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就诊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妥布霉素眼膏涂布于,观察组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布于。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总有效率逐渐提高,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眼压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对疗效显著,安全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睑缘炎 妥布霉素 地塞米松
  • 简介:摘要原发性胆汁胆管(PBC)是一种慢性胆汁淤积自身免疫肝病,其病因复杂,目前认为是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个体,导致对自身肝内小胆管的免疫失耐受。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可能在PBC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对肠道微生物在PBC中的作用机制及其潜在治疗应用前景展开综述,从肠道微生物角度阐述PBC发病原因,探寻治疗或辅助治疗PBC新疗法。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肠道微生物 治疗 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食管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反流食管的治疗提供更佳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患有反流食管的患者50例,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25例,采用普通西药治疗吗丁啉;观察组患者25例,采用中药与西药相结合的治疗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是否有并发症的出现。结果采用不同的治疗疗法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及并发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食管具有高效、安全等优势,其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反流性食管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胆汁胆管(PBC)合并甲状腺疾病(TD)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05—2017年确诊为PBC的患者,根据是否合并TD将患者分组,对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临床特征进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资料完整的148例PBC患者中45例(30.4%)合并TD。合并TD的PBC患者出现SS的比例更高(33.3%比17.5%,χ2=4.545,P=0.033),其血清抗SP100抗体和抗SSB抗体的阳性率较未合并TD患者高,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比5.8%,χ2=5.440,P=0.020;20.0%比2.9%,χ2=10.087,P=0.001)。未合并TD的PBC患者腹胀和黄疸发生率较高(29.1%比11.1%,χ2=5.629,P=0.018;23.3%比8.9%,χ2=4.241,P=0.039),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ALP更易高于正常值,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8%比17.8%,χ2=7.405,P=0.007;43.7%比17.8%,χ2=9.147,P=0.002;69.9%比51.1%,χ2=4.811,P=0.028),肝纤维化和门静脉高压常见,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8%比22.2%,χ2=4.731,P=0.030;25.2%比8.9%,χ2=5.183,P=0.023)。结论TD不影响PBC的自然病程。PBC合并TD患者较少出现肝纤维化、门脉高压和胆汁淤积,但易合并SS,应加强多科室的联合诊断和治疗。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甲状腺疾病 干燥综合征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Card 9)基因多态与AP患病风险的相关。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间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TaqMan探针法检测所有受试者Card 9基因rs10870077 C>G、rs4077515 A>G、rs10781499 A>G、rs141992399 C>G、rs139265120 A>G突变。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Card 9 mRNA表达,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血清IL-6、降钙素原水平,散色比浊法检测CRP水平。结果AP患者Card 9基因rs10870077 C>G突变(CG基因型)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50.0%比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4077515AG、rs10781499AG基因型占比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s141992399 C>G、rs139265120 A>G突变率特别低。rs10870077 CG基因型AP患者血清Card 9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6.20±2.82比3.90±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s4077515AG、rs10781499AG基因型AP患者血清Card 9 mRNA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s10870077 CG基因型AP患者血清IL-6水平较rs10870077 CC、GG基因型显著升高[(614.7±1531.8)ng/L比(372.5±1127.9)、(385.5±598.7)ng/L],而CRP水平较GG基因型显著降低[(34.84±50.64)mg/L比(55.30±87.02)mg/L],降钙素原水平较GG基因型显著升高[(1.98±4.70)μg/L比(0.77±1.12)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Card 9基因rs10870077 C>G突变可上调Card 9 mRNA表达,增加血清IL-6水平,该突变可能是AP发生的高风险因素。

  • 标签: 胰腺炎 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 基因型 点突变
  • 作者: 赵萍 王静 刘玉梅 孙博 李呼伦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免疫学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神经生物教研室,哈尔滨 150081 山东中医药大学眼科与视光医学院眼科基础教研室,济南 250355 山东省眼病防治研究院中西医结合眼病防治重点实验室,济南 250002,哈尔滨医科大学神经生物教研室,哈尔滨 15008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灸足三里穴(Stomach-36,ST36)通过调控外周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对实验自身免疫脑脊髓(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疾病的影响。方法对实验鼠随机分为两组,EAE组和针灸组,并且进行体重监测以及临床症状评估,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检测脊髓细胞浸润以及免疫荧光检测脱髓鞘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的比例,超敏多因子电化学发光技术(Meso scale discovery,MSD)检测外周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的浓度。结果成功构建EAE小鼠模型并给予针灸治疗。临床评分显示,EAE组在第22天达到高峰期,发病分数为2.5分,针灸组在第24天达到高峰期,发病分数为2分。疾病起病时间统计结果显示,EAE组在第12天开始起病,针灸组在第17天开始起病,针灸组比EAE组的起病时间明显较晚。HE及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针灸组的脊髓细胞浸润较少,髓鞘结构完整,边缘较光滑。流式细胞术实验结果显示,针灸组CD4+IFN-γ+T、CD4+IL-17+T细胞比例较EAE组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49±0.10)%比(0.92±0.25)%,(0.21±0.05)%比(0.34±0.04)%,t值分别为2.91和3.70,P值均<0.05];针灸组CD4+IL-4+T、CD4+Foxp3+、CD8+Foxp3+细胞比例较EAE组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78±0.22)%比(0.5±0.07)%,(1.38±0.23)%比(0.9±0.08)%,(0.38±0.12)%比(0.14±0.09)%,t值分别为2.55、3.35和4.16,P值均<0.05)]。MSD检测外周血清细胞因子结果显示,针灸组抑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5和IL-16的浓度较EAE组明显上升,促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浓度较EAE组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4.53±0.95)pg/mL比(2.78±1.25)pg/mL,(2298.77±298.67)pg/mL比(1402.28±216.30)pg/mL,(6.6±0.548)pg/mL比(8.84±0.98)pg/mL,t值分别为9.00、4.84和3.57,P值均<0.05)]。本研究实验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后抑制辅助T细胞( helper T cell,Th)1/Th17并促进Th2的比例,同时上调调节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比例。针灸治疗后,促进抑因子IL-5,IL-16的表达,抑制促因子IFN-γ的表达。结论针灸ST36通过纠正T细胞亚群的失衡,调节细胞因子的表达,治疗缓解EAE疾病。

