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护士安宁疗护核心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3月选取张家口市2所三甲医院的148名ICU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安宁疗护护士核心能力问卷及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对其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ICU护士安宁疗护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48份,回收有效问卷为143份,有效回收率为96.62%(143/148)。结果143名ICU护士的安宁疗护核心能力总分为(77.28±16.95)分,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得分较高的前2个维度分别是自然接受[(4.40±0.34)分]、逃离接受[(3.34±0.49)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CU护士安宁疗护核心能力与死亡恐惧呈负相关(r=-0.214,P<0.05),与自然接受死亡、逃离接受死亡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71、0.221;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职称、是否参加过安宁疗护相关培训、自然接受死亡、逃离接受死亡是ICU护士安宁疗护核心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ICU护士安宁疗护核心能力水平较高,其持有正向死亡态度。护理管理者应重视ICU护士安宁疗护能力的培养,开展针对性的安宁疗护实践培训,并积极组织死亡继续教育,引导ICU护士树立积极的死亡观,提高其安宁疗护核心能力。

  • 标签: 护士 重症监护病房 安宁疗护 核心能力 死亡态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减数矫治的成年双颌前突患者矫治前后及保持阶段的前牙牙槽骨形态的变化,为临床安全内收前牙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完成正畸治疗,并且减数4颗第一前磨牙强支抗内收前牙的成年患者15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1例,年龄(22.2±3.1)岁(19~28岁),对全部患者进行回访追踪,拍摄锥形束CT,分别于矫治前(T1期)、矫诊结束时(T2期)及随访时(保持期2年以上,T3期)测量患者上下前牙唇腭侧牙槽骨高度,以及根颈部、根中部、根尖部的牙槽骨厚度,通过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阶段牙槽骨形态的差异,对矫治前后(T1-T2)牙槽骨变化量、治疗结束至随访时(T2-T3)牙槽骨变化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T1、T2、T3期上前牙腭侧、上颌侧切牙及尖牙唇侧、下前牙唇舌侧牙槽骨高度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期前牙腭侧牙槽骨高度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上下中切牙腭侧牙槽骨高度分别降低(1.52±0.32)和(4.96±0.46)mm;T2-T3期,前牙腭侧牙槽骨高度变化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上下中切牙腭侧牙槽骨高度分别增加(1.20±0.27)和(3.14±0.35)mm;T1-T3期前牙腭侧牙槽骨高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上下中切牙腭侧牙槽骨高度分别降低(0.33±0.11)和(1.82±0.39)mm。上、下前牙根颈部及根中部牙槽骨厚度的3个时间点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期前牙根颈部及根中部牙槽骨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上、下侧切牙根颈部的牙槽骨厚度分别减少(0.63±0.10)和(0.67±0.09)mm。T2-T3期,下前牙根颈部牙槽骨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中切牙根颈部牙槽骨厚度增加(0.09±0.03)mm。T1-T3期上下切牙根颈部及根中部牙槽骨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根中部分别减少(0.38±0.16)和(0.63±0.13)mm,其他测量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上前牙腭侧牙槽骨高度变化量与其在T1-T2变化量为极强负相关(r≤-0.8,P<0.001),T2-T3上前牙唇侧、下前牙舌侧牙槽骨高度变化量及切牙根颈部厚度变化量与其在T1-T2变化量呈中强负相关(-0.8<r≤-0.4,P<0.05)。结论成年双颌前突患者减数矫治后,前牙区牙槽骨高度与厚度均明显减少。在保持阶段,会发生相应的骨增生,但牙槽骨较治疗前还是有所减少。保持阶段的牙槽骨变化量与矫治阶段牙槽骨变化量相关。

  • 标签: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正畸学,矫正 双颌前突 牙槽骨改建 保持阶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容积替代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乳腺中心完成保乳手术结合容积替代技术乳房修复的76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2.6±6.4)岁(范围:32~56岁)。肿瘤分期:ⅡA期36例,ⅡB期24例,ⅢA期12例,ⅢB期4例。利用胸外侧脂肪筋膜瓣修复乳房缺损47例,上腹壁脂肪筋膜瓣修复22例,背阔肌肌皮瓣修复7例。测量保乳手术中肿瘤扩大切除的标本体积,记录容积替代技术修复乳房外形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并发症和乳房外形满意度。结果胸外侧脂肪筋膜瓣组保乳手术切除体积为(100.9±24.2)ml(范围:55~157 ml),上腹壁脂肪筋膜瓣组为(88.4±14.5)ml(范围:67~118 ml),背阔肌肌皮瓣组为(179.7±22.9)ml(范围:155~220 ml)。