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营养不良是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解决营养问题仍是临床实践中的挑战性任务之一。放疗头颈部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与疾病介导的代谢紊乱、并发症及心理等因素有关,而放射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是导致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营养不良会降低放射治疗耐受性、准确性、治疗效果等,进而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对疾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医学营养治疗可以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保证放射治疗顺利进行,提高肿瘤综合治疗效果。在放疗对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规范的营养治疗与管理是必要且迫切的,需要定期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估及急性放射损伤评估等,制订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并动态调整。本文在回顾、归纳、总结国内外现有头颈部放疗营养治疗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的规范化营养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围放疗期 营养治疗 营养不良
  • 简介:近年来,我国的医疗卫生水平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手术作为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每年的手术患者数量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在患者进行手术时,手术室内的环境以及手术护理人员对于患者手术进行的顺利与否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手术护理工作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探讨了避免手术护理工作不安全因素的对策,以期为相关医疗卫生工作人员提供指导和帮助。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工作 不安全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手术术后护理干预对减少患者疼痛及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方法将本院而从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00人。对照组患者采用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1h、6h、12h、24h和48h出现中度以上疼痛的患者数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手术术后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疼痛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拥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急诊手术 术后护理干预 疼痛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对供肾结石在移植前进行工作台输尿管镜取石的经验与技巧。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共有7例器官捐献供者在捐献前评估时发现存在供肾结石,并且均在修肾结束后行工作台输尿管镜激光碎石取石术。回顾性总结此7例供肾的基本情况、结石大小、位置、手术相关并发症以及清石效果。7例供者年龄为(49.6±6.8)岁。其中6例供肾为单纯肾盂结石,1例为输尿管上段结石。结果7例结石直径为(1.2±0.5)cm(0.4~2.1 cm)。5例肾盂结石及1例输尿管结石均使用半硬性输尿管镜检查并行钬激光碎石,另外1例供肾在术中未发现结石。所有供肾平均手术时间为(23.0±6.1)min,并在碎石后对所有供肾均行常规低温机械灌注。结石侧供肾起始阻力指数高于同一供者对侧供肾(P<0.05),但两侧供肾的终末阻力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例受者手术开放循环后均未发生严重血尿,且术后肾功能恢复良好。术后1个月复查CT显示,7例受者均无明显结石残留。结论工作台手术是处理供肾结石的微创方法,比较安全有效。半硬性输尿管镜即可处理大部分供肾结石,但其中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评估。

  • 标签: 肾移植 器官捐献 肾结石 半硬性输尿管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择期手术中应用储存式自体输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实施中主要以探究储存式自体输血在择期手术中的应用效果,选取31例于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储存式自体输血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对患者采自体血前、后以及输自体血前、后的血液指标进行了检验分析,确认患者的RBC、Hb、HCT和PLT等指标差异不大,患者在采血、输血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整体过程顺利。结论:通过储存式自体输血的应用,可以有效保障患者手术顺利进行,并不会对患者身体造成较大损害。

  • 标签: 择期手术 储存式自体输血 血液指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手术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根治性治疗手段,而术后复发率高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因素。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放疗对于肝癌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广泛证实。本文从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术前及术后放疗、窄切缘术后的辅助放疗、微血管侵犯术后的辅助放疗、肝移植手术前的桥接放疗、局限于肝内初始不可切除肝癌的转化性降放疗方面,探讨肝癌手术前后放疗的现状和未来前景。虽然放疗是肝癌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但仍需前瞻性、随机、对照的Ⅲ研究,以获得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进一步确立放疗在肝癌治疗中的地位。

  • 标签: 肝肿瘤/外科学 肝肿瘤/放射疗法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确诊醛固酮腺瘤和单侧肾上腺增生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首选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切除肾上腺醛固酮高分泌组织,改善预后,选择肾上腺全切术还是部分切除术,尚存争议。本文对不同术式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疗效、安全性、术后皮质醇水平、术后复发及手术技术等情况进行探讨。

  • 标签: 醛固酮增多症 原发性 手术 复发 疗效
  • 简介:摘要近30年来,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快速增长近6倍,且由于患者生存期相对较长,导致患病人数激增,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而对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疗规范在近10年才逐步受到重视,临床对其认识仍存在严重不足,药物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因此,本文主要对分化好的神经内分泌瘤的生物治疗、靶向治疗、核素治疗以及低分化的神经内分泌癌的化疗的临床研究做一综述,希望对该类患者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指导。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瘤 神经内分泌癌 临床研究 无进展生存期 总生存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改良视网膜下液引流联合内界膜填塞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以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26例(26眼)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鼻上或颞上方血管弓外赤道后造孔,引流视网膜下液联合内界膜填塞和硅油填充,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随访期末黄斑孔均闭合,均成功取出眼内硅油。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35,P=0.000)。结论改良视网膜下液引流方式联合内界膜填塞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

