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头癣是由皮肤菌感染头皮及头发所致的传染性疾病。根据致病菌种和宿主反应及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白癣、黑点及黄癣。近30a来,城乡人口大量频繁流动、城市宠物盛行,使亲动物性皮肤菌感染增多,特别是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由于不同机体的反应性和致病菌种的特殊性、患者自行用药或者不正规治疗,造成的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使其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现就其难点初步分析如下。

  • 标签: 脓癣 诊断 治疗
  • 简介:报道1例由引起的急性丹毒样菌疹。患者女,68岁,因头皮多发性脓肿伴四肢肿痛入院。头发及痂真菌直接镜检阳性,真菌培养为犬小孢子菌。经口服伊曲康唑等药物治疗皮疹基本消退。

  • 标签: 脓癣 癣菌疹 伊曲康唑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儿男,3岁因“头部红色皮疹伴流脓1个月”来我院门诊就诊,患儿母亲述1个月前因接触狗舌头皮开始出现红色斑块,之后皮疹池围逐渐扩大并开始出现流脓现象,在当地医院就诊,曾系统给予抗生素(具体不洋)、外用“鱼石脂软膏”等药物治疗,皮疹木见明显好转,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门诊。患儿一般健康状况良好。父母无手、足病史,家中及四邻无类似患者。

  • 标签: 粉小孢子菌 脓癣 病例报告
  • 简介:菌肉芽肿,是由须菌侵入皮肤真皮导致的一种浅部真菌的深在感染。也称为Majocchi肉芽肿,毛囊周围肉芽肿,临床上较少见。作者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须癣毛癣菌 肉芽肿 特比萘芬
  • 简介:目的报道2例误诊为头皮脓肿经长期抗生素及植皮治疗失败的须菌所致的病患者,分析脓肿和的鉴别要点。方法例1为9岁男童,头皮外伤后脓肿、溃疡28d,经抗生素治疗无效,行植皮术后5d再发生脓肿溃疡。取皮损处断发行10%KOH涂片镜检、培养,发现并分离出致病真菌,沙堡弱琼脂培养基上呈白色粉状菌落,可使含尿素培养基变红,即尿素酶试验阳性,小培养见螺旋菌丝及分隔棒状大分生孢子,鉴定为须菌。例2为8岁女童,头顶脓肿、溃疡24d,抗感染治疗不愈而接受植皮,术后7d再发性丘疹。从皮损处标本中发现、分离出致病真菌,经上述方法鉴定为须菌。结果2例患者结合真菌学检查和临床表现确诊为,予伊曲康唑100mg/d内服近2个月皮损均痊愈,但供皮区遗留瘢痕和色素改变。结论真菌病原学检查是避免误诊的关键,伊曲康唑内服治疗有效、安全。

  • 标签: 脓癣 须癣毛癣菌 脓肿 误诊
  • 简介:目的了解近19年间上海地区的发病情况、病原菌及其变迁。方法选取头皮屑及头发真菌直接镜检阳性和(或)真菌培养为皮肤菌者,记录其临床表现、感染方式及动物接触史等。结果头癣患者1009例,其中男性437例,女性572例;年龄20d-93岁,平均10.44岁;114例(11.30%),其中男性44例,女性70例。年龄20d~68岁,平均10.60岁,5~10岁最多见(45.61%),其次为5岁以下儿童(31.58%)。感染方式:发内型48例,发外型66例。真菌培养阳性的95例,其中犬小孢子菌29例(30.53%)、紫色毛菌21例(22.11%)、须菌19例(20.00%)、红色毛菌15例(15.79%)、断发毛菌7例(7.37%)、石膏样小孢子菌4例(4.21%)。的发病呈上升趋势,须尤为显著。结论上海地区主要发生于10岁以内儿童,犬小孢子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发外型感染较发内型多见。

