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Harris评分、ADL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arris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患者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可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髋关节功能的同时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借鉴。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围手术期护理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骨折患者术前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7月— 2017年10月西安交通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218例股骨转子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5例,女133例;年龄32~102岁[(76.0±11.9)岁]。213例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4例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术,1例接受外固定术。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进行双下肢深静脉超声判断DVT的发生情况。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远端血栓、近端血栓和混合血栓。根据术前和术后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血栓组[术前82例(37.6%),术后128例(58.7%)]和非血栓组[术前136例(62.4%),术后90例(41.3%)]。分别记录术前及术后DVT的部位及转归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栓形成相关危险因素评估,包括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止血带时间、输血量、失血量、输液量、引流量及血清学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术前DVT发生率为37.6%,术后DVT发生率上升到58.7%,血栓类型以远端DVT为主,分别占术前和术后深静脉血栓的86.6%和90.6%,术后有2.8%的远端DVT延伸至腘静脉以上,23.4%的患者在术前没有血栓形成,而在术后出现远端、近端或混合DVT(分别为22.0%、0.5%和0.9%)。没有发生致命性肺栓塞。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栓组与术前无血栓组在年龄、性别、骨折侧别、合并其他疾病、体重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入院D-二聚体和入院C-反应蛋白(CRP)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至住院时间和骨折至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栓组与术后无血栓组在年龄、性别、骨折侧别、合并其他疾病发病率、体重指数、住院时间、ASA分级、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输血量、失血量、输液量、引流量、入院时D-二聚体和入院时CRP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至入院时间、骨折至手术时间、术前D-二聚体、术后1 d D-二聚体,术后5 d D-二聚体水平和术后5 d CRP等方面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折至入院时间(OR=1.137,95%CI 1.002~1.290,P<0.05)和术后1 d D-二聚体(OR=1.087,95%CI 1.033~1.142,P<0.05)与术后DVT显著相关。结论对于股骨转子骨折患者,血栓类型以远端DVT为主,骨折至住院时间是术前和术后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骨折至手术时间是术前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干预(早期入院和早期手术)可能会降低DVT的发生率。

  • 标签: 股骨骨折 静脉血栓形成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肱骨髁骨折应用中医手法配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64例肱骨髁骨折患者。参照组32例:应用中医手法治疗。观察组32例:应用中医手法联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肱骨髁骨折应用中医手法联合中药内服外用的方法,效果理想,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度,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医手法 肱骨髁间骨折 中药内服外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的临床研究。方法:跟踪2019年8月-2020年8月,被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患者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及对比组,每组各40例。对比组实施传统护理干预,实验组在传统护理治疗下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的舒适度和疼痛感进行评分以及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做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数据对比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感和舒适度的评分显著高于对比组(P

  • 标签: 老年人骨折 髋部关节骨折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锁骨骨折患者,均采用克氏针加钢丝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案,观察其治疗效果以及随访1~9个月愈合情况。 结果:采用内固定手术的治疗有效率为98.83%,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术后随访结果均已治愈,恢复良好。 结论:克氏针加钢丝内固定手术治疗锁骨骨折效果良好,且手术创面小,出血量较小,感染性较低,且内固定稳定性良好,是治疗锁骨骨折的优先选择方案。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锁骨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后愈合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2018年 8月~ 2019年 7月我院接收并诊治的骨折后愈合不良患者 193例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研究组 97例与对照组 9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西医内固定,选择合适的固定物,采用轴心固定,术后指导患者采用正确方式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中药汤剂进行治疗。