  • 标签: 孔,黄斑 脱离,视网膜 近视,高度 填塞,内界膜 液,视网膜下,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脑沟裂手术与传统经皮层造瘘手术治疗优势半球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术后语言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优势半球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3例、女25例,年龄36~79(58.0±8.7)岁。58例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采用脑沟裂入路手术者30例纳入脑沟裂组,采用颞叶皮层造瘘入路手术28例纳入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3个月采用西部失语症成套检查标准评价患者的失语情况,计算失语指数(AQ),根据AQ对比两组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脑沟裂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AQ分别为(42.77±6.98)分和(30.98±6.21)分,术后3个月的AQ分别为(47.12±8.85)分和(62.45±9.30)分。脑沟裂组患者术后1、3个月的AQ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70、6.421, P值均<0.01)。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AQ均明显高于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936、15.043,P值均<0.01)。结论对于优势半球基底节中等量(30~60 mL)脑出血的患者,优先选择经脑沟裂入路手术清除血肿,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语言功能。

  • 标签: 颅内出血,高血压性 优势半球 基底节区 失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手术(transvaginal 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vNOTES)行全子宫+双侧附件(或输卵管)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vNOTES行全子宫+双侧附件(或输卵管)切除14例临床资料,包括异常子宫出血4例,子宫肌瘤3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4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3例。所有手术患者术前常规阴式手术准备,全麻后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按传统阴式子宫切除步骤分离膀胱宫颈间隙及直肠子宫间隙,切断双侧子宫骶、主韧带及子宫动静脉下行支,切除宫颈后置入 Port经阴道NOTES专用通道,腹腔镜下探查子宫、双侧附件及盆腹腔脏器情况,转入vNOTES进行全子宫切除术。结果:14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手术时间(88.5±24.2)min,术中出血(64.6±31.0)ml。子宫重量55~205 g,(139.1±43.3)g。术前血红蛋白(119.0±16.9) g/L,术后24 h血红蛋白(118.5±18.3)g/L。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3.9±0.5)d,术后排气时间(11.5±1.7)h,术后1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0-7,0.5)分。术后随诊(4.6±2.1)月,阴道残端愈合良好。结论:vNOTES全子宫+双侧附件(或输卵管)切除安全、可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汉族儿童上尿路结石腔内手术学习曲线,为具备一定泌尿系结石腔内手术经验的临床外科医师开展儿童泌尿系结石腔内手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4年6月至2019年4月前瞻性构建的汉族儿童泌尿系结石数据库中选取348例汉族患儿纳入此项研究。其中,男250例,女98例;中位年龄为3岁;中位体重指数为17.1 kg/m2。根据患儿结石位置、大小、身体基础条件等选择行经皮肾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PCNL)术、输尿管镜碎石术(ureterscopic lithotripsy,URL)或PCNL和URL联合手术。并根据手术次序,将行PCNL和URL的患儿各分为三个亚组。统计分析患儿的基线资料、术中数据、结石清空率(stone free rate, SFR)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complication rate, CR)情况,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在R3.5.1中进行非参数LOWESS回归建模,并绘制学习曲线来体现术者手术经验对腔内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348例患儿共行腔内手术375次,手术侧别共416侧,中位手术时间为30 min,中位术中灌注量为500 ml,中位结石负荷为1.77 cm2。结石的整体清空率为88.0%(330/375),并发症发生率为25.0%(87/348)。其中发热62,血尿56例,石街2例。URL第1、2、3组中位结石负荷分别为0.5、0.8和1.8 cm2,中位结石质量分别为375、824和1 321 cm2×Hu,SFR分别为83.6%(92/110)、85.5%(94/110)和86.4%(95/110),均呈逐渐递增趋势,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位术中灌注量分别为500、400和200 ml,术后发热发生率分别为18.2%(20/110)、10.0%(11/110)、8.2%(9/110),均呈逐渐递减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血尿发生率分别为2.7%(3/110)、9.1%(10/110)、11.8%(13/110),呈逐渐递增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L第1、2、3组结石质量分别为3 163、5 141和5 399 cm2×Hu,中位术中灌注量分别为1 000、1 300和1 500 ml,SFR分别为41.4%(12/29)、65.5%(19/29)和78.6%(22/28),均呈逐渐递增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血尿发生率分别为27.6%(8/29)、31.0%(9/29)、46.4%(13/28),呈逐渐递增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发热发生率分别为34.5%(10/29)、27.6%(8/29)和14.3%(4/28),呈逐渐递减趋势,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学习曲线可见,随着腔内手术例数的积累,手术时长明显缩短,结石清空率逐渐增加,但手术时间及清石率也呈现进入学习曲线的平台。随着术者对结石质量较大患儿的纳入及患儿BMI的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一定的学习曲线的平台之后出现升高。结论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可显著提高结石清空率,缩短手术时间。