  • 标签: 头癣 脓癣 皮肤癣菌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汉麻织物、含纳米银锦纶纤维织物和无机银抗菌整理后棉布对红色毛菌、须菌生长的影响,探讨抗菌织物对皮肤菌的抑制作用。方法制备红色毛菌、须菌的菌悬液,分别接种于上述抗菌织物,并紧贴在PDA培养基表面培养,每12h观察菌落形态及大小,根据菌落平均直径绘制生长曲线。结果三种抗菌织物上24h内均未见菌落生长。①汉麻布样上,红色毛菌和须菌菌落直径分别在36-84h、36-72h时间区间内小于棉布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之后与棉布组渐趋一致。②含纳米银锦纶织物上,在36-108h内红色毛菌菌落直径小于棉布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120h时已无显著差异(P〉0.05),须菌在48h后才开始生长,在60-108h区间内菌落直径小于棉布对照(P〈0.05)。③无机银抗菌整理后棉布样上,红色毛菌和须菌分别在48h和60h后才开始生长,在120h以内两种皮肤菌菌落直径均小于棉布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三种抗菌织物与棉布相比较,在一定时间区间内,均可显著抑制红色毛菌和须菌的生长,尤其是经无机银抗菌整理后棉布的抑菌更有效和持久。

  • 标签: 纺织品 汉麻 皮肤真菌病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汉麻、亚麻和苎麻对须菌生长的影响,探讨麻类织物对浅部真菌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采用振荡法。将3种麻类织物分别与须菌混合培养,对照组为棉布组,3d后分别取培养液稀释5倍后涂布培养皿,计算各自的菌落数和抑菌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麻类织物组菌落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棉布组(P〈0.01),3种麻类织物对须菌的抑菌率均高于60%,但3种麻类织物的抑菌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1)。结论3种麻类织物均可显著抑制须菌的生长,麻类织物有可能用来预防由须菌引起的足、股癣等浅部真菌病。

  • 标签: 汉麻 亚麻 苎麻 须癣毛癣菌 振荡法
  • 简介:目的探讨面的临床特点,误诊分析,诊断治疗。方法选择有病史记录的面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作真菌镜检,部分患者加真菌培养;根据皮损的表现,给予单纯外用抗真菌药膏或外用加口服联合治疗。结果64例中初次诊断面25例,外院或本院第1次误诊,复诊诊断面39例,64例中难辨认15例。结论面易误诊,对于疑似面的患者一定要作真菌镜检或培养以明确诊断,并给予规范化治疗。

  • 标签: 面癣 临床分析 误诊 治疗
  • 简介:目的报道病程30余年、由紫色毛菌感染所致成人黑点1例。方法对头发及鳞屑标本进行多次真菌直接镜检和培养,对病原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鉴定为紫色毛菌。体外药敏试验该菌对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敏感。结论本病例证实为紫色毛菌感染导致黑点,患者经口服伊曲康唑和局部治疗痊愈。

  • 标签: 黑点癣 紫色毛癣菌 伊曲康唑
  • 简介:目的对临床上分离自人(36株)及狐狸(5株)的须菌菌株进行新的分类系统鉴定,并检测传统的分类方法是否能满足临床鉴定需要。方法①观察原鉴定为须菌菌株在沙氏培养基、1%蛋白胨培养基、溴甲酚紫乳固体葡萄糖琼脂培养基(BCP-MSG)和显微镜下形态学及尿素酶、毛发穿孔等生理学试验表现。②通过ITS区段和LSU区段分子生物学序列分析进行新的分类系统的菌种分型,并对传统形态学和生理学鉴定方法进行检测。结果①41株须菌形态学及生理学试验符合须菌(38株)和红色毛菌(3株)菌落的特点。②ITS区段序列分析发现ITS区段能将须菌和红色毛菌准确的鉴定到种,但无法明确其种内分型;而LSU区段序列分析可对36株(36/38)须菌有性型做出明确的鉴定。结论传统实验室鉴定方法仍具有其有效性及可靠性。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临床分离的须菌皆为指(趾)间毛菌(38/38),而LSU区段的序列分析鉴定狐狸源性菌株皆属于本海姆节皮菌,有别于大多数人源性菌株有性型为万博节皮菌,对于须菌的菌种鉴定更优于ITS区段,但分子生物学试验还需结合形态学的观察,才能够对菌种做出正确的鉴定。

  • 标签: 须癣毛癣菌 鉴定 分子生物学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因躯干部皮损逐渐增多半年,于2004年12月5日来本院就诊。半年前患者发现躯干部出现点状红褐色皮损,微痒.未予诊治.之后皮损逐渐增多。发病以来,患者饮食、睡眠可.二便如常。既往体健.无家族史。体格检查:躯干部皮肤散在性分布多数与毛囊一致的红褐色扁平丘疹,直径于0.5cm左右.有光泽.细屑不明显:

