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8 个结果
  • 简介:柏拉图《泰阿泰德》显白议题是"什么是知识?",这似乎意味着,苏格拉底和泰阿泰德试图探究"知识本性",即所谓"知识论"问题。但柏拉图"笔法"表明,苏格拉底并没让"哲学"和"泰阿泰德"仅仅停留在试图发现"知识"是"什么",而是引导泰阿泰德在探问"知识"途中领悟一种政治性探问:为何求知?换言之,单单追问所谓"知识论"问题,很可能就丢失了柏拉图更为紧迫教诲。柏拉图精心设计这个"开端",为我们理解《泰阿泰德》提供了纲领性线索:只有将一显一隐两个议题结合起来,我们才有可能领会,苏格拉底-柏拉图式"灵魂学"所探问"知识",究竟具有怎样整全面相。

  • 标签: 苏格拉底 柏拉图 泰阿泰德 麦加拉学派 知识
  • 简介:美国哲学家茱迪恩·芭特勒认为连串理所当然地跟性相关论述,同时存有化了及固定化了物质性身体。芭特勒阅读波伏娃《第二性》,认为这并非就是萨特《存在与虚无》于女性问题或处境上应用。波伏娃曾说意识存在于一个人身体当中,并且在文化脉胳里,参与形成一个人性别。芭特勒认为对萨特身体哲学理解,在很多方面都能提高我们对波伏娃思想欣赏,并认定她是一个具原创性思想家。

  • 标签: 身体 笛卡儿主义 心物二元论 超越 性别表演 为己存有
  • 简介:如果我们愿意在阅读与《孟子》相逢,我们就应该立志去做一个大写的人。从道德理想主义层面看,《孟子》要求我们“证性善”,确立人之为人性善之本;期盼我们“恶乡愿”,拒斥八面玲珑伪善之方。从文化守成主义层面看,《孟子》呼唤我们“友古人”,经由对优秀文化传统回想而求证本根之源;促使我们“辟邪说”。通过对异端邪说批驳而澄清智慧之旅。有理想有文化的人,才会是一个大写的人。无论对于针砭欲望横流的当下世态,还是对于建构人皆尧舜未来愿景,这种人格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都是不可低估

  • 标签: 《孟子》 证性善 恶乡愿 友古人 辟邪说 大写的人
  • 简介:胡锦涛同志在党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核心。这个思想实际上就是要从社会发展理论角度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可以说,“以人为本”就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具体化。这个新理解对于我们在现实历史条件下把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落到实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注意是,十七大报告对于“以人为本”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概括性说明。这个说明,

  • 标签: 以人为本 大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习 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
  • 简介:<正>在《叶剑英选集》贯串着实事求是思想,体现在各个方面,有的文章题目标明:《坚持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独立自主》、《世界上没有孤立科学》等,更多是没有写在题目上,而其内容则是充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可以说,实事求是也是《叶剑英选集》精髓。在今天,联系当前实际,认真学习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用以指导实践,是有重要现实意义

  • 标签: 解放思想 科学态度 叶剑英 实事求是的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 简介: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深刻地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高度,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工作重大意义,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要深刻认识反腐败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既要树立持久作战思想,又要抓紧当前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方针,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堤防,同时通过体制创新努力铲除腐败现象滋生土壤和条件,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力度。”我们不仅要从经济上、政治上深人探究当前腐败成因、根源和条件,而且还要从更为深入思想文化层面,剖析腐败产生主客体原因,建立有效整治腐败思想文化机制。

  • 标签: 腐败现象 江泽民同志 拒腐防变 反腐败斗争 反腐败工作 思想文化
  • 简介:该文关注“曾经”与“承诺”-复仇”与“拯救”如何相关特别是如何转换“记忆政治”。问题背景是苦难:作为存在论或现象着生活世界基本事实,它是人类唯一可以普遍面对神、面对政治“救赎地”,而不是“弥撒”可以流逝将来时。或在“复仇”永远走不出过去时。这里重要是记忆形式时间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因而“曾经”不是无生命力过去压力(如尼采所批判和本雅明所清理);也不是简单转化为复仇有生命力权力意志即强权政治(如尼采所一厢情愿);而是走出复仇拯救——即走出过去时——“记忆”“曾经”“承诺”。但事实上。它已不能由西方文化特质独立承担了。

  • 标签: 曾经-承诺 记忆 复仇-拯救
  • 简介:儒家伦理是否自律,不少学者对此问题进行过深入探讨,但结论却莫衷一是。该文通过比较儒家伦理中所体现自主性因素和西方哲学“自律”概念,认为学者们分歧主要在于对西方哲学“自律”概念两个构成因素不同侧重。儒家伦理不存在作为个人权利基础“自律”,但在作为道德理想意义上则的确可说是“自律”。儒家“自律”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接近自然主义的人观念。

