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同步放化疗(nCRT)在治疗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预后。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Clinical Trials注册号为NCT01962246)。纳入2012年2月至2016年6月期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接受治疗的AEG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胃镜、CT等检查确定为Ⅱ型或Ⅲ型AEG且为进展期胃癌(T2~4N0~3M0或T1N1~3M0),病变纵轴长径≤8 cm,未接受抗肿瘤治疗且无化疗及手术禁忌;排除伴随有肝肾、心血管系统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对卡培他滨或奥沙利铂药物及其辅料过敏,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化疗或者其他研究药物,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伴有致口服卡培他滨有困难的疾病以及合并其他肿瘤的患者。通过样本量估算,共纳入150例AEG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nCRT组和直接手术组各75例。nCRT组术前接受XELOX方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进行化疗,同期进行放疗(45 Gy,25次,1.8 Gy/d,5次/周)。以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及CT测量肿瘤体积减少率分别对nCRT组进行临床疗效评判。直接手术组完善术前检查后、nCRT组于nCRT结束后8~10周后行手术治疗,先行腹腔镜探查,如腹腔脱落细胞学阴性或无腹腔种植转移,则行开腹手术,根据日本《胃癌处理规约》行经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联合胃周淋巴结清扫。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3年总体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次要观察指标为R0切除率、围手术期化疗的毒性分析和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截止2019年12月31日,收集两组术后复发转移及生存时间,分析各项指标及相互间关系。结果剔除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或家属要求撤回知情同意书以及未按方案进行治疗者后,最终nCRT组63例、直接手术组69例被纳入本研究,两组一般临床特征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3例nCRT组患者治疗后进行RECIST1.1评价,影像学评估有效率为42.9%(27/63),疾病稳定率为98.4%(62/63);CT测量nCRT前后肿瘤体积分别为(58.8±24.4)cm3和(46.6±25.7)cm3,CT测量肿瘤体积减小有效率为47.6%(30/63)。nCRT组中性粒细胞数减少[65.1%(41/63)比40.6%(28/69),χ2=7.923,P=0.005]、恶心[81.0%(51/63)比56.5%(39/69),χ2=9.060,P=0.003]和乏力[74.6%(47/63)比42.0%(29/69),χ2=14.306,P=0.001]的发生率均高于直接手术组。放射性胃炎/食管炎、放射性肺炎是nCRT组特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4%(33/63)和15.9%(10/63)。63例nCRT组患者肿瘤退缩分级为:0级11例(17.5%),1级20例(31.7%),2级28例(44.4%),3级5例(7.9%);17.5%(11/63)的患者获得病理完全缓解。96.8%(61/63)的nCRT组患者达到R0切除,高于直接手术组(87.0%,6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9,P=0.040)。nCRT组与直接手术组每例患者标本淋巴结检出分别为(27.6±12.4)枚和(26.8±14.6)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5,P=0.976),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率和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44.4%(28/63)比76.8%(53/69),4.0%(70/1 739)比21.9%(404/1 8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552,P<0.001;χ2=248.736,P<0.001)。中位随访52(27~77)个月,nCRT组与直接手术组3年DFS分别为52.4%与39.1%(P=0.049),3年OS分别为63.4%与52.2%(P=0.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根据CT测量肿瘤体积减少率是否≥12.5%,将63例nCRT组患者分为有效组(30例)与无效组(33例),两组3年DFS分别为56.6%与45.5%(P=0.098),3年OS为73.3%与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肿瘤退缩分级为0级、1级、 2级及3级患者的3年DFS分别为81.8%、70.0%、44.4%和20.0%(P=0.024);3年OS分别为81.8%、75.0%、48.1%和40.0%(P=0.0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CRT联合手术治疗改善了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远期预后良好。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SiewertⅡ、Ⅲ型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进展期 新辅助同步放化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真实世界中,围手术期化疗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期间辽宁省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等全国33家医院胃癌围手术期化疗及手术+辅助化疗病例的真实世界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胃腺癌,临床分期cT2~4aN0-3M0(AJCC第8版);(2)行D2胃癌根治手术;(3)至少完成1周期的新辅助化疗;(4)至少完成4周期辅助化疗[SOX(替吉奥+奥沙利铂)或CapeOX(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2)接受过放疗;(3)资料数据不全者。将入组患者中接受了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者纳入围手术期化疗组,将单纯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纳入手术+辅助化疗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控制和减小选择性偏倚。结局指标为两组患者倾向评分匹配后的总生存时间(OS)和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PFS),OS定义为第1次新辅助化疗时间(手术+辅助化疗组自手术时间)至末次有效随访时间或患者死亡时间;PFS定义为第1次新辅助化疗时间(手术+辅助化疗组自手术时间)至患者首次影像学诊断进展时间或死亡时间。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率,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比较两组患者的OS和PFS。结果纳入病例2 045例,其中手术+辅助化疗组1 293例,围手术期化疗组752例。倾向评分匹配后,围手术期化疗组和手术+辅助化疗组各492例患者资料纳入研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治疗前肿瘤分期、肿瘤部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手术+辅助化疗组相比,围手术期化疗组患者的全胃切除术比例更高(χ2=40.526,P<0.001),切除肿瘤最大直径更小(t=3.969,P<0.001),转移淋巴结数目少(t=1.343,P<0.001),侵犯脉管(χ2=11.897,P=0.001)和神经(χ2=12.338,P<0.001)的比例更低。