三组容积替代技术修复乳房外形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2.9±9.0)min(范围:45~70 min)、(63.2±8.8)min(范围:50~70 min)和(99.3±3.4)min(范围:95~105 min)。三组引流时间分别为(8.6±1.2)d(范围:7~10 d)、(9.4±0.9)d(范围:8~10 d)和(11.4±1.3)d(范围:10~13 d)。术后3个月患者乳房外形满意度优良率为84.2%(64/76)。术后发生脂肪液化6例,其中胸外侧脂肪筋膜瓣组2例,上腹壁脂肪筋膜瓣组4例;发生血清肿4例,胸外侧脂肪筋膜瓣组和背阔肌肌皮瓣组各2例。结论对于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组织缺损较大的患者,根据肿瘤部位及术中乳房缺损大小合理选择胸外侧脂肪筋膜瓣、上腹壁脂肪筋膜瓣及背阔肌肌皮瓣等容积替代技术进行修复,能够恢复乳房原有体积和形态,术后并发症可控。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成形术 保留乳房手术 外科皮瓣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黑质定量磁化率成像(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 QSM)鉴别诊断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的价值进行Meta分析。材料与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5月有关QSM对PD诊断价值的任何中英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0和Stata 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包括702例PD患者和497例健康对照者。Meta分析显示QSM诊断PD的合并敏感度(Sen合并)、特异度(Spe合并)、阳性似然比(+LR合并)、阴性似然比(-LR合并)和诊断比值比(DOR合并)分别为0.87(95% CI:0.83~0.90)、0.77(95% CI:0.69~0.84)、3.84(95% CI:2.74~5.39)、0.17(95% CI:0.12~0.22)和23.19(95% CI:13.41~40.07),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90(95% CI:0.87~0.93)。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测量黑质致密带[AUC=0.90(95% CI:0.87~0.92)]、扫描层厚≤1 mm [AUC=0.93(95% CI:0.91~0.95)]诊断准确性优于测量整体黑质[AUC=0.81(95% CI:0.77~0.84)]、扫描层厚>1 mm [AUC=0.88(95% CI:0.85~0.91)]。Deek's漏斗图提示无明显发表偏倚(P=0.24)。结论当前证据显示QSM具有较高的PD诊断价值,尤其是测量黑质致密带和扫描层厚≤1 mm,可为PD的早期诊断和随诊提供影像学依据。

  • 标签: 帕金森病 黑质 定量磁化率成像 Meta分析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颈内静脉入路完全置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置入手术中,应用体表标志定位法确定导管尖端正确位置(上腔静脉下1/3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220例TIVAP置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8例采用经颈内静脉入路,根据术中确定中心静脉导管(CVC)长度的方法分为两组:采用体表标志定位法的136例为研究组;采用术中X线定位法的3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置入后即刻的CVC尖端定位优良率以及置入手术时间的差异等,并对右侧与左侧颈内静脉置管患者的身高、年龄、导管尖端距气管隆突距离因素与CVC留置长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统计分布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TIVAP导管留置长度为因变量,身高为自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理想导管留置长度与患者身高的关系方程。结果CVC尖端位于第2肋间、第3胸肋关节、第3肋间时,分别有34.8%、83.3%、95.0%的机率位于正确位置。CVC尖端在第3胸肋关节或第3肋间的正确定位机率高于第2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VC尖端位于第3胸肋关节与位于第3肋间时的正确定位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9)。研究组较对照组(未调整导管位置前)可明显提高导管位置优良率(94.1%比4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99,P<0.001);显著缩短手术时间[(33.04±6.69) min比(42.50±5.54)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VC留置长度与身高呈线性相关,右侧颈内静脉入路导管留置长度(cm)=0.159×身高(cm)-1.284(r=0.597,r2=0.356,P<0.001);左侧入路导管留置长度(cm)=0.097×身高(cm)+12.139(r=0.322,r2=0.104,P=0.020)。结论经颈内静脉TIVAP置入手术中,采用体表标志定位法,导管尖端对应的体表标志为第3胸肋关节或第3肋间。体表标志定位法较术中X线定位法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且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在确定导管长度、导管尖端位置方面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 标签: 静脉输液港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 解剖标志 导管尖端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京市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疫苗接种对感染者病毒载量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应用Excel 2010和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2021年6月1日至9月30日,北京市累计报告171例境外输入性新冠病毒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占66.67%(114/171)。