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提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及其培养目标决定的;特殊地说,是提升中国未来承担更大国际责任所需要大规模人才的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弥补当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各自存在的薄弱环节、特别是两者的教育教学理念上存在反差的需要。两者'同向同行'的可能性,从根本上说,是不存在'价值中立'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而言,主动建构两者'同向同行'的可行路径,一是把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切入点,以找到两者'同向同行'的契合点;二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互动,以共同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发挥'协同效应'。

  • 标签: 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 同向同行
  • 简介: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梳理,对这一过程的基本特点进行概括,可以给更好地研究和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提供有益的启示。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积极互动、破与立巧妙结合、理论的原始创新与实践的集成创新和再创新有机统一、个人创造与全党集体智慧完美融合、政治家和学者良性互动等基本特点。它启示我们: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重点应是蕴涵在其中的战略思想,避免把注意力放在搞数字游戏式的碎片化观点罗列或搞空泛的体系建构上;要充分诠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与实践的互动关系,避免把兴奋点放在既违背历史又不符逻辑的文字游戏式的时髦话语堆砌上。

  • 标签: 邓小平理论 形成特点 研究和阐释 创新理论 启示
  • 简介:1978年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对于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起了重要的舆论先导作用。然而,在哲学理论上,在讨论了'物质标准'和'逻辑标准'之后,哲学讨论的热点便转移了,因而对于全面把握实践标准本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如何严格区分'实践标准'和'感觉经验标准',却被疏忽

  • 标签: 实践标准 感觉经验 哲学讨论 哲学理论 相对性原理 逻辑形式
  • 简介:邓小平之所以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因为他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又遵循了当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践逻辑,即在问题导向中谋篇布局,在先易后难中逐步推进,在把握大局中坚定目标,在总结经验中开拓创新。邓小平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过程充分展现了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思维逻辑,即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世界视野和历史视野的关照,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统一,鲜明领导风格和朴实文风的融合。

  • 标签: 邓小平 新道路 新理论 实践逻辑 思维逻辑
  • 简介:尽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命题和某些主要的基本范畴都是十九大第一次提出的,但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生动地记录了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脉络,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乃至建构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充分展现了蕴涵在其中的战略思维和世界观方法论,因而在习近平文选尚未编辑出版,建构“新思想”的理论体系的权威读物也尚在编写出版中的情况下,就对领导干部全面增强执政本领而言,第2卷是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实质的权威读本。

  • 标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治国理政 权威读本
  • 简介:习近平对实施“西个全面”战略布局必要性及其战略举措的论证,既体现了“时代的理论思维%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质.其藴涵的理论思维主要是:全面和重点相统一的矛盾思维、阶段性和连续性相统一的发展思维、勇气和智慧相统一的战略思维、方法论上结构和要素相统一的系统思维、打破陈规和因时因地制宜相统一的创新思维、忧患意识和目标导向相统一的底线思维.这些理论思维,是对藴涵在唯物史观之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的坚持、丰富和发展.

  • 标签: “西个全面”战略布局 唯物辩证法 理论思维
  • 简介:深化思政课的改革和建设,其中教材建设的根本,是提升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代社会矛盾的解释力,并解决教材内容简单重复的结构性问题。队伍建设的重点,应从课程培训和方法探索转向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激励教师将对“主义”的研究和对“问题”的研究结合起来,并把握好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批判性与辩护性的关系。课堂教学的基点,是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和价值判断能力,这需要将“以育人为本”定为教学目标,把对意识形态的认同同满足大学生成才需求结合起来,做到“照本”而不“宣科”。学科建设的支撑,是以理论研究成果带动课程体系建设,形成相对明确的学科建设方向,以“资政育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功能定位,同时要“固本外联”,加强对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以及与其他学科的互动。

  • 标签: 高校 思政课 改革建设
  • 简介: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需要推进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而不是简单的“文字”的“三进”,即突显讲话内容中所蕴涵的理论思维和价值取向。它们体现在习近平实事求是的问题意识、唯物史观的历史意识、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治国理政的全局意识、宏观视野的世界意识、研读经典的学习意识之中。这些意识构成了习近平战略思维形成的根据(即现实起点、历史逻辑和价值取向),战略思维的主要内容(内政和国际),以及战略思维形成的基础。

  • 标签: 习近平 讲话 意识 理论思维 价值取向
  • 简介:"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我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这是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总结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他还提出了"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要求.鉴于我们过去由于对"客观规律"理解的简单化,造成了社会主义实践上的诸多失误,因此,深刻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与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不仅在理论上有助于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且在实践上也有助于我们党始终切实地做到"三个代表".