  • 标签: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针灸 足三里穴 T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妇科门诊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对阴道患者焦虑、抑郁及依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社区门诊2020年1月到2021年收治的阴道患者60例,随机计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评分、治疗的依从。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负面情绪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妇科门诊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阴道患者焦虑、抑郁的情况,提高其治疗的依从,在临床的研究和推广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健康教育 阴道炎 焦虑自测量表(SDS) 抑郁自测量表(SAS)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水平与RA伴间质肺疾病(RA-ILD)患者免疫功能的相关,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RA患者86例,根据是否合并ILD分为非RA-ILD组和RA-ILD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KL-6水平和免疫功能(CD3+、CD4+、CD8+计数和CD4+/CD8+比值),分析血清KL-6水平与免疫功能的相关。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非RA-ILD患者54例,RA-ILD患者32例。RA-ILD患者以男性为主,CRP、ESR和RF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382、7.243、7.748,P<0.05)。RA-ILD组KL-6水平[(835±72)U/ml]显著高于非RA-ILD组[(434±45)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70,P<0.05);同时,RA-ILD患者的CD8+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降低,CD4+/CD8+比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56、4.993,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KL-6水平与抑制T细胞(CD8+)呈负相关(r=-3.563,P=0.031),与CD4+/CD8+比值呈正相关(r=4.879,P=0.011)。结论血清KL-6水平与RA-ILD患者的免疫功能异常密切相关。血清KL-6水平可作为评估RA-ILD患者免疫状态的重要指标。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肺疾病,间质性 涎液化糖链抗原-6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阿奇霉素与阴道栓剂联合在非淋菌宫颈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患者(非淋菌宫颈),收治时间为2014年3月—2016年3月,采用电脑软件随机抽签的方式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40例,分别采用阿奇霉素(对照组)以及阿奇霉素+阴道栓剂(观察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阿奇霉素+阴道栓剂)治疗效果以及病原体转阴情况均优于对照组(阿奇霉素),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同。结论阿奇霉素联合阴道栓剂治疗非淋菌宫颈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阿奇霉素 阴道栓剂 非淋菌性宫颈炎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血栓浅静脉:根据浅表静脉区的红肿和扪及压痛的条索状物特点诊断即可成立。本症常发生于长时间或反复静脉输液,特别是输入刺激较大的药物时。阿魏酸钠注射液目前临床运用较广泛,临床尚未报道其致血栓浅静脉。现报道1例如下。

  • 标签: 血栓性浅静脉炎 阿魏酸钠注射液 临床运用 浅表静脉 静脉输液 条索状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胆源胰腺患者应用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模式对其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自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54例急性胆源胰腺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和实验组(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每组27例。对比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评分以及满意度评分。结果 两组护理前能力评分没有明显差别(P>0.05);实验组护理后明显比参照组高(P<0.05);实验组明显比参照组高(P<0.05)。结论 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模式改善急性胆源胰腺患者的自身行为,提升满意度,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行为转变理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芳香烃受体(AhR)激活后的树突状细胞(DC)对原发性胆汁胆管(PBC)患者辅助T细胞17(Th17)分化的影响。方法收集10例PBC患者和10名健康者的外周血标本,分选出CD14+单核细胞,诱导其成为DCs,被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英激活后与初始CD4+ T细胞共培养。然后采用CCK-8法检测T细胞的增殖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与ELISA检测Th17分化相关因子变化。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获得大量DCs,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胞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表面大量突起,CD11和CD14双阳性的细胞占96.48%。共培养后,PBC患者组初始CD4+ T细胞的增殖能力高于健康对照组,CCK-8法72 h测得的吸光度(A)值(1.02±0.04),较24 h(0.69±0.04)和48 h(0.82±0.04)时的A值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SD-t1=10.2,P<0.05;LSD-t2=6.3,P<0.05);PBC患者组初始CD4+ T细胞IL-17的相对表达量(1.24±0.40)高于健康对照组(0.61±0.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0,P<0.05);IL-22表达量(0.96±0.46)同样高于健康对照组(0.42±0.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6,P<0.05);PBC患者组培养上清液中IL-22的表达量为(77.4±2.9)ng/ml,高于健康对照组(49.6±4.0)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58,P<0.01);IL-17表达量为(170.9±2.7)ng/ml,同样高于健康对照组(130.6±7.1)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10,P<0.05)。结论AhR激活后的DCs可以影响Th17的增殖和分化,并诱导其分泌Th17细胞相关的因子,因此AhR激活后的DCs在PBC的发病中可能促进作用。

  • 标签: 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 芳香烃受体 树突状细胞 T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的疗效。方法对符合条件的274例慢性宫颈患者,均进行微波治疗,部分患者进行二次治疗。结果274例患者治疗有效率达100%,其中一次治疗治愈率为96.7%,二次治疗增加治愈率2.2%。结论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是目前较好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微波 慢性宫颈炎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RA是一种全身慢性炎症性疾病,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研究显示除遗传易感性外,环境因素如吸烟、饮食、气候、感染及肠道菌群、微量元素水平等与RA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调控这些因素可对类风湿关节治疗起到辅助作用。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吸烟 饮食 益生菌 微量元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