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探讨层序地层学研究中某些有争议的问题,认为层序地层学是关于沉积相研究与地层研究的一种综合方法;层序地层学的最佳适用范围是被动型大陆边缘,对于陆相及其它大地构造环境,目前的层序地层学理论不能机械地套用;地震地层学是层序地层学的一大支柱;EXXON旋回图的“全球性”问题在理论上不成立,在实践中也发现有例外。

  • 标签: 层序地层学 被动型大陆边缘 地震地层学 全球对比
  • 简介:油气成藏动力学指在某一特定的地质单元内,在相应的烃源体和流体输导体格架下,通过对温度,压力(势),应力等各种物理,化学场的综合定量研究,在古构造发育的背景下历史地再现油气生,排、运,聚直至成藏全过程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体系,它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一的含油气系统,也可以是多个相关含油气系统的组合,甚至可以是与某一油气藏形成有关的某些地质单元,三维烃源体与油气输导体系的建立是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的基础,温度,压力(势),应力等物理,化学场是流体运移的动力,在不同物理,化学场和不同流体输导条件下,烃类运移运动学模型的建立是研究的核心,有了各种边条件下烃类运移运动学模型,就可以在三维流体输导体系构造发育历史模拟的基础上,实现烃类生,排,运聚历史的模拟,从而揭示各种成藏规律,将石油地质研究提高到追踪油气运移路径,估算运聚量的新高度,为油气勘探提供全新的概念和有效的研究方法及工作手段,文内提出了宏观油气运移的概念模型,并由此导出了重要的油气运移概念。

  • 标签: 油气成藏动力学 油气运移 模型 油气输导体系
  • 简介: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盆地模拟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盆地模拟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以成藏动力学系统模拟为核心的地质家综合评价应用平台,成藏动力学系统模拟方法的突破点是以三维岩体模拟和三维构造模型为基础的三维运聚模拟,地质家综合评价应用平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系统的规模(适用于各种地质单元体的多维综合模拟评价),和系统的适用性(人机联作的图形编辑及三维可视化界面,人机联作的参数设置界面,开放式信息管理系统),在分析含油气盆地成藏动力学系统模拟的概念,思路,技术关键以及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对突破点的核心模型(三维岩体模拟,三维构造模拟,三维运聚模拟)进行了设计,并提出了预期的目标。

  • 标签: 含油气盆地 成藏动力学系统 模拟 评价方法 三维岩体 三维构造
  • 简介:介绍了根据斯奈尔定律和Zoeppritz方程,以动力学射线追踪进行二维各向同性介质多波地震正演模拟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复杂的地质构造情况,而且也适用于地层速度纵向和横向变化的情况,不仅可以追踪地震波的射线旅行时,也考虑了地震波在地层界面处的透射和反射损失等因素,从而可追踪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该方法速度快,精度高,是一种比较实用的动力学射线追踪方法。

  • 标签: 复杂介质多波地震 正演模拟 斯奈尔定律 ZOEPPRITZ方程 动力学射线追踪法
  • 简介:由中国科学院与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联合兴办的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以丰硕的应用科技成果解决了石油工业的许多难题,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基础科学研究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的成功之路,受到了科技部门的充分重视.80年代中期,国家在要求经济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同时,提出“应用基础研究必须与产业结合”.中国科学院和原石油工业部负责人在探讨这一问题时,形成一个新的思路:将中科院兰州分院渗流力学研究室整建制搬迁到位于河北廊坊的石油勘探开发研究分院,两家合作组建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 标签: 科技体制改革 模式 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石油工业
  • 简介:新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证实莺歌海盆地泥底辟构造是在热动力作用下形成和演化的,在0-300℃条件下,饱和水泥质实验材料(高岭土)产生了0-1500×10^-6应变量,干的中粒度砂质材料的应变量仅仅为0-150×10^-6,饱和水中粒度砂质材料的应变量大约为0-590×10^-6。新的实验结果证明,热动力可以产生热应变,热能可以转换为应变能,高压对于泥底辟构造的形成和演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 标签: 莺歌海盆地 泥底辟构造 动力学 成因机制 高温高压模拟实验
  • 简介:当前在二维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DMO处理仍然沿用传统的做法,即在获得共反射点道集后,仍采用共中心点道集的的距曲线方程进行速度分析。因此,获得的速度分析结果低于介质的均方根速度。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对二维情况下共反射点道集的速度分析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导出了可直接用于进行CRP道集速度分析的时距关系方程式,从而为DMO后的速度分析及其动校正提供了一种理论基础。

  • 标签: 速度分析 二维地震资料处理 DMO处理 共反射点道集
  • 简介:通过生产实践,针对海上油藏评价中存在的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提出具体做法是:油藏评价应有规划按程序进行;利用二维地震详查和三维地震精查资料编制较精确的构造图;突破三维地震特殊处理和解释关,确定储层分布状况;综合钻井、测井、测试(RFT、DST)、流体数据等资料确定油气、油水界面;进行DST延长测试提供油田开发方案基础资料;岩性(或断块)油藏的评价;海上边际油藏开发要提高单井产能和降低工程和生产设施的投入。如果能处理好上述问题,将会提高海上油藏评价工作水平。