输入国以菲律宾、阿联酋、英国和俄罗斯为主,占67.84%(116/171)。感染者男女性别比为2∶1(114∶57);年龄M(Q1,Q3)为28(23,36)岁;中国籍占80.12%(137/171)。对其中47例进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76.60%(36/47)属于Delta变异株。疫苗接种率为60.82%(104/171),其中疫苗全程接种率为53.80%(92/171)。13.53%(23/170)的感染者入境当天筛查出核酸阳性,所有感染者均在28 d内检测出核酸阳性。未接种组疾病严重程度高于未全程接种组和全程接种组(P<0.001),出现了1例重型和1例危重型病例。未接种组N基因Ct值M(Q1,Q3)为32.51(23.23,36.06),开放读码框lab(ORFlab)基因Ct值为32.78(24.00,36.38),未全程接种组和全程接种组双基因Ct值中位数较未接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期间,北京市境外输入性新冠病毒感染者以无症状感染者为主。新冠病毒感染者无论是否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其体内均有相似的病毒载量,但疫苗接种可降低疾病严重程度。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境外输入病例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诺如病毒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样、病原体易变异的特点,是人群急性胃肠炎散发发病和暴发疫情的主要病原体,对社会造成较大的疾病负担。本文对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的疾病负担、诺如病毒变异及流行株、诺如病毒感染的防控、诺如病毒感染后免疫和疫苗研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诺如病毒 疾病负担 预防控制 疫苗
  • 简介:摘要序贯免疫接种是在当前COVID-19疫情严重时期,解决疫苗短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突变、提高疫苗效力的特殊手段之一。本文以世界卫生组织授权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新冠疫苗)为主,就目前采用灭活疫苗初次免疫+重组蛋白疫苗/载体疫苗/mRNA疫苗加强免疫、载体疫苗初次免疫+mRNA疫苗加强免疫,以及不同剂型的mRNA疫苗互为初次和加强免疫的5种新冠疫苗序贯免疫接种方式的研究和临床试验进行综述。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异源序贯接种策略安全有效,接种者获得的免疫原性和有效性超出其中任何一种疫苗的同源接种,且在对抗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方面也有一定的效力。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序贯免疫 免疫原性 效力 突变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减重代谢术后患者居家自我管理的障碍因素,为构建减重代谢术后患者居家自我管理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1年2—3月选取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减重代谢中心的16例术后随访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对其进行访谈,并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文本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结果共提炼出8个主题:信息支持不足、家庭支持不足、术后依从性不佳、补偿性健康行为、负性情绪体验、预期病耻感、并发症困扰、体能下降。结论减重代谢手术后患者居家自我管理存在诸多障碍因素,护理人员应根据障碍因素制订针对性的居家自我管理方案,以促进患者术后健康行为转变,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动性。

  • 标签: 肥胖症 减重代谢手术 自我管理 障碍因素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合引导性反馈的小规模限制性混合式教学在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以参加2019、2020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的62名学员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和2020年的培训学员作分别为对照组(32名)和试验组(30名)。试验组采用结合引导性反馈的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培训结束后,通过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及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两种教学方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试验组手术室专科护士的理论知识、手术安全核查、手术体位安置成绩分别为(89.90±3.92)、(91.37±3.57)、(92.03±2.98)分,对照组为(87.44±3.06)、(88.53±4.23)、(87.28±3.1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员对结合引导性反馈的SPOC教学法的效果评价较好,满意度均超过90%。结论结合引导性反馈的SPOC教学法能更好地提高手术室专科护士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人文关怀意识,培训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手术室专科护理教学质量。

