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估粘贴式骨导助听器对单侧外耳道骨性闭锁患儿双耳聆听效应及主观满意度的影响。方法2019年1—8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10例单侧外耳道骨性闭锁患儿,男、女各5例,年龄5~15岁,平均8.3岁。统一于患侧配戴粘贴式骨导助听器,分别于裸耳和助听状态下行自由声场下听力阈值、安静下言语识别率、噪声下言语识别阈和水平方位声源定位能力测试,并发放主观问卷。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应用配对t检验和配对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裸耳与助听后效果差异。结果自由声场中,助听后听阈较裸耳改善了(21.9±4.4)d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8,P<0.05)。患儿在安静和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总体均有提高(P值均<0.05),当单独分析中枢冗余、双耳抑噪和头影效应时,双耳抑噪效应助听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种效应在助听后均有提高(P值均<0.05)。声源定位能力测试中,有6例患儿助听后有改善,但助听前后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版言语空间特性问卷中,患儿言语感知、空间听力和听力音质及其8项子类别在助听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值均<0.05);国际助听器效果问卷平均得分为4.1分。结论粘贴式骨导助听器能显著提升单侧外耳道骨性闭锁患儿安静和噪声环境下言语识别能力,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 标签: 先天性耳道闭锁 听觉丧失,单侧性 助听器 骨导
  • 简介:摘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CSOM)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临床上以耳内长期间歇或持续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点。CSOM大多由急性中耳炎未获恰当、彻底的治疗迁延而成,是造成发展中国家人群听力损失的重要原因。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和有效途径。耳显微外科在治疗CSOM中安全性高、效果理想,耳内镜也成为一种新兴的辅助技术被更多的关注。研究表明,术前病菌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等均可影响患者术后预后,故目前临床治疗CSOM主张针对病因进行对症治疗与手术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

  • 标签: 中耳炎,化脓性 感染 咽鼓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对分泌性中耳炎(OME)大鼠中耳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15只雄性SD大鼠完全随机化分组分为3组(对照组、OME组、OME+DAPT组),每组5只。OME组应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全身及局部致敏建立OME模型,对照组以磷酸盐缓冲液(PBS)处理,OME+DAPT组在OME建模的基础上予以DAPT腹腔及鼓室注射。应用内镜、苏木精-伊红(HE)染色、扫描电镜比较各组中耳无纤毛区及纤毛区组织学及黏液-纤毛超微结构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ukey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E染色示对照组、OME组、OME+DAPT组在中耳黏膜非纤毛区和纤毛区黏膜下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非纤毛区:(6.83±1.47)μm比(38.58±9.57)μm比(32.17±11.89)μm,F=107.90;纤毛区:(26.69±3.22)μm比(30.41±6.75)μm比(26.76±4.06)μm,F=5.62;P值均<0.01]。OME组在非纤毛区和纤毛区的黏膜下厚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厚(F值为42.08和4.40,P值均<0.05),OME+DAPT组在非纤毛区与纤毛区的黏膜下厚度均较OME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1.55和2.77,P值均<0.05)。扫描电镜观察纤毛区见OME组中耳黏膜纤毛排列明显紊乱、倒伏;OME+DAPT组纤毛形态排列较OME组好转,仍有部分倒伏。对照组、OME组、OME+DAPT组杯状细胞计数分别为(9.87±1.92)、(15.67±5.77)、(10.33±1.99)个,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3,P<0.01)。OME组杯状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F=9.00,P<0.01),OME+DAPT组杯状细胞数目较OME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1,P<0.01)。结论在OVA诱导的变态反应相关的OME中存在中耳局部超微结构变化,尤其是中耳纤毛区黏膜纤毛的超微结构改变,包括纤毛倒伏、紊乱,杯状细胞增多。DAPT可通过Notch信号通路缓解中耳黏液纤毛转运系统的形态学损伤,减少杯状细胞数量及高分泌状态从而调节OVA诱导的OME的局部变态反应。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 Notch信号通路 γ-分泌酶抑制剂 超微结构 纤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期法耳廓再造同期置入骨桥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合作收治的52例先天性小耳畸形伴听力功能障碍患儿的临床资料,男35例,女17例,年龄6~12岁。所有患者均完成二期手术:一期行Nagata法耳廓支架植入术;二期行耳颅角成形及骨桥置入术。术后进行随访,通过耳廓形态和听力评估等评价手术效果,耳廓形态由患儿本人及家属进行主观评价,听力评估主要对比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纯音测听结果及言语识别率。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随访3~10个月,平均6个月,52例中47例(90.4%)患者再造耳的空间三维结构及局部亚单位形态均令人满意;4例出现耳后瘢痕明显增生或瘢痕疙瘩。术后3周纯音测听检查结果显示,术后气导阈值平均为(38.8±7.2) dB HL,比术前的(72.4±9.0) dB HL下降了(33.6±6.2) 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3,P<0.001);言语识别率术前平均为31.9%,术后平均为85.0%,提高了24%~67%,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5,P<0.001)。结论耳廓再造与骨桥置入同期进行,使先天性小耳畸形患儿在获得良好耳廓形态的同时,听力亦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先天性小耳 耳廓 听力 骨桥置入
  • 简介:摘要先天性外中耳畸形也称小耳畸形,是耳科最常见的一种畸形,主要表现为外中耳形态结构异常及听力异常,治疗方案包括耳廓再造及听力重建两部分。本文针对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的听力重建策略问题进行讨论,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廓再造二期与骨桥植入同期手术治疗双侧外中耳畸形外耳道骨性闭锁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北京同仁医院行双侧耳廓再造二期手术时同期行单侧骨桥植入的36例(72耳)双侧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外耳道闭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1例,女性5例;植入手术年龄6~12岁,平均8.1岁。所有患者均诊断为双侧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双侧外耳道骨性闭锁,双侧传导性聋。所有患者均采用Nagata二期法耳廓再造术,且双侧同时进行手术;于耳廓再造第二期手术时同期行单侧骨桥植入手术。分别测试患者术前及骨桥开机后纯音听阈和言语识别率,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6例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患者术后骨导平均阈值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术前(8.5±5.8) dB HL,术后(8.4±5.2) dB H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4)。术前气导平均听阈为(64.9±7.4) dB HL,术后声场中骨桥助听听阈为(24.0±5.3)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骨桥助听下,安静环境下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及短句的言语识别率与术前相比分别提高了62.5%、63.5%及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噪声环境下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及短句的言语识别率与术前相比分别提高了55.9%、58.9%及6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经过平均18.3个月的随访,听力效果稳定,耳廓外形良好。远期随访发现植入体部分外露并发症1例,经皮瓣修复手术后愈合。结论采用整合手术方案,双侧外中耳畸形外耳道骨性闭锁患者可在6个月内完成双侧耳廓再造及骨桥植入,手术周期缩短,安全有效,患者听力改善及耳廓外形效果佳。

  • 标签: 耳畸形,先天性 外科,整形 人工听觉植入 测听法,言语
  • 简介:摘要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好发于儿童的常见病,常引起儿童听力下降及生活质量降低,甚至是言语发育异常。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不清,现在普遍认为免疫学方面的发病机制尤为重要。本文就变态反应相关的分泌性中耳炎免疫学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中耳炎,伴渗出液 变态反应和免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