围手术期化疗组和手术+辅助化疗组胃癌D2根治术后分别有24例(4.9%)和17例(3.4%)出现并发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5,P=0.367)。围手术期化疗组中位OS长于手术+辅助化疗组(65个月比45个月,HR:0.74,95% CI:0.62~0.89,P=0.001);围手术期化疗组的中位PFS也长于手术+辅助化疗组(56个月比36个月,HR=0.72,95% CI:0.61~0.85,P<0.001)。亚组OS和PFS森林图分析结果显示,无论男、女都能从围手术期新辅助化疗中获益(均P<0.05);45岁以上年龄(P<0.05)和正常体质量(P<0.01)患者获益明显,cTNMⅡ期和Ⅲ期患者有获益趋势或者显著获益(P<0.05);印戒细胞癌患者获益不明显(P>0.05);胃体、胃窦部位肿瘤获益更明显(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能够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胃肿瘤 真实世界研究 倾向性得分匹配 新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计算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探讨其预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2 273例胃癌患者资料,根据公式[SII=中性粒细胞计数(×109/L)×血小板计数(×109/L)/淋巴细胞计数(×109/L)]计算SII值。根据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确定的SII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SII组和低SII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分别绘制术前SII、病理TNM分期和两者联合预测患者预后和复发的ROC,并通过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值比较三者的预测效能。结果根据ROC确定SII的最佳临界值为589.5,高SII(SII≥589.5)组1 180例(51.91%),低SII(SII<589.5)组1 093例(48.09%)。与低SII组相比,高SII组胃癌患者的肿瘤最大径多≥5 cm[49.04%(536/1 093)比56.27%(664/1 180)],组织学类型多为低分化至未分化[55.63%(608/1 093)比61.19%(722/1 180)],肿瘤浸润深度以T4a~T4b期为主[45.11%(493/1 093)比54.83%(647/1 180)],且淋巴结转移率、病理TNM分期、脉管浸润率、神经受侵发生率、Ki-67表达水平、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和糖类抗原19-9水平均较高[分别为67.70%(740/1 093)比80.68%(952/1 180)、57.64%(630/1 093)比71.10%(839/1 180)、55.54%(607/1 093)比67.03%(791/1 180)、53.89%(589/1 093)比64.32%(759/1 180)、45.29%(495/1 093)比56.69%(669/1 180)、56.91%(622/1 093)比63.20%(734/1 180)、53.25%(582/1 093)比57.97%(684/1 1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842、11.097、7.225、21.467、50.200、44.984、31.687、25.594、29.549、6.612、5.119,P均<0.05)。低SII组5年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5.66%、67.61%,均高于高SII组(分别为24.92%、23.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20.700、413.00,P均<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病理TNM分期、有无脉管浸润和术前SII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预后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4.126、2.255、5.123、3.826、6.126和4.683、2.472、5.224、4.416、6.212;95%可信区间2.123~9.721、1.632~7.427、3.325~10.211、2.321~9.322、4.127~13.782和2.561~9.418、1.322~6.289、3.315~11.526、2.213~9.382、4.474~13.541;P均<0.05)。术前SII(AUC值分别为0.842、0.815)、病理TNM分期(AUC值分别为0.881、0.827)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5年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的预测能力相似,但两者联合(AUC值分别为0.943、0.895)较术前SII、病理TNM分期单独应用有更高的预测能力。结论术前SII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病理TNM分期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和复发的指标。

  • 标签: 胃肿瘤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炭示踪剂不同注射时间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行新辅助放化疗(nCRT)联合手术切除淋巴结检出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120例行nCRT+手术切除AE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患者行nCRT前24 h,经内镜注射纳米炭示踪剂设为试验组;患者行手术切除前24 h,经内镜注射纳米炭示踪剂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采用统一nCRT方案,联合行胃癌D2根治术。观察指标:(1)入组患者分组情况。(2)手术和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1)入组患者分组情况。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患者120例,男85例,女35例;年龄为(60±9)岁。120例患者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2)手术和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两组患者均顺利行胃癌D2根治术,均为R0切除。试验组患者淋巴结获检数目,淋巴结染色数目,染色淋巴结转移数目,微小淋巴结数目,下纵隔区淋巴结数目,下纵隔区淋巴结染色数目,术后病理学N分期(N0期、N1期、N2期、N3a期)分别为(40.6±13.9)枚,(20.1±7.7)枚,1.0(0,3.0)枚,(8.1±2.8)枚,(3.7±1.3)枚,2.0(1.0,2.0)枚,18、13、23、6例;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0.4±8.3)枚,(12.7±3.5)枚,0(0,1.0)枚,(6.2±2.0)枚,(2.4±1.2)枚,1.0(0,1.0)枚,23、21、15、1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1、6.85,Z=-3.78,t=-4.04、-5.57、Z=-5.48、-2.12,P<0.05)。(3)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情况。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分别为5例和7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37,P>0.05)。发生术后并发症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与行手术切除前24 h注射纳米炭示踪剂比较,行nCRT前24 h注射纳米炭示踪剂可提高AEG患者行nCRT联合手术切除淋巴结获检效果。

  • 标签: 胃肿瘤 食管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 腺癌 新辅助放化疗 根治术 纳米炭示踪剂 淋巴结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