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关于毛公所标兴的意义是否与诗序相联系,古今诗经学者虽然看法不同,但几乎一致认为毛传“兴义”都与喻义有关。本文采取将诗序与毛传分开,仅以毛传文本为准的统计方法,在逐篇分析毛传“兴句”和“兴义”之间各种思理联系方式的基础上,归纳出毛标示的三类兴。认为其中至少有23首与喻义无关;其余80多首含有喻义的兴中,有38首并无附会政教之嫌;另外近50首确实大多穿凿附会。但从毛对这三类兴的注解可以概括出“兴”在形式和思想上的一些共同特点,可见他确实抓住了兴最重要的特征,即使是对“兴义”的附会,也正是利用了他对兴特征的把握,这就在实践上为后人提供了理解兴的基本思路。在诗经解读得到极大发展的今天,重新审视毛公所标兴,对于追溯兴理念的形成,以及深入而又通达地分析兴的艺术思维原理,都是有启示的。

  • 标签: 兴体 兴句 兴义 诗序 诗经学 兴体理念
  • 简介:在中国诗歌批评史上,“风雅”和“风骚”作为诗歌的渊源,作为检验诗风的标尺,作为各种诗体的宗祖,其至高地位似乎是无须加以讨论的。但是历代文人虽然习惯於标举“风雅”和“风骚”,对这两个概念的认识是否一致?二者所代表的传统又是否相同?在目前所见的诗学研究中,似乎还缺乏认真的辨析。如果细检清末以前所有的诗论以及研究诗骚的学术着作,不难发现前人对这两个概念的解释其实曾遇到不少麻烦和争执。而这种分歧从诗骚辨的角度看得尤其分明。

  • 标签: 诗歌批评 “风雅” 风骚 历代 辨体 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