  • 标签: 社会发展规律 人民群众 历史主体地位 社会活动 人民利益 全面发展
  • 简介:《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第六讲,以科技与社会的关系为主线,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革命力量的基本思想,二战后新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演变和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形成的影响以及当代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和社会约束;概括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征,并展望了发展趋势;论述了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紧迫感和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必要性。

  • 标签: 科技发展 社会进步 创新型国家
  • 简介:“05方案”颁布后,中央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从而保证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权威性,为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创造了重要条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持续推进以及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新变化,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地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责任,也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倾情投入、贡献智慧,共同为建设高质量的教材体系而努力。

  • 标签: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材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05方案” 学生思想状况
  • 简介:随着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实施,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的调整已非常迫切。但对课程设置调整思路的分歧较大,较有代表性的有“完善内容”、“必要调整”和“另起炉灶”三种。课程设置的思路,应在坚持意识形态性、层次性和“少而精”三个原则的基础上,回答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不要学?学什么?怎么学?”三个问题。某一代表性方案中关于取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和文理科只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的论据,并不充分。

  • 标签: 硕士研究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程设置 理念
  • 简介:在教学中强化理论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环节,因为这是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是使大学生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在这一问题上,需要澄清几个似是而非的教育理念,厘清生动性与理论性、“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以及批判性与辩护性的关系。强化理论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是把历史和逻辑统一起来,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及其活力;把科学的思维方法与正确的价值导向结合起来,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和人格魅力;处理好教学体系与教材体系及具体政策的关系,善于从问题导入,“浅入深出”,抓住重点,“详略得当”,把握政策,注重阐述政策背后的实践依据和理论根据。

  • 标签: 思想政治理论课 理论思维能力 实效性
  • 简介:通过区分新时期思想解放的几个阶段,揭示其内在逻辑轨迹,以探索继续解放思想的目标和重点,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三次思想大解放”论或“第三次思想解放”论离开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无视三中全会后至80年代初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思想解放,以至对思想解放的历史进程的定位、对改革推进的评价、以及对思想解放实质的概括,都有可商榷之处。今天思考继续解放思想的着力点,依然要遵循历史和逻辑统一的原则,准确把握新的历史起点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并以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为中心,它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领域进一步改革的内容。

  • 标签: “三次思想大解放” 改革开放 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 简介:贯彻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当务之急,是吃透新教材的基本精神,积极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一是学习关于新课程方案的有关文件和中央领导关于教材编写的一系列批示精神,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和原则,以明确“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建设和教学的思路。二是加强对教材基本内容的研究,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同“98方案”两门课教材在结构安排、观点阐述、概念表述乃至叙述方法上的联系特别是区别,从而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三是在此基础上,通过转换教学基点.把握教学重心,促进教学语言的转换,完善教学手段,努力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 标签: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教材体系 教学体系
  • 简介: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要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必须将立足点移到“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来。这种“引导和帮助”,需要在“三观”教育的功能、途径和内容等问题上进行新的探索。“三观”教育的功能,是训练大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提供科学的理论思维方式,引导大学生确立对实践问题和社会矛盾的科学批判精神,帮助大学生思索人生、规划生活、塑造理想人格。“三观”教育的途径,是帮助大学生认清当代中国大局,引导大学生把握未来发展大势。而弘扬科学精神、培养人文精神,则是“三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题中应有之义。

  • 标签: “三观”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 简介:一任何学科的教学改革都应以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为总目标而设计,同样,新一轮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目标确定,首先要解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理论课教育目标的定位问题。理论课教育目标的正确定位,既要满足党和国家对新一代大学生思想理论素质的要求,又要考虑接受主体的内在要求,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理论课教育的接受度。因此,我们应该寻找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的契合点。从社会需求看,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四项原则为保障实现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作为潜在的先进生产力和开拓者、高层次的管理、建设人才以及与社会转型同步的跨世纪一代人,大学生能否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大局并把握中国发展大趋势,是党

  • 标签: 教学改革 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哲学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教育目标定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