治疗 4个月后,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 4个月,经 X线检查等方法可得,研究组愈合率( 89.7%)明显高于对照组( 41.7%),且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研究组治疗 1个月后、 2个月后、 3个月后、 4个月后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结论 在西医内固定、功能个锻炼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辅助治疗骨折后愈合不良,有利于骨折后尽快恢复,临床疗效明显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愈合不良是一条有效、可行的治疗骨折后愈合不良的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骨折后;愈合不良;治疗    愈合不良是骨折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骨科临床治疗的难题之一 [1]。预防骨折后愈合不良对于骨折患者的恢复及保证日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主要采用再次固定的方法来治疗骨折后愈合不良 [2],临床疗效不尽人意,本次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骨折后愈合不良并探讨其临床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自 2018年 8月~ 2019年 7月接收并诊治的骨折后愈合不良患者 193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 X线确诊,且符合以下标准:骨折部位有纵向叩击疼痛或按压痛,骨折后愈合时间超出同类型骨折正常愈合时间,无骨端硬化现象。其中胫骨骨折 87例,股骨干骨折 36例,尺骨骨折 18例,肱骨骨折 34例,锁骨骨折 18例。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所有骨折后愈合不良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 97例,其中男 79例,女 18例;年龄 19~ 61岁,中位年龄( 38.5±1.4)岁;其中单纯性骨折、粉碎性骨折例数分别为 27、 70例,内固定松动、内固定折断例数分别为 62、 35例。对照组 96例,其中男 79例,女 17例;年龄 19~ 61岁,中位年龄( 38.7±1.6)岁;其中单纯性骨折、粉碎性骨折例数分别为 27、 69例,内固定松动、内固定折断例数分别为 62、 3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西医内固定,选择合适的固定物,采用轴心固定,术后指导患者采用正确方式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处方组成:川断 10g、川芎 10g、穿山甲 5g、丹参 15g、当归 10g、地龙 12g、力参 5g、杞果 10g、补骨脂 12g、骨碎补 12g、红花 10g、黄芪 20g、肉苁蓉 12g、桃仁 15g、粉三七 3g(冲)、怀牛膝 8g、土元 10g、甘草 10g、自然铜 9g、鹿角胶 9g(烊化),水煎服, 1剂 /d。治疗 4个月后,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治疗有效率。     1.3疗程判定标准 ①愈合: 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大量骨痂生长,无纵向叩击痛或压痛,无骨折端异常活动;②有效: X先骨折线轻度模糊、少量或中等量骨痂生长,纵向叩击痛或压痛减轻;③无效: X线片显示骨折线无改善或不愈合,纵向叩击痛或压痛等症状无缓解。总有效率 =显效率 +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得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 SPSS19.0进行处理,采用 χ2检验对所得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以率( %)的形式表示,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用 P<0.05表示。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治疗 4个月,经 X线检查等方法可得,研究组愈合率( 89.7%)明显高于对照组( 41.7%),且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     2.2治疗后不同时间治疗总有效率 研究组治疗 1个月后、 2个月后、 3个月后、 4个月后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     3 讨论    骨折后愈合不良是骨折尤其是大局部软足这挫伤严重时常见并发症 [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治疗方法不当、原发性创伤严重、功能锻炼不当、内固定材质差等均可导致骨折后愈合不当 [4],故临床上常采用再次固定、指导正确的功能锻炼方式等措施治疗骨折后愈合不当。中医认为 [5],血瘀、气血运行不畅等病理原因是导致骨折后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故临床治疗应在内固定、功能锻炼等的基础上,加强对淤血的治疗,且重视健脾补肾,使骨有所养,精有所充。本次研究所用中药汤剂,黄芪可补脾益气,枸杞、肉苁蓉可补肾壮阳、补肝益肾,自然铜、骨碎补可补肝肾、行血脉,桃仁、三七可活血化瘀,当归可补血养精、活血止痛,甘草可健脾理气,诸药联合应用,用于治疗骨折后愈合不良具有明显疗效,与内固定、功能锻炼相结合,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    本次研究结果证实,在西医内固定、功能个锻炼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辅助治疗骨折后愈合不良,有利于骨折后尽快恢复,临床疗效明显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愈合不良是一条有效、可行的治疗骨折后愈合不良的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马雯雯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临床效果分析 [J].浙江中医学学报, 2012, 27( 3): 32-33.     [2]陈艺文 .中医辅助治疗骨折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临床疗效观察 [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26( 7): 304-305.     [3]韩明明 .中药汤剂辅助治疗骨折后愈合不良的临床实用价值剖析 [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0, 15( 6): 392-395.     [4]姚永胜 .中药汤剂治疗骨折手术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临床效果分析 [J].中医药导报, 2013, 24( 6): 315-316.     [5]郑一玮 .综合治疗骨折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临床经验探讨 [J].实用骨科学, 2012, 29( 12): 443-445.