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一、成长历程1932年4月21日.我出生在江苏省高邮县临泽镇汲水村,家境贫寒,父母是善良、淳朴的农民。少年时代,我只读过几年私塾和半年小学。后来,看到上正规小学的孩子有算术、自然常识等课程,就向父母提出让我去读小学。

  • 标签: 成长历程 少年时代 自然常识 江苏省 小学 父母
  • 简介:实践美学的元范畴是"实践"。"实践"是与人的"劳动"紧密相关、甚至二位一体的概念,而"劳动"曾被界说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实践"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并反映"社会关系"的,所以,人的特性、本质又被界定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两种观点是万无一失的吗?如何准确理解二者的关系?本文就此展开重新检讨,希望对实践美学反思赖以立足的元范畴是否逻辑自洽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 标签: 劳动 社会性 意识性 根本特性 亚特性
  • 简介:阶级斗争问题始终是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市民社会研究的一个核心主题。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马克思奠定了一些阶级斗争的基本原理,这些原理首先在《共产党宣言》中被系统地表述出来。而随后发生的、持续了20多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则为马克思直观地、近距离地和具体地考察阶级斗争问题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在确认原有理论原则真理性的基础上,也提供了进一步深化和调整一些理论内容的可能性。

  • 标签: 马克思 阶级斗争 理论与实践
  • 简介:如何在继承"实践论美学"的理论精髓和中西方美学优秀思想遗产的基础上,来构建一门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与世界对话的当代中国美学,成为当前的美学研究必须正视和面对的基本问题。而我国有学者所提出的"人生论美学",无疑是值得我们加以关注和考虑的。在深深地认同并汲取"人生论美学"的理论精神的前提下,就"人生论美学"构建的思想依据、所蕴含的基本观念、追求的理论目标,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对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与"人生论美学"研究的深入展开,有所助益。

  • 标签: 实践论美学 人生论美学 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 综合研究
  • 简介:毛泽东关于农民合作的思想并非仅仅是对于某种意识形态的固守,更不是对苏联集体农庄模式的照搬,而是基于中国人多地少、农业生产水平落后的具体国情,对如何实现农业乃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问题的思考。这一思想的实践后来虽因受到“去工业化”的对待以及实行农业统购统销政策等而归于失败,但幸存下来的华西村、刘庄、南街村和周家庄等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功,却在新的条件下印证着毛泽东农民合作组织思想的可行性与深刻性。这一思想及其实践的魅力和现实意义尚有待进一步挖掘与澄清。

  • 标签: 毛泽东 农业合作化 去工业化 统购统销
  • 简介:马克思实践的唯物主义是对绝对唯心主义和直观唯物主义的双重扬弃和超越。它颠覆了近代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在哲学史上掀起了一场革命:确立了现代存在论的根基,超越了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思维模式;打破了形而上学的现成论,形成了动态生成的世界观;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人本主义思想,关注人的自由本质的全面实现。这场深刻的哲学革命也为现代美学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启发了现代美学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式等方面进行学科建构的突破性的变革,同时也为当代中国美学走向中西融会、古今传承的历史性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 标签: 马克思 实践的唯物主义 现代美学革命
  • 简介:“大跃进”在进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左”的错误,如生产力发展急于求成、生产关系急于过渡以及“五风”等。当毛泽东逐步察觉到这些错误损害了党和人民的利益的严重后果后,他率领全党努力纠正已经察觉到的“左”倾错误。毛泽东的纠“左”的努力,使“左”的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使经济混乱的情况有所改变。而他在纠“左”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正确的思想和观点,为后来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思想材料。从中可以看出毛泽东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所做的历史性贡献,也可以看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 标签: 毛泽东 “大跃进” 纠“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