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全面提高气象后勤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快气象后勤人才队伍体系建设,是新时期气象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以陕西省气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为例,探讨如何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对特定条件下的人力进行组织、培训与管理,侧重分析了陕西省气象局后勤服务中心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相应改革对策。

  • 标签: 气象后勤 人力资源 管理
  • 简介:1概况2012年10月1—5日,第15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高性能计算在气象中的应用研讨会(The15thECMWFWorkshopOnHighPerformanceComputinginMeteorolo—gY)在英国里丁召开。该研讨会由ECMWF主办,每两年召开一次,已成为气象高性能计算领域最有影响的国际会议之一。来自ECMWF、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

  • 标签: 高性能计算机 ECMWF 气象 应用 中期天气预报 国际会议
  • 简介:趁铁杉还没有因为猛烈进犯的昆虫和气候变化而消失,研究人员希望科学家和在校生能够提供帮助,从这些美丽的常青树上采集年轮资料。"这有点像跟时间赛跑——我们不想失去这种有关过去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变化的天然信息库。"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树木年轮研究人员AmyHessl说。Hessl是"铁杉遗产项目(HeLP)"的创办人之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讲,HeLP起源于Hessl的后院。多年来,Hessl听到过人们的谈论:生长于佐治亚州直至加拿大一带的东部铁杉正在因为一种吸食树液的昆虫而死亡,这种昆虫叫做铁杉球蚜(Adelgstsugae)。

  • 标签: 铁杉球蚜 气候信息 气候变化 研究人员 树木年轮 生态系统
  • 简介:干旱灾害是甘肃省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以甘肃省1990~2010年的干旱受灾面积和播种面积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模糊数学方法,建立甘肃省农业旱灾风险分析模型,对甘肃省农业旱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旱灾受灾指数在22%时的旱灾受灾概率最大,超过80%的旱灾受灾可能性就很小;旱灾风险值显示,农业旱灾受灾指数〉10%~20%时的风险概率为1~1.6a一遇,农业旱灾受灾指数〉50%时的风险概率为12.2a一遇,呈现出干旱发生周期短、发生频率高的特点,这说明甘肃省的农业旱灾出现频率高,发生周期短,灾情不容忽视。研究结果增加了对甘肃省农业旱灾的认识,对地区防灾减灾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信息扩散 旱灾 风险分析 甘肃省
  • 简介:利用计算编程和信息处理技术,开发榆林市184个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监控和数据分析综合应用系统。该系统能够自动显示区域自动气象站实时观测数据;自动监控报文传输和蓄电池状态;对正在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高温、大风、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自动报警;查询统计区域自动气象站实时和历史资料,并利用AnyChart控件和SURFER软件自动生成图像图表文件。

  • 标签: 区域气象站 质量监控 资料处理
  • 简介:简要综述了我国农业气候资源区划研究历史和研究进展;评述了农业气候区划指标的确定方法和农业气候区划方法;概述了GIS技术在农业气候区划中的应用,指出目前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其特点是利用"3S"技术进行细网格的推算,应用GIS技术发展适合地方资源特点的特色农业和精细农业。并对目前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分析。

  • 标签: 农业气候 区划 指标 “3S”技术
  • 简介:采用基于Netflow的流量监测方法,在省级电信MSTP线路安装网络监控设备,对陕西省气象广域网络网络流量分别进行基于数据包和流量行为的分析。在了解网络流量的构成和分布比例符合气象业务基本特性的基础上,发现当前台站、地市级气象部门在网络应用中存在网络资源释放不及时和网络防护中的漏洞,并提出相应措施,提高网络带宽的有效利用率和网络性能。

  • 标签: 气象业务网络 流量监测 流量分析
  • 简介:利用京、津、冀区域80个气象观测站196l~2010年观测资料,重点分析了河北省冬小麦种植区的积温、生育期及负积温的时空分布、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小麦越冬前的积温及生育期、返青后的积温及生育期,总的分布呈自北向南增加的趋势,小麦越冬前积温增加最多的是东北部,平均每10a增加13.0℃,增加最少的是中部,平均每10a增加8.4℃。小麦返青后的积温增加最多的是北部,平均每10a增加40.9℃,增加最少的是中部,平均每10a增加30.7℃。小麦越冬期间负积温的绝对值南部明显少于北部,并且由南向北逐渐增大,近50a冬季负积温绝对值下降,尤其是1988年以来气候变暖明显,不易发生冻害,对冬小麦安全越冬有利。