  • 标签: 手术室 在职培训 引导性反馈 混合教学 专科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八年制医学生耳鼻咽喉科学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北京大学2017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6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17名学生,采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传统教学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结果、耳鼻咽喉学科理论考核和实习考核成绩评价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2名和4名学生认为"学习耳鼻喉科解剖很有兴趣",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分别为(56.4±4.2)分和(52.0±6.3)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两组学生实习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4±0.6)分比(28.0±1.1)分,P=0.213]。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考核总分分别为(84.8±4.5)分和(80.1±6.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辅助耳鼻咽喉科学解剖教学,有助于培养八年制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 标签: 耳鼻喉科 虚拟现实 解剖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监测肝移植术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99例行肝移植手术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1例,女性18例,年龄(51±9)岁。根据术后2年内是否发生门静脉并发症分为门静脉并发症组(n=23)和非门静脉并发症组(n=76)。另外选择同期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体检的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6名,女性14名,年龄(40±14)岁。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肝移植术后1、7、14、30、180、365、730 d患者肝脏的形态,记录患者的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门静脉血流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非门静脉并发症组患者肝移植术后1、7、14、30、180 d的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和门静脉血流量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非门静脉并发症组患者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及门静脉血流量呈递减趋势,至术后365 d,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及门静脉血流量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并发症组23例患者中,门静脉狭窄者9例,门静脉栓塞者14例。9例门静脉狭窄患者的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63.8(46.0,78.6)cm/s高于非门静脉并发症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35.0(29.6,41.8)c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35,P<0.001)。9例门静脉狭窄患者的门静脉血流量993(887,1168)ml/min高于非门静脉并发症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811(682,1 018)ml/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37,P=0.020)。结论肝移植术后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及血流量术后早期均处于高水平,随着时间延长可恢复至正常水平。超声动态监测门静脉血流量变化对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和门静脉栓塞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肝移植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门静脉 血流动力学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干胶质瘤的临床诊疗及长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接诊的脑干胶质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诊疗及总体预后情况。结果共纳入脑干胶质瘤患者1 257例,男女比例为1.2 ∶1.0,年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5(7,34)岁;51.4%(645/1 256)的患者年龄>14岁,48.6%(611/1 256)的患者年龄≤14岁。影像学分析结果显示,14.6%(98/672)的患者肿瘤主体位于中脑,35.0%(235/672)位于脑桥,21.0%(141/672)位于延髓;68.1%(597/877)为非弥漫内生型脑桥胶质瘤(DIPG),其余31.9%(280/877)为DIPG,DIPG的生长方式以中心型(37.9%,106/280)和偏侧型(32.9%,92/280)为主。