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后愈合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2018年 8月~ 2019年 7月我院接收并诊治的骨折后愈合不良患者 193例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研究组 97例与对照组 9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西医内固定,选择合适的固定物,采用轴心固定,术后指导患者采用正确方式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中药汤剂进行治疗。治疗 4个月后,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 4个月,经 X线检查等方法可得,研究组愈合率( 89.7%)明显高于对照组( 41.7%),且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研究组治疗 1个月后、 2个月后、 3个月后、 4个月后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结论 在西医内固定、功能个锻炼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辅助治疗骨折后愈合不良,有利于骨折后尽快恢复,临床疗效明显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愈合不良是一条有效、可行的治疗骨折后愈合不良的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骨折后;愈合不良;治疗    愈合不良是骨折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骨科临床治疗的难题之一 [1]。预防骨折后愈合不良对于骨折患者的恢复及保证日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主要采用再次固定的方法来治疗骨折后愈合不良 [2],临床疗效不尽人意,本次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骨折后愈合不良并探讨其临床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自 2018年 8月~ 2019年 7月接收并诊治的骨折后愈合不良患者 193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 X线确诊,且符合以下标准:骨折部位有纵向叩击疼痛或按压痛,骨折后愈合时间超出同类型骨折正常愈合时间,无骨端硬化现象。其中胫骨骨折 87例,股骨干骨折 36例,尺骨骨折 18例,肱骨骨折 34例,锁骨骨折 18例。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所有骨折后愈合不良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 97例,其中男 79例,女 18例;年龄 19~ 61岁,中位年龄( 38.5±1.4)岁;其中单纯性骨折、粉碎性骨折例数分别为 27、 70例,内固定松动、内固定折断例数分别为 62、 35例。对照组 96例,其中男 79例,女 17例;年龄 19~ 61岁,中位年龄( 38.7±1.6)岁;其中单纯性骨折、粉碎性骨折例数分别为 27、 69例,内固定松动、内固定折断例数分别为 62、 3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西医内固定,选择合适的固定物,采用轴心固定,术后指导患者采用正确方式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处方组成:川断 10g、川芎 10g、穿山甲 5g、丹参 15g、当归 10g、地龙 12g、力参 5g、杞果 10g、补骨脂 12g、骨碎补 12g、红花 10g、黄芪 20g、肉苁蓉 12g、桃仁 15g、粉三七 3g(冲)、怀牛膝 8g、土元 10g、甘草 10g、自然铜 9g、鹿角胶 9g(烊化),水煎服, 1剂 /d。治疗 4个月后,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治疗有效率。     1.3疗程判定标准 ①愈合: 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大量骨痂生长,无纵向叩击痛或压痛,无骨折端异常活动;②有效: X先骨折线轻度模糊、少量或中等量骨痂生长,纵向叩击痛或压痛减轻;③无效: X线片显示骨折线无改善或不愈合,纵向叩击痛或压痛等症状无缓解。总有效率 =显效率 +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得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 SPSS19.0进行处理,采用 χ2检验对所得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以率( %)的形式表示,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用 P<0.05表示。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治疗 4个月,经 X线检查等方法可得,研究组愈合率( 89.7%)明显高于对照组( 41.7%),且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     2.2治疗后不同时间治疗总有效率 研究组治疗 1个月后、 2个月后、 3个月后、 4个月后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     3 讨论    骨折后愈合不良是骨折尤其是大局部软足这挫伤严重时常见并发症 [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治疗方法不当、原发性创伤严重、功能锻炼不当、内固定材质差等均可导致骨折后愈合不当 [4],故临床上常采用再次固定、指导正确的功能锻炼方式等措施治疗骨折后愈合不当。中医认为 [5],血瘀、气血运行不畅等病理原因是导致骨折后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故临床治疗应在内固定、功能锻炼等的基础上,加强对淤血的治疗,且重视健脾补肾,使骨有所养,精有所充。本次研究所用中药汤剂,黄芪可补脾益气,枸杞、肉苁蓉可补肾壮阳、补肝益肾,自然铜、骨碎补可补肝肾、行血脉,桃仁、三七可活血化瘀,当归可补血养精、活血止痛,甘草可健脾理气,诸药联合应用,用于治疗骨折后愈合不良具有明显疗效,与内固定、功能锻炼相结合,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    本次研究结果证实,在西医内固定、功能个锻炼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辅助治疗骨折后愈合不良,有利于骨折后尽快恢复,临床疗效明显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愈合不良是一条有效、可行的治疗骨折后愈合不良的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马雯雯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临床效果分析 [J].浙江中医学学报, 2012, 27( 3): 32-33.     [2]陈艺文 .中医辅助治疗骨折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临床疗效观察 [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26( 7): 304-305.     [3]韩明明 .中药汤剂辅助治疗骨折后愈合不良的临床实用价值剖析 [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0, 15( 6): 392-395.     [4]姚永胜 .中药汤剂治疗骨折手术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临床效果分析 [J].中医药导报, 2013, 24( 6): 315-316.     [5]郑一玮 .综合治疗骨折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临床经验探讨 [J].实用骨科学, 2012, 29( 12): 443-445. 