  • 标签: 海上油藏评价 二维地震 三维地震 综合钻井 测井
  • 简介:由中国海洋石油学会和中国海洋石油渤海公司主办的锦州20-2气田黑油问题研讨会于1995年5月3~8日在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渤海公司、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中海石油工程设计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规划设计总院、江苏石油勘探局、四川石油管理局、大港油田和石油大学等单位的代表26人.会议集中讨论的4个议题是:(1)锦州20-2油藏地质模式、储层研究及出黑油的地质因素;(2)治理黑油的采油工艺技术;(3)如何防止黑油对乙二醇的污染;(4)黑油对长距离油气混输的影响及对策.会议结合国内外类似气田的开发状况,系统地总结了海上凝析气田开发的经验教训,理清了解决黑油问题的思路,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例如,秦同洛认为,出黑油不能片面地被看作是坏事,它也有好的一面,必须坚持排油采气的方针;龙怀祖提出了取消MFG,油气分别脱水再混输的方案;张义堂提出了利用试井、生产压差等资料,通过数值模拟准确测定储量和产量的方法;刘同斌结合四川气田的开发实践,提出了排油采气的具体意见;吴光斌根据板桥凝析气田开采的经验,提出了自己对处理黑油问题的看法;王善书和胡仲琴介绍了他们对锦州20-2气田黑油问题的认识,等等.

  • 标签: 锦州20-2气田 黑油 海上凝析气田开发 中国海洋石油学会 中国海洋石油渤海公司
  • 简介:我国大规模海上油气勘探已进行了二十余年,特别是近十年来,一方面对外开放招标,一方面坚持自营勘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完成了各海域的地球物理普查或概查,至1989年,发现了近500个圈闭,对其中148个进行钻探,发现含油气构造97个;共打井211口,其中92口井发现油气;探明或初步探明油气田十多个,已有三个油气田投入开发,预计五年左右还可有十多个油气田投产。1990年海上油气产量可达10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0.7%)。在十年对外开放中吸收了20多亿美元的风险勘探投资,我国以作

  • 标签: 勘探战略 战略地位 海上油气地质 海上油气勘探 中国
  • 简介:焉耆盆地处于塔里木盆地与吐哈盆地之间,其中生代地层归属一直是个有争论的问题.本文采用多元地层研究方法,分析了南北疆古生物、沉积旋回、岩石学、构造演化等特征,初步认为焉耆盆地中生代地层属南疆型,兼具南、北双重特征.

  • 标签: 南型 北型 油气地质 焉耆盆地 中生代 地层
  • 简介:珠江口盆地珠二拗陷南缘存在一条北东向基底隆起带。被北西向断裂错断为东、中、西三段.东段和西段为宽阔的基底隆起,新生代沉积小于ikm;中段向东南错位约50km,由三列平行的次一级北东向基底高和两列基底凹陷组成,新生代沉积厚0.3—3km。隆起带普遍缺失下第三系。隆起带由中生代花岗岩及前古生代变质岩和轻度变质的中生代沉积岩所组成。隆起带形成于中生代晚期,早第三纪沉积时屹立于珠江口盆地南缘,成为盆地的天然屏障。

  • 标签: 珠江口盆地 珠二拗陷南缘 封堵 油气远景
  • 简介:1前言源于被动大陆边缘海相盆地、以地震地层学为基础的新兴地层学分支学科——层序地层学是70年代末形成的。由于该理论在指导油气勘探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功,因而自80年代初一经被引入我国立即受到了国内同行的关注,特别是受到了石油部门有关科研、生产单位的高度重视,现已形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应用研究热潮。但是,不同学者在应用该理论时由于理解上的差异、所涉及的实际问题不同、采用的标准不同,结果导致对层序地层学理论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有争议、亟待完善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目前层序地层学中所存在的有关概念加以论述,与同行进行讨论,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比较一致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应用该理论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更多还原

  • 标签: 层序地层学 理论 地震地层学 准层序 叠置形式
  • 简介:一个美国的石油公司发言人说,中国提供巨大的塔里木盆地陆上区块供外国公司竞争投标,已经为国际石油公司造成了重大的机会。自从1993年2月公布开放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地区让外国公司参与以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CNPC)王涛总经理说:'响应十分强烈'。4月初,王涛在休斯顿中美研讨会上说:至3

  • 标签: 中国 塔里木盆地 机会 国际石油公司 油气潜力
  • 简介:目前,油气储量6P分类在石油公司中已逐渐流行.要正确理解油气储量6P分类及其相关概念,需要注意3个关键问题:(1)6P分类的对象;(2)如何正确理解油气商业性概念?(3)如何认识地质把握程度?文中对上述关键问题提出了看法,并阐述了在准确理解和应用6P分类中应注意的问题.

  • 标签: 油气储量 6P分类 分类对象 油气商业性 剩余可采储量 地质储量
  • 简介:利用镜质体反射率(R0)资料反演热史是否存在多解性取决于所采用的热流演化模型,采用目前常用的线性或指数模型,用R0作为检验标准,通过地史与热史的联合模拟,能够对持续沉降升温的含油气盆地的热史进行反演,R0不仅与温度及受热时间有关,而且与地层压力和镜质体的类型等因素有关,用TTI-R0法恢复烃源岩热演化,应当进行校正和氢指数校正,文中提出了具体校正方法。

  • 标签: TTI-R0法 热史恢复 镜质体反射率 含油气盆地 烃源岩
  • 简介:随着渤海海域油气田开发高潮的到来,众多油气田相继投入开发,与此同时,大量含油气构造的评价工作也提到议事日程.研究和总结油气田开发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反思油气藏评价工作,有利于降低开发风险.文中根据JZ9-3、QHD32-6、SZ36-1、QK18-1、QK17-3、QK17-2等油气田ODP方案实施和生产情况,分析和总结了由于油气藏评价阶段工作量不足以及对地质模式认识上的偏差给油气田开发造成的困难,并对今后的油气藏评价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 标签: 油气田开发 油气藏 评价 渤海海域 开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