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结果显示,52.0%(359/690)的肿瘤为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Ⅰ~Ⅱ级,47.8%(330/690)为Ⅲ~Ⅳ级;57.5%(185/322)的患者具有H3 K27M突变,9.1%(22/243)具有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无一例同时具有H3 K27M突变和IDH突变。经手术治疗且纳入生存分析的患者共672例,67.4%(236/350)的低级别胶质瘤患者仅采用手术治疗,32.6%(114/350)同时采用放疗和(或)化疗;46.3%(149/322)的高级别胶质瘤患者仅手术治疗,53.7%(173/322)同时采用放疗和(或)化疗。672例患者随访时间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8.8(9.3,42.3)个月;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其总体1、3、5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72.1%、51.4%、45.9%及40.7%;中位生存期为40.1个月;≤14岁非DIPG(174例)患儿较≤14岁DIPG(157例)、>14岁非DIPG(269例)较>14岁DIPG(72例)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均高,肿瘤主体位于中脑者的总体生存率高于延髓、脑桥受累为主者,总体生存率随WHO分级升高而降低,不伴H3 K27M突变的IDH野生型患者的总体生存率高于IDH突变型和H3 K27M突变型患者(均P<0.001)。结论脑干胶质瘤患者男性略多,>14岁患者略多,肿瘤主体多位于脑桥,非DIPG多见,H3 K27M突变较常见。低级别胶质瘤以手术治疗为主,高级别胶质瘤以手术联合放疗和(或)化疗为主。经治疗的患者中,≤14岁非DIPG患儿、肿瘤主体位于中脑者、WHO分级为低级别、不伴H3 K27M突变的IDH野生型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脑干 疾病特征 肿瘤治疗方案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急性双侧颈内动脉颅内段栓塞行机械取栓再通患者1例,并复习有关双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取栓治疗的文献,探讨双侧颈内动脉栓塞患者是否取栓以及如何快速开通双侧前循环闭塞血管与闭塞血管开通顺序问题,以期指导此类患者临床治疗决策。

  • 标签: 血栓栓塞 颈内动脉 急性缺血性卒中 机械取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经皮下腺体切除即刻假体乳房重建术不同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乳腺中心完成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腺体切除即刻乳房重建术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2.0±7.5)岁(范围:27~64岁),原发肿瘤0期12例,Ⅰ期47例,Ⅱ期17例,Ⅲ期16例。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3组,环乳晕组23例、下皱襞组33例、乳房外侧组36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及拓展法分别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肿瘤学资料、手术方式和术后并发症。结果环乳晕组、下皱襞组、乳房外侧组的手术时间[(180.7±54.0)min比(176.9±48.1)min比(194.6±37.5)min,F=1.401,P=0.252],术后引流量[(497.5±226.0)ml比(495.4±182.5)ml比(519.8±172.0)ml,F=0.167,P=0.846]和引流天数[(8.8±3.8)d比(8.0±2.5)d比(8.3+2.9)d,F=0.542,P=0.58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环乳晕切口组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26.1%(6/23)比0比8.3%(3/36),χ²=9.675,P=0.004]。随访(49.0±25.6)个月(范围:12~112个月),乳腺癌相关病死率2.2%(2/92),局部复发率1.1%(1/92),区域复发率4.3%(4/92),远处转移率6.5%(6/92),无病生存率88.0%(81/92)。结论经皮下乳腺切除假体乳房重建术中采用环乳晕切口、下皱襞切口、乳房外侧的手术效果相似,环乳晕切口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略高。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成形术 保留乳头乳晕乳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凝视稳定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脑卒中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凝视稳定训练,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评估2组患者的静态站立时双足压力中心(COP)压强占比和包络椭圆面积、动态下双足COP前、后偏移速度(AP-COPV)、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动态平衡功能[起立-行走测试(TUGT)]和特定活动中保持平衡的自信程度[特定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结果治疗后,试验组闭眼时的双足包络椭圆面积[(73.21±72.40)mm2]、睁眼患足压强占比[(60.28±17.86)%]、闭眼患足压强占比[(55.04±13.77)%]、健足AP-COPV[(12.03±6.83)cm/s]、患足AP-COPV[(11.82±5.46)cm/s]、BBS评分[(49.95±4.70)分]、TUGT[(21.63±11.14)s]、ABC[(68.38±12.85)%]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视稳定训练不仅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患侧支撑和重心转移能力,还可增强其平衡信心,降低跌倒风险。