  • 标签: 花斑癣 组织病理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寻求治疗足的较好方法。方法将临床已确诊的足患者随机分3组。治疗组:口服特比萘芬的同时,外用雷锁辛溶液。对照组1:口服特比萘芬。对照组2:外用雷锁辛溶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治愈率为93.33%,真菌清除率为96.67%;对照组1总有效率为93.33%,治愈率为86.67%,真菌清除率为90.00%;对照组2总有效率为75%,治愈率为50%,真菌清除率为65%。临床治愈率和真菌清除率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05)。结论联合疗法治疗足具有起效快、疗效高、复发率低、患者依从性好的优点。

  • 标签: 足癣 联合疗法 疗效
  • 简介:患者男,57岁。面部红斑、丘疹、唇部疱灼痛2个月余。曾口服和外用多种中药治疗无效且呈加重趋势。取皮屑、胡须镜检见大量真菌菌丝,培养见棒状分隔大分生孢子、葡萄串状小分生孢子。尿素酶实验阳性、毛发穿孔实验阳性,鉴定为须菌。经内服伊曲康唑胶囊和外用盐酸布替萘芬乳膏治疗10d后病情好转,2个月后皮损消退。复查真菌阴性。

  • 标签: 须癣 体癣 须癣毛癣菌
  • 简介:目的探求足彻底治愈的最佳途径。方法将临床已确诊的足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①特比萘芬试验组。②伊曲康唑试验组。③氟康唑试验组。④咪康唑霜试验组。每组分别设对照组。试验组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同时,要求从治疗之日起采取预防真菌再感染的措施,如更换新鞋、袜及鞋垫,不与他人共用浴具等生活用品。对照组除应用抗真菌药物外,其他无特殊要求。结果4个试验组的治愈率(停药2周后)分别比4个对照组的治愈率(停药2周后)各提高27.1%、24.8%、26.6%、25.5%,经统计学处理,各组的x^2值均〉3.841,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利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同时,改变皮损周围真菌的生存环境,是足彻底治愈的关键所在。

  • 标签: 足癣 治疗 环境
  • 简介:是皮肤菌引起的足部真菌感染,中医称之为“脚湿气”。近年来中医治疗足疗效明显,取得一定进展。该文就有关中医外治方法及其疗效评价进行概述。

  • 标签: 足癣 中医 外治法
  • 简介:在临床中应用中药净散药液浸泡治疗足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探讨其治疗足的作用机理,我们采用试管内药基法研究了中药净散抗真菌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中药 癣净散 真菌 足癣
  • 简介:2012版手癣和足诊疗指南发表已5年,该指南为全国皮肤科医生在手足的诊治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指导,应国内专家和学者的要求,经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真菌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真菌学亚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真菌学组部分专家依据近年来该领域新的研究进展和新的临床证据,经反复讨论和修改,将2012版手癣和足诊疗指南修订成文如下,供国内同行参考.参加本指南修订的专家为(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顾军、李春阳、李福秋、李若瑜、刘维达、吕雪莲、冉玉平、席丽艳、王爱平、温海、章强强、朱敏、朱红梅(执笔).

  • 标签: 手癣 足癣 诊断 治疗 指南
  • 简介:皮肤菌又称皮肤丝状真菌,有下列三属(见表1),都只侵犯体表角化组织(皮肤、毛发、指甲和染菌物体而感染。1毛菌属1.1红色毛菌直接镜检皮屑及甲屑,分支、分隔的菌丝有时可断裂或关节孢子状。毛发:发外型感染表现为发外孢子排列成串;少数为发内型感染,孢子在发内排列成链状。毛发穿孔试验阴性。

  • 标签: 皮肤癣菌 特征 鉴定
  • 简介:目的比较液基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对临床常见皮肤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应用Rosco纸片扩散法和微量液基法(参考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推荐的M38-P方案修改方案)测定临床分离的40株皮肤菌(包括红色毛菌、须菌、犬小孢子菌及絮状表皮菌)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康唑和特比萘芬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应用Rosco纸片扩散法,大部分菌株在7—9d时可读到清晰的结果。Rosco纸片扩散法和微量液基法结果中,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一致性较好,氟康唑较差。结论Rosco纸片扩散法操作简单,可选择用于皮肤菌对某些抗真菌药的药敏试验。

  • 标签: 皮肤癣菌 药物敏感 ROSCO纸片扩散法 微量液基稀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