  • 标签: 儿童 尿路结石 经皮肾碎石术 经输尿管镜碎石术 学习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肝血管瘤剥离术的手术途径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间苏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肝血管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改进的技术要点在于剥离途径的角度、方位,使其充分暴露瘤体下极假包膜。结果40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了腹腔镜下肝血管瘤剥离术。手术时间(90.3±32.3)min;术中出血量(50±500 ml);肝门阻断时间(12.5±35.4)min。术后第1天引流量10~150 ml,逐渐减少第3天<30 ml予以拔除。平均住院时间(5.5±2.7)d。血清ALT、AST、总胆红素和前白蛋白水平,术后第1天和第3天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81,-4.182, -2.235, 9.722, P<0.05),而术后7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7,-1.392,1.000,-2.531,P>0.05)。结论肝血管瘤剥离术其技术要点在于剥离途径的角度、方位,使其充分暴露瘤体下极假包膜。具有操作简单、安全、肝门阻断时间短、正常肝组织保留多、对肝功能影响小等优点。

  • 标签: 血管瘤,肝 腹腔镜 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探究优质护理在心内科临床护理中的治疗质量及效果。方法:从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中以随机的方式,在心内科挑选患者60例,对其开展此次研究,而后借助随机数表的方式,平均分组,每组患者的数量都是30例。给予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性的临床护理;给予研究组实施个性化的优质护理,而后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护理的临床质量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实施的是个性化的优质护理,其生活质量、SDA以及SAS的综合性评分显著优越,经过分析可以了解到,两组患者资料存在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是96.67%明显比对照组70.00%的护理满意度要高,两组资料差异显著,存在可比性(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心内科护理服务中应用的临床疗效较好,不但可以大幅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而且能够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效提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心内科护理 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肝癌患者予腹腔镜肝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肝癌患者80例,分为开腹手术治疗对照组(n=40)与腹腔镜肝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n=40),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检测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 (CRP)及白介素-2(IL-2)水平评估机体炎症反应状态,并检测术前、术后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分别小于对照组(P

  • 标签: 肝癌 腹腔镜 开腹手术
  • 作者: 李佩静 金厅 陈媛媛 陈明 田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
  • 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治疗科,苏州大学放射肿瘤治疗学研究所,苏州市肿瘤放射治疗学重点实验室 215004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放疗科,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杭州 310022,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放疗科,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杭州 310022,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广州 510060,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治疗科,苏州大学放射肿瘤治疗学研究所,苏州市肿瘤放射治疗学重点实验室 215004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调强放疗(IMRT)联合化疗在治疗T1-2N1M0鼻咽癌患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8—2016年间浙江省肿瘤医院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根治性治疗的T1-2N1M0鼻咽癌患者34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IMRT,分为单纯放疗组(RT组)和放化疗组(CRT组),后者又分为同步放化疗组(CCRT组)、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组(IC+CCRT组)和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组(CCRT+AC组)。采用Kaplan-Meier法评价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LRFFS)、远处无转移生存率(DMFS)、无进展生存率(PFS)、肿瘤特异生存率(CSS)和总生存率(OS)。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303例存活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91个月(49~138个月)。CRT组∶RT组的5年OS、CSS、PFS、LRFFS、DMFS均相近(93.7%∶93.9%、93.7%∶93.9%、89.0%∶87.7%、93.8%∶92.8%、93.8%∶91.2%,均P>0.05)。T1N1和T2N1亚组分析也显示CRT组与RT组的治疗结果均相近(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年龄是OS、PFS、CSS和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随年龄增长与上述结局呈负相关。CCRT组、IC+CCRT组、CCRT+AC组与RT组的治疗结局均未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且上述3种联合治疗方式之间的疗效也相近(均P>0.05)。结论T1-2N1M0鼻咽癌患者接受单纯IMRT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预后与联合化疗相当。但未来是否可在T1-2N1M0人群中取消化疗仍需要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进一步证实。

