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黑格尔在法哲学中关于“道德-伦理”思想的建构,既是基于人类伦理道德的梳理和建设,更是基于当时德意志民族在整个人类道德的历史演进中所处的特殊历史状况,所提出的公民道德建设的思路以及道德教育的基本思想。从黑格尔的“道德-伦理”思想中反观当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阙如,可以提醒我们并警惕主观与客观、个人集体与国家、伦理与法律之间的三重断裂,特别是从道德与伦理既实现区分、又有机统一之中,找准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逻辑理路与现实路径。

  • 标签: 黑格尔 “道德-伦理”思想 市场经济 公民道德建设
  • 简介: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幸福是老年这一特定人生阶段的幸福,它以老年个体的存在为形式,关涉到老年群体与社会整体的关系,是老年人的主观体验感受和整体生活实践。老年幸福实现的伦理基础就在于幸福权的确立、社会正义的实现和老年需求的满足。老年幸福的实现离不开制度保障,需要进一步完善落实养老政策、完善老年权益实体法律制度和完善老年权益程序法律制度

  • 标签: 老年幸福 伦理基础 制度保障
  • 简介:当今社会,随着人类共同体理念的不断加强,诚信也已经逐步成为世界性话题。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诚信也越来越展示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甚或核心精神要素。在这一社会背景下,王淑芹、曹义孙著《德性与制度》的问世,为迈向诚信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引导。该著作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围绕诚信制度与诚信社会建设。

  • 标签: 诚信社会建设 诚信制度 德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力作 经济社会发展
  • 简介:金融化世界的到来,呼唤着金融共享的伦理情操。金融共享,似乎是一个时髦的术语,可是,我们对金融稍作史前史的考察,就会发现金融起源与一种共享伦理的关联密不可分。人类最初的金融活动,就已经有着金融共享的伦理胚胎,早先金融工具的基础性作用是把相关协议或合约记录下来,共享伦理渗透在合约关系中。在现代性的规制下,金融共享问题变成了两种话语体系的批判问题:一种是马克思式的资本逻辑批判文本,另一种是席勒式的现代金融批判与反思的文本。现实世界中金融的“让富人更富”的秉性与金融的民主化、人性化的矛盾对立不可调和,深层原因在于世界资本金融体系的高度垄断,共享变成了独享。金融化世界的金融共享伦理关涉三个逻辑预设:(1)金融共享的价值预设是追求经济正义的原则;(2)金融共享的实质:从金融理性(追求最大化赚钱效应)回归到金融本质(追求民主,服务大众);(3)金融共享与好的社会相关联。

  • 标签: 金融共享 金融化世界 资本逻辑
  • 简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奠基之作,也是马克思技术哲学的发端。马克思不囿于流行的工具主义对其技术价值观的桎梏,将注意力集中于社会技术即社会生活中的技术现象当中,把对技术的思考寄寓于对机器、工业、劳动等现象的考察。马克思对技术问题的探究始终与人的问题相结合,强调技术实践,阐明了人的异化必然导致技术的异化,技术的异化也是劳动异化所带来的人同人相异化。技术价值集中体现在发展中人的价值。

  • 标签: 马克思 技术哲学 异化劳动 技术中性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简介:农民的经济理性问题在本质上是农民精神的现代化问题,主要包括农民经济动机、经济美德以及经济认知三个层面的转化问题。在生产经营结构的市场化变迁、“离土不离乡”的进城务工和“离土又离乡”的外出打工等新兴经济活动的推动下,我国农民正处于从传统经济理性转向现代经济理性的发展转型期,突出血缘亲情伦理的传统经济理性正在淡化,注意市场科技伦理的现代经济理性正在形成,以血缘地缘弥补现代化缺陷的农民经济理性正在孕育。我国农民一方面要努力跟上现代化的步伐,积极倡导尊重契约规则的市场经济理性和追求量化计算的现代科技理性;另一方面要积极规避现代化的陷阱,大力弘扬有助于缓解“见物不见人”问题的血缘亲情理性和遏制过度掠夺自然倾向的地缘生态理性。

  • 标签: 经济伦理 经济理性 农民 现代化
  • 简介:《儒家经济伦理研究——先秦儒家经济伦理的问题脉络与观念诠释》是全面探讨儒家经济伦理的一部著作。该著发展了儒家经济伦理的理论能力,进而与当代西方经济伦理学展开对话,共同为解释和指导当代经济伦理问题提供了思路,具有返本开新的问题意识与理论建构的特点。

  • 标签: 儒家经济伦理 问题意识 理论建构
  • 简介: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是伴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是在对高中毕业会考制度进行充分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而实施的一项重要的考试评价制度。近年来,随着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深化,学业水平考试再次引起人们高度关注。随着2017年上海、浙江新高考方案的试点及全面实施,我国将迎来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本文基于对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的诸多分析和对沪浙新高考改革方案实施情况相关文献的研究,以及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布的新高考方案的调研分析,探讨如何建立更加科学、公平、合理的学业水平考试选拔评价与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构建学业水平考试管理制度,统一规范学业水平考试的设置和操作规范,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更高效、有序地推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新高考改革 沪浙试点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