)、hCG扳机后中重度OHSS发生率(9.54%)、新鲜周期临床妊娠率(69.44%)明显高于拮抗剂组[(9.97±2.47)d、(1 884.19±774.16) IU、0.83%、3.95%、53.94%,P均<0.001]。②全部胚胎冷冻第一周移植的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累积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拮抗剂组新鲜周期移植后妊娠和冷冻胚胎周期移植后妊娠的周期TTP[(47.67±3.18)d、(140.33±45.43)d]要明显少于长长方案组[(81.25±3.72)d、(185.19±46.52)d,P均<0.001],但总移植周期TTP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长长方案和拮抗剂方案自身对照的比较显示:长长方案组可利用胚胎数[(5.79±3.14)枚]、优质胚胎数[(2.78±1.50)枚]明显低于拮抗剂组[(10.14±4.74)枚、(5.70±3.50)枚](P=0.027、P=0.005),而Gn使用总量[(2 535.80±1 212.17) IU]、中重度OHSS发生率(4.55%)明显高于拮抗剂组[(2 075.28±856.03) IU、0](P=0.049、P=0.043)。⑤长长方案助孕和再次长长方案自身对照的比较显示:再次长长方案助孕的BMI[(24.63±2.99) kg/m2]小于第一周长长方案者[(25.01±3.12) kg/m2,P=0.049],而优质胚胎数[(4.00±3.58)枚]和临床妊娠率(52.10%)明显高于第一周长长方案者[(2.56±2.12)枚、29.41%](P=0.046、P=0.004)。结论对于预期卵巢高反应的患者,拮抗剂方案可显著降低促排卵时间、促排卵剂量、中重度OHSS发生率,提高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及优质胚胎数,但新鲜周期临床妊娠率低,可考虑全部胚胎冷冻后移植。对于前次长长方案助孕失败的预期卵巢高反应患者,下一周可考虑拮抗剂方案,亦可在改善基础状态并预防OHSS发生的基础上再次选择长长方案。

  • 标签: 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 拮抗剂方案 临床妊娠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累积妊娠率 妊娠所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