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广元市中心医院收治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80例,随机数表法分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临床护理路径),各40例。对比术后恢复指标、并发症。结果:术后首次排气、排便及住院时间更短的均为研究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组间研究组更低(P<0.05)。结论: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可以加快术后康复,预防并发症。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临床护理路径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20年3月-2022年1月区间内,择取广元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共涉及100例。有效性分组,对照组共涉及50例、观察组共涉及50例。两组均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单独行以健康教育。以两组的治疗依从性统计结果为分析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统计结果显示,总依从性比对照组更高(P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 健康教育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螺旋CT研究下颌前突合并上颌后缩患者双颌手术前后上气道的三维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10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双颌手术的下颌前突合并上颌后缩患者资料。手术方式为LeFort 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后退术。以下齿槽座点矢状向后退距离为依据,分为A组(>5 mm)和B组(≤5 mm)。收集2组患者术前1周、术后1个月、术后6~12个月的螺旋CT数据并进行三维模型重建,分别测量各时期上气道各平面的截面积、矢状径及各段容积等指标,定量评价双颌手术对2组患者上气道的影响。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同组患者各时间点上气道测量指标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者用Bonferroni法进行多重比较(检验标准α矫正为0.017);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A、B组间上气道变化趋势的差异。结果共纳入30例患者,其中A组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21.2 ± 2.3)岁;B组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23.6±2.4)岁。(1)舌咽上界平面的截面积及矢状径、舌咽容积和上气道总容积:A组在术后1个月显著减小,术后6~12个月不能恢复至术前水平(均P<0.017); B组在术后1个月显著减小(均P<0.017),术后6~12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均P>0.017);2组间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舌咽长度及上气道总长度:与术前相比,A组在术后1个月、6~12个月均显著增大(均P<0.017);B组在术后1个月、6~12个月均无显著改变(均P>0.017);2组间这2个指标的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下颌前突合并上颌后缩患者双颌手术后会造成舌咽容积及上气道总容积减小,下颌骨后退≤5 mm者术后6~12个月有较大可能恢复至术前水平,下颌骨后退>5 mm者术后6~12个月不能恢复至术前水平。

  • 标签: 颌面畸形 正颌外科学 下颌前突 上颌后缩 上气道 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护理方案,明确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筛选60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骨科护理)和观察组(ERAS护理),各30例,对比两组康复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Harri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ERAS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髋部骨折 高龄患者 加速康复外科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脑中风偏瘫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021年间收治的80例脑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意愿将其分为早期康复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常规治疗组患者采用脑中风偏瘫的常规临床治疗手段,早期康复治疗组患者采用针灸加肢体康复疗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身体状况进行评价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进行采集对比,早期康复治疗组患者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且P

  • 标签: 脑中风偏瘫 早期康复治疗 后遗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测量方法应用于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正颌术后颌骨稳定性研究的可行性,分析术后颌骨的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9年7至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双颌手术的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上颌Le Fort 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矢状劈开术。收集患者术前1周(T0)、术后3 d(T1)、术后6~12个月(T2)螺旋CT数据,使用3D Slicer建模并导入Geomagic Qualify拟合配准、测量上、下颌骨各标志点三维移动距离。对T1、T2期各标志点坐标值行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并对有明显复发的标志点之间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15例患者,其中男5例,女10例,年龄18~25岁,平均21.3岁。T1与T2期各标志点水平向坐标值比较,仅在右下颌角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期为(-50.47±4.44) mm,T2期为(-50.06±4.66) mm(t=2.948,P=0.011)。T1与T2期各标志点前后向坐标值比较,上颌骨上牙槽座点、左、右梨状孔点、左、右骨折线中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分别为37.7 %(1.36/3.61)、35.7%(1.15/3.22)、25.4%(0.84/3.31)、26.9%(0.84/3.12)、14.0%(0.41/2.92);下颌骨下牙槽座点、颏前点、颏顶点、颏下点、左、右下颌角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率分别为36.9%(1.75/4.74)、53.9%(2.45/4.55)、55.5%(2.72/4.90)、61.7%(2.90/4.70)、85.3%(2.20/2.58)、93.4%(2.40/2.57);复发距离与移动距离均显著相关(r值为0.572~0.736,P < 0.05)。T1、T2期垂直向各标志点坐标值比较,上颌骨垂直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骨下牙槽座点、颏前点、颏顶点、颏下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期较T1期发生明显的逆时针旋转。结论三维测量方法可准确反映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双颌术后颌骨的三维变化,术后上、下颌骨在水平向均无明显复发,在前后向均存在复发,与手术距离显著相关,在垂直向仅下颌骨存在旋转移位。

  • 标签: 成像,三维 牙颌面畸形 正颌外科学 截骨术,勒福 截骨术,下颌支矢状骨劈开 稳定性
  • 简介:自1790年美国开始工业化以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就开始展开,工业的加快发展以致占据主要地位已成为必然趋势。美国通过其农业商业化、制造业的发展、规模经济的形成和垄断组织的形成及扩张等方面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工业化的进程,也为美国日后经济的强盛奠定了强大的经济基础。

  • 标签: 美国 工业化 产业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