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巴胺对变应性鼻炎(AR)小鼠嗅觉功能和嗅球炎性损伤的影响。方法利用卵清蛋白(OVA)构建AR小鼠模型,通过埋藏食物小球实验将其分为有嗅觉障碍(olfactory dysfunction,OD)组和无OD组。选择OD小鼠,再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经鼻给予OVA联合多巴胺(时间分别为第3、6、9、12 d)或OVA联合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相同处理时间)。采用埋藏食物小球实验评估小鼠嗅觉功能。HE和PAS染色后观察鼻黏膜嗜酸粒细胞、杯状细胞的数量,蛋白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或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嗅黏膜嗅觉标志蛋白(olfactory marker protein,OMP)的表达,以及嗅球中多巴胺重要的限速酶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胶质细胞标志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CD11b的表达。TUNEL染色检测嗅球的损伤情况。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R伴OD小鼠鼻黏膜具有AR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与AR不伴OD小鼠相比,AR伴OD小鼠嗅黏膜OMP的表达减少(F=26.09,P<0.05),嗅球中GFAP和CD11b的表达增加(F值分别为38.95和71.71,P值均<0.05),嗅球中TH表达减少(F=77.00,P<0.05)。经鼻给予多巴胺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小鼠发现食物小球时间,与对照模型组相比,多巴胺可下调嗅球中GFAP和CD11b的表达(F值分别为6.54和46.11,P值均<0.05),减少嗅球中凋亡细胞数量(F=25.64,P<0.05),但对鼻黏膜嗜酸粒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无显著影响(F值分别为36.26和19.38,P值均>0.05),对嗅黏膜OMP的表达亦无显著影响(F=55.27,P>0.05)。结论多巴胺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AR小鼠嗅觉功能,可能原因是抑制嗅球中胶质细胞的激活,减少嗅球细胞的凋亡损伤。

  • 标签: 多巴胺 变应性鼻炎 嗅觉障碍 胶质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M型瞬时受体电位通道8(melastatin-related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8,TRPM8)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和对照组中鼻甲黏膜组织中表达及表达差异,探讨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中TRPM8表达的意义。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鼻内镜手术患者51例,分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组17例、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组17例和对照组(单纯解剖上存在鼻中隔偏曲或鼻骨骨折的患者)17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18例,年龄为14~65(34.55±1.689)岁。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组患者组织(CRSwNP组取息肉组织、CRSsNP组取钩突组织和对照组取中鼻甲组织)中TRPM8的表达及分布。根据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分析TRPM8表达与CRSwNP患者术前CT Lund-Mackay评分、鼻部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量表评分的相关性;利用原代细胞培养及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鼻息肉上皮细胞及中鼻道上皮细胞中TRPM8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收取3组临床标本制备成组织匀浆后加入人鼻腔上皮细胞系和原代正常鼻黏膜上皮细胞中刺激24 h,随后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TRPM8蛋白表达。采用SPSS 23.0及GraphPad Prism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RSwNP组中TRPM8表达明显上调(t=6.852,P<0.05),同时蛋白主要表达在鼻黏膜上皮细胞中;CRSsNP组中TRPM8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0,P>0.05)。TRPM8表达与术前CT Lund-Mackay评分、VAS评分和SNOT-20均呈正相关(r=0.512,P<0.05;r=0.853,P<0.01;r=0.814,P<0.01);体外培养对照组中鼻道上皮细胞以及息肉上皮细胞后,检测发现息肉上皮细胞中TRPM8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上皮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45,P<0.05);相较于加入正常对照和慢性鼻窦炎组织匀浆而言,加入鼻息肉组织匀浆的人鼻腔上皮细胞系(RPMI 2650)细胞中TRPM8表达增高。结论TRPM8在鼻息肉上皮细胞中呈高表达且其表达量与患者VAS评分呈正相关,提示TRPM8可能参与鼻息肉发病过程中鼻黏膜上皮细胞调控的发病机制。