  • 标签:
  • 简介: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早期肢体肿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 60例骨折后肢体肿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例,对照组采用静滴七叶皂苷钠、抬高患肢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双柏散外敷及桃红四物汤口服,对两组肢体肿胀改善程度、疼痛改善情况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肢体肿胀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疼痛改善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 96.7%)明显高于对照组( 83.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减轻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有利于骨折的后续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双柏散;桃红四物汤;    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是骨科常见的临床症状,如不及时处理,会给患者的预后带来诸多并发症 [1]。肿胀不仅会使疼痛加剧,同时延长了手术干预时间,增加术后感染、皮肤坏死、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严重者还可引起筋膜室综合征 [2]。因此,尽快消除肿胀对骨折患者的不利影响尤为重要。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早期肢体肿胀,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四肢闭合性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 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例。对照组男 16例,女 14例;年龄 20~ 72岁,平均( 41. 4±11.9)岁;骨折部位:股骨近端骨折 12例,桡骨远端骨折 9例,肱骨近端骨折 2例,胫腓骨骨折 4例,跟骨骨折 3例。治疗组男 18例,女 12例;年龄 18~ 75岁,平均( 45.6±12.8)岁;骨折部位:股骨近端骨折 13例,桡骨远端骨折 8例,肱骨近端骨折 3例,胫腓骨骨折 4例,跟骨骨折 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卧床为主,患肢采用石膏托或骨牵引制动,并适当抬高患肢。对照组予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 10mg/支;国药准字: H20003240) 10mg静脉滴注,每日 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双柏散外敷及桃红四物汤口服。①双柏散外敷。组方:黄柏 100g,大黄 200g,泽兰 100g,侧柏叶 200g,薄荷 100g。上药混匀,烘干,研细末。用时将双柏散倒进容器内,倒入适量蜜糖,再加入适量温水,调成糊状,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纸,用药膏刀将所需药物均匀摊平于棉纸上,厚度为 1~ 2cm,厚薄应均匀,外敷于肿胀最明显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每次 4~ 6 h,每日 1次;②桃红四物汤口服。组方:桃仁 15 g,红花 10 g,当归 20 g,川芎 20 g,赤芍 10 g,熟地 10 g。换为等剂量颗粒剂, 400 mL温开水冲服,日 1剂。两组均以 7 d为 1个疗程。     1.3 疗效观察     1.3.1 观察指标 测量治疗前及治疗后 3 d、 5 d、 7 d患肢骨折肿胀处的周径及相应位置正常肢体周径,计算周径差。参照数字等级评定量表( Numeric Rating Scales, NRS) [3]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 7 d患者疼痛程度,用 0~ 10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 0为无痛, 1~ 3为轻度疼痛, 4~ 6为中度疼痛, 7~ 9为重度疼痛, 10为剧痛。通过询问患者疼痛的程度,让患者标出最能代表疼痛程度的数字。     1.3.2 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4]进行评价。显效:肿胀程度前后肢体对比差值≤ 0.2 cm,并且在 3d以内消肿,恢复原样;有效:肿胀程度前后肢体对比差值在 0.4~ 0.8 cm,在 3~ 6 d消肿;无效:肿胀程度前后肢体对比差值≥ 0.9 cm,消肿时间超过 6 d。总有效率 =(有效例数 +显效例数) /总例数 ×100.0%。     2 结果     2.1 两组肿胀消退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前周径差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第 3天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善( P>0.05);治疗后第 5、 7天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 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前后周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 NR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 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7 d,两组 NR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 P<0.05),治疗组 NRS评分优于对照组( P<0.05)。