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为百两金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百两金的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百两金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最高峰出现10:00,次高峰出现在16:00,有明显的"午休"现象,气孔因素是导致午休的主要原因.相关分析表明,百两金光合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为胞间CO2浓度和空气相对湿度.百两金叶片光能利用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强而降低,说明百两金弱光利用的能力较强.

  • 标签: 百两金 光合速率 生理生态因子 日变化
  • 简介:人类生产和生活使用各种人工合成的化学品,种类和数量急剧增长,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因此,亟需采用高效的方法对数量巨大的化合物进行毒性评价。对生理毒代动力学(PBTK)模型的建立过程及其在污染物生态毒理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PBTK模型,又称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是利用生理学和解剖学等原理,将生物体简化为用血流连接的肝、肾和脂肪等各组织器官房室,模拟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模型参数包括生理参数和生化参数2个部分,可用MATLAB等软件进行模拟。模型已应用于数百余种有机污染物在鱼体等水生生物体的毒代动力学模拟。已有模拟结果能够预测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有效剂量,对化合物毒性进行评估,并可用于不同物种、不同剂量和不同暴露途径间的外推,有力推进了污染物生态毒理研究工作的开展。

  • 标签: 有机污染物 水生生物 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 生态毒理
  • 简介:林丹(γ-HCH)作为曾广泛应用的有机氯农药,自2000年在中国停止生产以来,全国范围内环境介质中仍广泛检出,对生物体及自然环境存在潜在危害。在收集γ-HCH的沉积物毒性数据基础上,通过物种敏感度分布(Speci线,得到急性基准值CMCsed=0.005esSensitivityDistributions,SSD)曲线拟合的方法获得其沉积物质量基准。选取7种常用模型进行拟合,通过比较,最终采用S-Logistic模型拟合γ-HCH急性毒性曲30μg·g^-1;采用S-Gompertz模型拟合γ-HCH慢性毒性曲线,得到慢性基准值CCCsed=0.00106μg·g^-1。我国七大水系68.2%的水体沉积物中γ-HCH的残留浓度均低于其CCCsed,说明其风险较低。但是,在海河和辽河流域某些点位的残留超标,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获得的沉积物基准值对评估沉积物中γ-HCH的生态风险和环境修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Γ-HCH 物种敏感度分布 沉积物质量基准 相平衡分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