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脐静脉置管后7 d内不同时间点脐静脉导管(umbilical vein catheter,UVC)管端移位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成功留置UVC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置管后记录UVC管端位置、脐带残端长度、体重、腹围,并分别在置管后2、24、48、72 h及7 d进行监测。分析管端位置、脐带残端长度、腹围及体重变化情况。根据UCV管端是否发生移动以及移动的方向分为非移位组、向内移位组和向外移位组。采用χ²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157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向内移位51例,向外移位62例,未移位44例。3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剖宫产、置管时龄、镇静、喂养方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置管后2、24、48、72 h及7 d UVC管端移位率分别为0、27.4%(43/157)、27.2%(31/114)、25.3%(21/83)和29.0%(18/62);24、48、72 h及7 d累积移位率分别为27.4%(43/157)、47.1%(74/157)、60.1%(95/157)和72.0%(113/157)。与非移位组相比,置管后24、48 h向内移位组脐带残端长度较短[分别为0.5 cm(0.4~0.5 cm)与0.6 cm(0.5~0.8 cm)、0.4 cm(0.3~0.5 cm)与0.5 cm(0.5~0.6 cm),Z值分别为-5.55和-3.69,P值均<0.05],置管后48、72 h腹围增加较少[分别为0.6 cm(0.5~1.0 cm)与0.9 cm(0.7~1.2 cm)、0.6 cm(0.3~0.9 cm)与0.9 cm(0.7~1.3 cm),Z值分别为-2.03和-2.09,P值均<0.05]、体重下降百分比较多[分别为-4.7%(-6.0%~-3.6%)与-3.1%(-3.7%~-2.2%)和-6.0%(-7.5%~-5.0%)与-3.9%(-5.1%~ -2.4%),Z值分别为-3.75和-2.96,P值均<0.05];与非移位组相比,置管后24、48、72 h及7 d向外移位组腹围增加较多[分别为1.6 cm(0.9~1.9 cm)与0.7 cm(0.5~0.9 cm)、1.5 cm(1.2~1.8 cm)与0.9 cm(0.7~1.2 cm)、1.7 cm(1.3~1.9 cm)与0.9 cm(0.7~1.3 cm)和1.6 cm(1.1~1.9 cm)与0.9 cm(0.6~1.3 cm),Z值分别为-4.82、-4.79、-3.74和-3.09,P值均<0.05]。结论UVC使用期间管端移位发生率较高。脐带干燥回缩、腹围、体重变化会影响UVC管端位置。

  • 标签: 脐静脉 导管,留置 中心静脉导管 异物游走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化脓性脑膜炎并发巨细胞病毒脑炎早产儿,经敏感抗生素治疗后脑脊液白细胞数及蛋白水平反复,脑脊液病原体高通量基因测序检出巨细胞病毒序列数,口服缬更昔洛韦治疗后痊愈。

  • 标签: 化脓性脑膜炎 婴儿,新生 巨细胞病毒脑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脐静脉置管(umbilical vein catheterization,UVC)对门静脉血流的影响,以及门静脉血流变化与胃肠道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行UVC且一次置管成功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UVC成功定义为脐导管通过静脉导管达到下腔静脉与右心房入口处。于UVC前、后床旁超声测量门静脉血流速度(portal vein blood flow velocity,PBFVe)。比较UVC后至脐导管拔除前出现与未出现胃肠道并发症的患儿组内及组间UVC前后PBFVe及其下降百分比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UVC后出现胃肠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预测价值。结果共91例新生儿纳入本研究,包括并发症组37例和非并发症组54例。并发症组UVC前PBFVe与非并发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VC后PBFVe小于非并发症组(t=-2.98,P=0.004),PBFVe下降百分比大于非并发症组[(22.5±6.0)%与(12.6±4.9)%,t=8.65,P<0.001]。并发症组及非并发症组组内比较,UVC后PBFVe均低于UVC前[并发症组分别为(11.3±1.8)与(14.7±2.4)cm/s,t=-16.92;非并发症组分别为(12.4±1.7)与(14.2±1.8)cm/s,t=-17.62;P值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是出现胃肠道并发症的保护因素(OR=0.294,95%CI:0.089~0.974,P=0.045),PBFVe下降百分比是出现胃肠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OR=1.478,95%CI:1.249~1.749,P<0.001)。UVC后PBFVe下降百分比预测出现胃肠道并发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9(95%CI:0.843~0.966,P<0.001),界值为16.9%,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2%和85.2%。结论UVC可使PBFVe降低。PBFVe下降越多,出现胃肠道并发症的可能性越大。

  • 标签: 导管插入术 脐静脉 门静脉 血流速度 胃肠疾病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静脉左支矢状部与静脉导管的夹角(angle between sagittal part of left portal vein and ductus venosus,AsLPVDV)及静脉导管直径(diameter of ductus venous,DDV)对新生儿脐静脉置管(umbilical vein catheterization,UVC)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需要UVC的80例新生儿。根据UVC结果分为成功组(脐导管一次或多次送管后通过静脉导管,n=76)与失败组(脐导管未能通过静脉导管,n=4);一次性成功组(脐导管送管一次性通过静脉导管,n=43)和非一次性成功组(脐导管多次送管后通过静脉导管或脐导管未能通过静脉导管,n=37)。UVC前床旁超声测量AsLPVDV、DDV,置管受阻者应用实时超声监测下按压腹部、右侧卧位引导置管。观察UVC成功率和比较不同组间AsLPVDV、DDV的差异。采用χ2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AsLPVDV和DDV预测UVC一次性成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80例新生儿UVC成功率为95%(76/80),其中一次性成功率为53.8%(43/80)。UVC成功组AsLPVDV和DDV均大于失败组[(142.2±8.3)°与(133.6±3.2)°、(3.0±0.4)与(1.8±0.4)mm,t值分别为6.284和2.064,P值均<0.05],一次性成功组的AsLPVDV和DDV均大于非一次性成功组[(147.5±6.2)°与(135.2±4.7)°、(3.1±0.3)与(2.8±0.6)mm,t值分别为9.956和2.939,P值均<0.05]。应用ROC曲线分析显示AsLPVDV和DDV评估UVC一次性成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4(95%CI:0.869~0.983)和0.811(95%CI:0.708~0.890),最佳界值分别为140.4°和2.9 mm,灵敏度分别为93.0%和90.7%,特异度分别为91.9%和64.9%。结论UVC成功与AsLPVDV和DDV有关。AsLPVDV对预测UVC一次性成功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脐静脉 导管,留置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导管 门静脉 婴儿,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