  • 标签: 凝视稳定训练 前庭康复 脑卒中 平衡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护理兼职教师教学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为客观评价护理兼职教师教学水平提供科学标准。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访谈筛选指标,采用德尔菲法对全国25位专家进行2轮函询,建立护理兼职教师教学素养评价指标体系。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优序图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构建的护理兼职教师教学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教学知识、教学能力、教学素质3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及42个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护理兼职教师教学素养评价指标专家意见一致,适合评价护理兼职教师的教学知识、能力、素质。

  • 标签: 护理兼职教师 教学素养 德尔菲法 指标体系
  • 简介:摘要肝脏血供丰富,接受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供,约占心输出量的25%,循环系统疾病可导致肝脏受损,各种原因所致右心功能不全可引起肝脏回流障碍从而导致淤血性肝病,而急性循环功能和呼吸功能衰竭可导致缺血性肝脏损伤。除此之外,广泛的动静脉分流可引起门静脉压力及心功能异常,亦可造成肝脏血供异常。现简要介绍以上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 标签: 循环系统 心血管系统疾病 肝脏疾病 肝损伤
  • 作者: 孟彤彤 缪宁 郑徽 王富珍 尹遵栋 沈立萍 王宇 贾继东 孔媛媛 张国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北京 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市临床医学研究所临床流行病与循证医学研究室,北京 10005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北京 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50,首都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国HBsAg阳性者对自身感染状态的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设计,在2020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的15~69岁HBsAg阳性者中,进行自身感染状态知晓情况的问卷调查。描述总体人群及不同特征人群的知晓率,运用χ2检验进行差异性比较;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总体知晓率为43.10%(1 828/4 241),其中男性知晓率低于女性(41.30%对比44.65%);60~69岁年龄段知晓率低于其他年龄段(30.38%对比36.77%~57.58%),农村地区知晓率低于城市(39.43%对比47.3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在5.4万元以下地区的知晓率低于5.4万元及以上地区(36.81%对比41.61%~50.30%),未合并其他肝病者的知晓率低于患有其他肝病患者(41.52%对比60.68%);无乙型肝炎相关家族史或对家族史不详者的知晓率低于有家族史者(43.58%对比68.26%;24.71%对比68.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比值比(OR)=0.841,95%可信区间(CI):0.734~0.964]、高中及以下学历[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中专,OR(95%CI)分别为0.247(0.190~0.321)、0.451(0.352~0.577)、0.634(0.486~0.827)]、农村地区(OR=0.822,95%CI:0.715~0.945)、人均GDP在8.0万元以下的省份[5.4万元~8.0万元,OR(95%CI):0.810(0.688~0.954);5.4万元以下,OR(95%CI):0.793(0.669~0.941)]是知晓率的负向影响因素;而30~39岁(OR=2.089,95%CI:1.626~2.683)和40~49岁(OR=1.590,95%CI:1.250~2.023)年龄组、合并其他肝病(OR=2.244,95%CI:1.754~2.871)、有乙型肝炎相关家族史(OR=2.688,95%CI:2.242~3.223)是知晓率的正向影响因素。结论中国15~69岁HBsAg阳性者对自身感染状态的总体知晓率为43.10%,应进一步加强健康宣传、扩大HBV筛查范围,以尽早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HBV感染诊断率达90%的目标。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知晓率 横断面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应用现状调查研究对了解此项技术在国内应用真实情况及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方法全面调查了国内开展HVPG技术的基本情况,包括该技术的医院分布、医院级别、全年例数、所用导管、平均费用、适应证、存在问题等。结果经调查,2021年我国开展HVPG技术的医院有70家,分布在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所有调研医院2021年度共计开展HVPG 4 398例,其中单独HVPG检测2 291例(52.1%)。HVPG平均检测费用(5 617.2±2 079.4)元。其中,96.3%团队使用球囊闭塞法完成HVPG检测,且绝大多数团队使用取栓球囊导管(80.3%)。结论本次调研明确了国内HVPG的临床应用现状,证实了国内多家医疗机构已经熟练掌握此项技术,但未来仍需要继续推广和普及。

  • 标签: 肝静脉压力梯度 应用现状 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