  • 标签: 自律 儒家伦理 儒家道德理想
  • 简介:<正>1994年9月18日至22日,国家教委在中山大学召开了全国教育系统学习《邓小平文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现将研讨会讨论邓小平教育思想有关观点略述如下:关于培养目标问题:有的同志认为,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培养目标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劳动者、建设者和接班人;另一方面,要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数以亿计各类人才。有的同志认为,邓小平同志提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构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标签: 教育系统 学习邓小平理论 研讨会 建设者 邓小平同志 接班人
  • 简介:世界本身无意义,人却反向创造之.人价值创造活动沿着观念旨趣和物质旨趣两个方向展开,体现为“个人价值取向维度”与社会化“价值域”两个维度.个人价值选择自古就有,现代性“去魅”使其日常化与显明化,我们因而进入了“价值多元主义”时代.“价值域”形成则表现为社会组织化、制度化与机制化,表现为“规范空间”形成与人类生活形式形成.在“价值域”形成过程,存在着人们在价值选择上严重“人际不均等”现象.这种现象存在,将挑战韦伯自己对于“价值多元主义”基本特征判定.

  • 标签: 韦伯 旨趣 价值域 价值选择 人际不均等
  • 简介:<正>在自然科学,假说被看作是人认识通向科学真理、建立科学理论必由之路。正如恩格斯所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发展形式就是假说。”(《自然辩证法》,第218页)可是,对于哲学是否存在假说、哲学是否容许假说,有的学者却是持保留态度甚至加以否定。其实,在哲学隶属

  • 标签: 假说方法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哲学 理性 主体 现实生活
  • 简介:在《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将人自由称为“能在”(dasSenkornnn),而人生存在他看来就是自由能在.海德格尔自由理论是奠基于他基础存在论;与传统自由理论相比,这种理论具有非形而上学特点.非本真性与本真性被他视为自由(能在)两种形态,在本文中将被论证是:康德他律与自律概念对于理解这两种形态来说是必要.

  • 标签: 自由 他律 自律 非本真性 本真性
  • 简介:斯宾诺莎是西方哲学史上典型理性主义者,但是他对理性本身看法却并不能为人们通常具有的理性观念所涵盖,而是具有相当独特内涵。其中,最为关键地方在于斯宾诺莎抛弃了以理性为一种自在思维官能传统看法,转而认为理性是一种特定知识和观念,而且他特别从一种动态视角揭示了理性自身基础及其生成过程。这种独特理性概念使斯宾诺莎与主流理性主义者理性观念相区别,同时也对他自己哲学体系构建发挥了关键作用。

  • 标签: 自在的理性 观念与知识 想象 共同概念
  • 简介:<正>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活动过程。在认识过程,主体生理、心理等各种因素必然要发生各自作用。研究这些因素对人认识活动影响,是认识论不容忽视任务。本文试探讨“意志”对主体认识影响。

  • 标签: 认识活动 意志力量 认识过程 主体认识 意志努力 活动过程
  • 简介:在为辩证法确立根基意义上,实践辩证法概念是清晰,但是在以下两个方面它又呈现出模糊状态一是实践辩证法思想史定位不清,二是实践辩证法思想特质界定不清.基于此,我们提出从实践哲学视角阐释辩证法议题.一方面,在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比较视域中,揭示其思想脉络,勾勒其学术纹理;另一方面,通过辨析实践哲学与实践理性、实践智慧、实践等概念区别及其与辩证法关系,进而揭示其思想特质和当代价值,从而进一步获得对实践辩证法清晰印象.

  • 标签: 实践哲学 辩证法 实践辩证法
  • 简介:本文从“事实、符号与意义”角度,描述了“直躬证父”故事在中国早期经典文本变化。它从一个客观存在故事梗概,发展出多样叙事方式,从这多样叙述方式中生发出不同思想原则。对这一变化描述,就是进入古典思维世界过程。

  • 标签: 直躬证父 故事 思想史
  • 简介:在当下有关历史唯物主义争论,“物象化”和“物化”扮演了重要角色。为说明其真实含义,对“物象”和“物”探讨十分必要。回到马克思文本和德国古典哲学思想史语境,“物象”在财产关系与“人格”相对应;虽然“物”本身有不同层次用法,但从根本上延续了理论划界作用。然而,从本文证据和逻辑分析出发,无论是“物象化”还是“物化”都尚不足以构成对马克思哲学方法科学界定。

  • 标签: 物象 私有财产 生产方式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庄子关于"自然"之论,与他的人生论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庄子哲学里,"自然"是一种状态,一种人存在状态,一种人精神状态,也是一种情感状态。这种状态不仅是一种原初状态或不待造作真实状态,也是一种真美状态。庄子讲"自然",是将"自然"与人存在状态联系起来,是要让人明白人本然,明白本来生活到底如何。

  • 标签: 庄子 自然 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