  • 标签: 鼻窦炎 鼻息肉 TRPM8 上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地常见变应原分布特征,为合理防治变应性鼻炎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冷光分析技术,对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行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筛查的1 19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测,其中,男性708例,女性482例。按年龄将受试患者分为0~6岁、7~17岁、18~50岁、51~80岁组。采用SPSS 23.0分析受试者年龄、性别以及季节等因素对变应原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最常见的变应原是粉尘螨阳性率为86.89%(1 034/1 190)。受试者中变应原组合数量以2种最为常见(46.47%,553/1 190)。男性和女性人群最常见的变应原均为粉尘螨(男性86.86%,615/708;女性86.93%,419/482)。但男性猫毛、德国蟑螂、牛奶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女性(P<0.05)。尘螨类变应原均在7~17岁组中阳性率最高,花粉类变应原在18~50岁组及51~80岁组中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季尘螨类变应原阳性率要高于夏季,猫毛阳性率在秋季最低,牧草阳性率在春季最高,而豚草阳性率在秋季最高。鸡蛋白、牛奶、蟹阳性率也存在季节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武汉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最常见变应原为粉尘螨,且尘螨类变应原在不同年龄组及不同季节均存在明显差异。花粉类及食物类变应原阳性率存在季节差异,提示吸入性及食物性变应原对武汉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诊疗及预防过敏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鼻炎, 变应性 变应原 免疫球蛋白E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耳内镜与显微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探讨耳内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于荆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接受Ⅰ型鼓室成形术的96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2组,一组耳内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耳内镜组),共52例(52耳),另一组显微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显微镜组),共44例(44耳)。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鼓膜修补成功率、术耳术前与术后的气骨导差。结果耳内镜组手术时间(50.5±11.2)min比显微镜组手术时间(88.3±12.1)min短(P<0.05)。术后随访3个月,耳内镜组鼓膜修补成功率为92.3%,显微镜组为9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耳内镜组术前气骨导差为(18.8±6.9)dB,术后为(10.2±1.7)dB(P<0.05)。显微镜组术前气骨导差为(17.9±7.2)dB,术后为(11.6±1.2)dB(P<0.05)。两组术后气骨导差较术前均有明显缩小,但术后气骨导差的差异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镜组与显微镜组相比,耳内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更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平均出血量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内窥镜检查 显微镜检查 鼓室成形术 耳内镜手术
  • 简介:摘要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甲状腺癌的分子发病机制有待明确。其表观遗传变化是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机制方面研究的热点。为进一步揭示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了解其预后及遗传性控制等。本文对甲状腺癌中发现的主要表观遗传学变化的研究进展、甲状腺癌表观遗传治疗策略等进行综述。

  • 标签: 甲状腺癌 表观遗传修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PD-L2在变应性鼻炎(AR)中的表达及其对AR免疫偏移的调控作用。方法收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因鼻腔高反应症状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就诊,或因鼻中隔偏曲住院行鼻中隔矫正手术的82例患者,男42例,女40例,年龄14~38岁。收集相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液、下鼻甲黏膜标本。根据临床表现、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变应原筛查特异性IgE(sIgE)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AR组和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鼻黏膜中PD-1及配体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PD-1+CD4+T细胞、PD-L1+髓样树突状细胞(mDCs)、PD-L2+mDCs及Th2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总IgE、PD-1及配体分泌型(sPD-1、sPD-L1、sPD-L2)的表达水平。正态分布或经Ln转换后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或Pearson相关,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R组鼻黏膜中免疫细胞表面PD-1及其配体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AR组外周血中PD-1+CD4+T细胞、PD-L1+mDCs、Th2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5.24±6.45)%比(8.71±5.33)%,(8.79±2.01)%比(5.74±2.90)%,(7.89±1.95)%比(2.52±1.34)%,P值均<0.05],两组PD-L2+mDCs比例无明显差异。PD-1+CD4+T细胞比例与AR病情总体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血清总IgE、sIgE浓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1、0.541、0.608,P值均<0.05),PD-L1+mDCs比例与AR病情总体VAS评分、sIgE浓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4、0.563,P值均<0.05),Th2细胞比例与PD-L1+mDCs、PD-1+CD4+T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8、0.623,P值均<0.05)。AR组sPD-1、sPD-L1及总IgE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4.40±1.01) pg/ml比(3.79±1.21) pg/ml、(3.88±0.25) pg/ml比(3.57±0.23) pg/ml、(6.34±1.38) ng/ml比(4.89±1.10) ng/ml,P值均<0.05],sPD-L2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发现sPD-L1与总IgE、sIgE浓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0.45,P值均<0.05)。结论AR患者外周血及鼻黏膜组织中免疫细胞表面均高表达PD-1及PD-L1,AR患者外周血中sPD-1及sPD-L1表达水平升高,PD-1/PD-L1信号通路可通过诱导Th2型免疫反应促进AR炎性反应。

  • 标签: 鼻炎,变应性 程序性死亡受体1 树突状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