  • 标签: 鼻咽肿瘤/调强放射疗法 鼻咽肿瘤/化学疗法 诱导化疗 同步放化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及眼内空气填充术治疗伴有视网膜裂孔和局限性视网膜脱离的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收集2015年4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伴有视网膜裂孔和局限性视网膜脱离的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63例(63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眼前后段联合手术者定为观察组,31例(31眼);未联合白内障手术者定为对照组,32例(32眼)。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和6个月视力(logMAR BCVA)为0.83±0.23和0.62±0.35,视力提高者28眼(90.3%),均高于对照组的1.13±0.14和0.84±0.35(t=-4.260,-3.230;P<0.05,0.003),视网膜完全复位者观察组28眼(90.3%),对照组28眼(87.5%)。两组视网膜复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7,P=0.722)。结论白内障手术联合玻璃体切除及空气填充术治疗伴有视网膜裂孔和局限性视网膜脱离的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能显著提高视力,减少手术次数。

  • 标签: 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增生性 裂孔,视网膜 脱离,视网膜,局限性 玻璃体切除术 晶状体超声乳化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后路有限病灶清除内固定联合个体化药物治疗布病脊柱炎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4年1月—2019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布病脊柱炎患者44例,均行一后路有限病灶清除内固定联合个体化药物治疗。其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32~65岁,发病时间3~7个月。病变位于胸腰段2例、腰椎32例、腰骶段10例。观察指标:(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2)比较术前与术后3、6、9、12个月时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等炎性指标和腰疼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3)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患者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和体质量指数(BMI);(4)影像学评估脊柱稳定性、炎性控制、脊髓神经受压、植骨融合、邻椎退变情况。结果本组44例患者切口均一愈合,个体化药物治疗期间监测肝肾功能均无损害,术后3~9个月达到临床治愈标准。其中28例为病椎置钉患者,术后18~26个月取出脊柱内固定物并行组织学检查,未见炎性表现。(1)患者手术时间70~120(80±10)min,出血量200~400(250±20)mL。(2)患者ESR、CRP、VAS及ODI评分术前为(55.42±11.42)mm/1 h、(55.40±17.56)mg/L、(6.56±1.33)分、68.84%±4.55%,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7.58、92.54、54.28、165.48,P值均<0.001)。术前RBPT阳性44例,术后3、6、9个月分别为6、1、0例。(3)末次随访,术前16例神经功能损害均得到改善,ASIA分级由C级6例、D级10例,改善为D级1例、E级15例;患者BMI由术前(16.8±0.2)kg/m2改善为(23.5±1.8)kg/m2,营养状态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P=0.031)。(4)随访X线检查显示,椎弓根钉在病椎固定及正常椎体上固定的把持力好,无松动、断裂、脱钉情况,脊柱稳定,椎间植骨颗粒无吸收、无脱落,植骨融合时间3~9个月;MRI显示原病变椎体无炎性表现,骨破坏病灶修复,椎旁及椎管内脓肿、炎性肉芽组织或坏死椎间盘清除彻底,脊髓或马尾、神经根无受压,脊柱稳定。末次随访未发现邻椎退变现象。结论有限病灶清除术具有创伤较小、出血量少、清除重点病灶的优势;个体化用药具有合理选用敏感药物、剂量精准,符合药代动力学的优势。一后路有限病灶清除内固定联合个体化药物治疗应用于布病脊柱炎安全可行,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脊椎炎 有限病灶清除术 个体化药物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解剖学课程主要是医学生成为合格医生的第一步。解剖学的内容比较复杂多样,具有多种概念和专业术语。在对解剖学进修的过程中,医学生们常会感到枯燥无味,并且内容具有抽象性特点,对于理论知识非常难记,无法掌握到其中的含义,以此使得学生们的主动学习能动性大大降低,整体的教学质量低下。因此,为有效提升解剖学的教学质量,本文作者将结合自身经验,并翻阅较多的参考文献来完成对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问题探讨,分析教学质量提升的具体改进措施。

  • 标签: 护理专业 解剖学 教学质量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