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96.7%,高于对照组的 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组 2例出现轻微的皮肤瘙痒反应,无明显红疹,未予特别处理,症状可自行消失;对照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骨折早期肿胀当属中医学“骨伤”、“筋伤”范畴。《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云:“气伤痛,形伤肿”、“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气血两伤,多肿痛并见。《普济方 ·折伤门》也记载:“若因伤折,血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瘀积不散,则为肿、为胀”。薛已所著《正体类要》序中述:“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这说明人体一旦遭受损伤,则早期经脉受损,气机失调,血不循经溢于脉外,离经之血瘀滞于肌肤腠理,而发为肿;瘀血聚集,经脉循行不畅,而发为痛,其主要病机是气滞血瘀,筋脉受损。故唐容川《血证论》认为损伤之症,专从血论是骨折早期辨证论治的基础。 现代医学认为,骨折会造成局部血管不同程度的损伤,人体产生应激反应,多种凝血因子被激活,血小板大量聚集,并大量释放酶类、血管活性物质及生长因子等,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炎症反应。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调查了解近三年来本院老年性高血压的发病特点,为今后更加规范、合理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自制调查表,对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在本院住院的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的病史、体检及各项医技检查结果进行登记、汇总、分析。结果 老年病科和综合内科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86例,男48例,女38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91岁,平均年龄(69.3±3.6)岁,按最新高血压指南分为1级高血压37例,2级高血压49例,多数患者均有靶器官损害,同时有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结论 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降压药使用应个体化、小剂量、单药开始,降压的目标原则上应将血压降到患者的最大耐受水平,同时兼顾其他基础疾病和并发症。

  • 标签: 老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并发症,降压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椎管内麻醉患者术中脑氧饱和度对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10月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60岁以上ASA Ⅰ~Ⅲ级椎管内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64例,随机分为脑氧饱和度(rSO2)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每组32例。干预组于术中采取如唤醒等干预措施,使rSO2值维持在基础值的89%以上,绝对值在50以上;非干预组在术中仅监测脑氧饱和度而不予干预。于术后1和4 d采用ISPOCD推荐的复合Z分法评估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结果干预组术中rSO2下降均未超过11%,非干预组有26例下降,其中10例下降超过11%(P<0.05)。术后1和4 d,干预组POCD发生率均低于非干预组(P<0.05)。结论围术期对rSO2进行适时适度干预可以改善术后认知功能,降低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 标签: 认知功能障碍 麻醉 脊椎 血氧测定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基于混合模式同质化培训背景下的全国52所医院护士对老年人皮肤损伤知识掌握程度的现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1月选取全国52所医院的1 067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老年人皮肤损伤知识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对护士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共发放问卷1 067份,回收有效问卷1 067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结果1 067名护士压力性损伤、失禁相关性皮炎、皮肤撕裂伤、皮肤干燥症知识得分分别为(95.66±7.37)、(95.65±9.15)、(91.37±15.45)、(87.67±15.91)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医院等级是护士压力性损伤、皮肤撕裂伤、失禁相关性皮炎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学历是护士皮肤撕裂伤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职称是护士压力性损伤、失禁相关性皮炎、皮肤干燥症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各级医院需要加强对护士进行老年人皮肤干燥症和皮肤撕裂伤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培训,尤其需要注重加强对基层医院、初级职称和学历较低护士的相关知识培训。

  • 标签: 老年人 皮肤损伤 护士 现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