  • 标签: 生育期 冬小麦 积温 负积温
  • 简介:利用三江源区18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月气温、降水、风速、日照时数资料,探讨了源区气候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引用已有成果,评估了各地风能资源状况。结果表明:三江源区热量、水分资源分布的特征大体是一致的,即由东南部海拔和纬度较低的河谷地带逐渐向西北部海拔和纬度高的高原腹地减少,光照资源的分布与水分资源的分布正好相反,五道梁—沱沱河一带及其西侧为高值区,而久治—班玛一带为低值区。风能资源除五道梁和沱沱河分别属于丰富区和较丰富区外,大部分地区属风能可利用区、季节利用区和贫乏区。三江源区近50年来热量资源增加明显,光照资源也呈增加趋势;水分资源虽冬、春季增加显著,但夏、秋季和全年降水无明显的变化。

  • 标签: 长江 黄河 澜沧江 气候资源分布 变化趋势
  • 简介:利用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冬季水域结冰厚度观测资料和张掖观象台的气温、地温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和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水域结冰厚度预报方程。通过对不同的预报方法进行预报效果验证,该结冰厚度的预报模型能够对结冰厚度有比较理想的预报效果,流动水域结冰厚度预报历史拟合率分别为:80.6%(多元回归)、74.6%(逐步回归)、100%(BP神经网络);模型试报准确率分别为:72.7%(多元回归)、72.7%(逐步回归)、81.8%(BP神经网络)。静止水域结冰厚度预测历史拟合率分别为:76.9%(多元回归)、71.8%(逐步回归)、93.5%(BP神经网络);模型试报准确率分别为:76.0%(多元回归)、72.0%(逐步回归)、84.0%(BP神经网络)。结果表明:多元回归方法优于逐步回归方法,而BP神经网络又明显优于传统的统计学方法,数据显示该结冰厚度的预报模型能够对结冰厚度有较好的预报效果,预报模型能够对水域结冰厚度进行有效的短期预报,其性能指标符合实际要求,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 标签: 水域 BP神经网络 统计预报 模型 结冰厚度
  • 简介:利用1961--2010年黑龙江省5个辐射站和32个地面基准站资料,分析黑龙江省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从太阳能资源丰富度及资源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资源评估。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年平均太阳总辐射显著减少,其中1月和12月减少最明显;20世纪70年代太阳辐射最强,80年代最弱;总辐射和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呈西丰(多)东贫(少)的趋势。全省太阳能资源的稳定性较高,其中松嫩平原西部的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稳定性最高,适合集中建设大型太阳能电站。

  • 标签: 太阳能资源 太阳总辐射 日照时数
  • 简介:利用1961--2010年青海省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青海高原近50a蒸发皿蒸发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并采用偏相关及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青海高原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的气候成因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a来青海高原蒸发皿蒸发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它是热力、水分、动力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三类因子中,动力及水分因子对蒸发皿蒸发量的影响较大,而热力因子相对较小;区域分析表明,影响东部农业区和柴达木盆地蒸发量的主导因子为平均风速和相对湿度,三江源区为相对湿度,而唐古拉山区为气温日较差。通过分析黄河上游可能蒸散量与地表水资源的关系发现,蒸散量对地表水资源的负效应十分显著,其中夏季蒸散量对平均流量的影响最显著,而秋季平均流量对蒸散量的响应最敏感。

  • 标签: 潜在蒸散量 平均流量 Mann—kendall检验
  • 简介: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太阳总辐射的气候学计算方法,给出内蒙古自治区太阳总辐射最佳计算公式。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及周边地区24个太阳辐射观测站历年各月的总辐射和日照百分率,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公式中的经验系数,并在分区基础上通过内插将日、b系数推广到内蒙古自治区108个气象站点上,从而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太阳总辐射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太阳总辐射年际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不显著,而且不同区域的减小速率差异明显。年变化则表现为单峰型变化趋势,以5月辐射量最大,6月和7月次之,12月最小。全年和各月总辐射的空间分布形态一致,总的分布趋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递增。全区年总辐射为4633---6616MJ·m-2之间,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均在丰富级别以上,而且大部分地区属于资源最丰富区和很丰富区,太阳能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 标签: 太阳总辐射 气候学计算 最小二乘法
  • 简介:通过收集各附件I缔约方最新递交的森林管理参考水平报告和专家评审报告,对各缔约方采用的森林管理参考水平确定方法进行了综述,重点分析了确定森林管理参考水平的三个基本要素:森林管理核算面积、核算参数和采伐量.大部分缔约方采用了国别方法或欧盟共同方法,少数缔约方采用历史数据或其外推作为参考水平.由于采用的核算方法和参数基本上都是基于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和国家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因此森林龄级结构和采伐量的预测成为影响森林管理参考水平的重要因素.各缔约方在确定其森林管理参考水平时,尽可能利用其森林特点,结合宏观经济预测,采取尽可能降低参考水平的策略,以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最大限度地利用森林管理碳吸收汇.

  • 标签: 附件I缔约方 森林管理 参考水平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