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部署,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努力方向,这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今已经从各个渠道向受众渗透,但要真正入耳入心,还要进一步创新传播艺术。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艺术创新 传播艺术 教育实践 党中央 总书记
  • 简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碰撞与融合的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以避免社会价值观念的混乱。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准则。有效培育社会成员的诚信价值观,使其获得人们的确信和忠诚,需要系统阐明诚信价值原则的正当性,全面理解和把握诚信的科学内涵,确立诚信价值观培育的原则及其着力点。

  • 标签: 诚信 价值观
  • 简介:2014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做了重要讲话(本文简称"习近平政治局讲话")。同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做了《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本文简称"习近平北大讲话")。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建设 中共中央政治局 切合点 师生座谈会 习近平
  • 简介:一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性、民族性与大众性之铨衡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飞速提升,当前对中国文化的自觉塑造正逐步引起学术界与社会的关注与重视,这是中国民族自信的体现。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文明体现,它往往是一定的民族、国家的独特性的展现,这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反映着民族的发展变迁。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民族性 综合国力 民族自信
  • 简介:巴泽尔的经济伦理思想是功利的、实证的、动态的、演化的,无论是在个人层面,还是在国家层面都是功利主义的,这在新自由主义代表人物中独具特色。其经济伦理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功利的权利界定,权利是一种处置资产的能力,人本身也是一种资产,交易成本约束决定了权利的边界和权利界定的不完全性。二是功利计算的价值,价值是一种实证主义的客观价值,功利标准提供了脱离于人的主观评估的客观标准,人权与产权的价值可以通约。三是统治者、臣民、疆域构成了国家,统治者和臣民都依据功利计算的结果作出决策,国家成为掠夺者还是保护者的关键在于是否建立了有效的集体行动机制。

  • 标签: 经济权利 法律权利 集体行动机制 功利主义
  • 简介:社会公正是一个亘古至今不衰的话题,追求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普遍的理想。它是当今各国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涉及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的跨学科题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社会实现了长足发展,但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着与社会公正要求不相符合不尽协调的诸多问题。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进程中,探讨思考与之相关的社会公正问题,对实现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标签: 社会公正 市场经济社会 中国改革 伦理学研究 人类社会 自由和谐
  • 简介:西方自由主义一直存在"共识"与"共存"两种传统,前者把自由主义理解成为一种最佳生活方式,认为它是人类应该最终形成的理性共识,后者则否认形成这种理性共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为自由主义只是一种让不同生活方式共同存在、共同繁荣的宽容。在必要性和可能性上,自由主义的两种传统都有部分的合理性和部分的不合理性,并且它们各自的不必要性和不可能性正好表达了对方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因此,必须把自由主义的两种传统结合起来,价值层次的区分以及"够用原则"和"公域原则"的运用则是把它们结合起来进行优化组合的基本条件。对于自由主义两种传统及其相互关系的探讨具有普遍的启示意义。

  • 标签: 自由主义 共识 共存 结合 原则
  • 简介:老年社会工作是具有鲜明伦理道德特征的专业服务活动。老年社会工作者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伦理困境,表现为对不同对象的忠诚、案主自决与专业家长主义之间、专业价值与文化传统之间、隐私权和知情权之间的矛盾。利益与价值的多元化、多重伦理选择依据以及老年人的特点是老年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成因。老年社会工作者应坚持生命优先原则、最小伤害原则、差别平等原则、自主原则等来应对伦理困境。

  • 标签: 老年社会工作 伦理困境
  • 简介:中国道德文化主张"整体主义",西方道德文化崇尚"个人主义"。这是一个在中国被反复强调的命题。很多学者在对比中西伦理思想观念时明确断言,整体主义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所独有,而在崇尚个人主义理念的西方是不存在或者不重视整体主义的。究竟什么是中国千百年来倡导的"整体主义",什么是中国鞭笞的"个人主义"?

  • 标签: 整体主义 中西比较 中国式 脆弱性 传统伦理思想 个人主义
  • 简介:依原始佛教以及中国佛教禅宗的思想,职业不仅作为一种谋生方式,具有“个人义务”和“社会义务”,而且更具有佛道上修行的宗教意义,所以佛教的职业伦理体现了职业的必要性、谋利和终极意义。必须建构与弘扬“佛教知足经济学”,以应对当今世界流行的贪欲经济学。“知足经济学”的节俭、知足、布施以及财富分配具体方法等,体现出佛教在财富问题上的智慧及其特有的宗教意义。

  • 标签: 知足经济学 佛教经济 经济伦理
  • 简介:97回归后,香港社会道德文化建设最大的困境在于围绕竞争性中西方道德文化而展开的价值博弈。从多元的人类现代化事业历史全景看,香港社会只有在克服社会进化论主导下的西方道德文化中心主义基础上,通过重整港人的社会生活世界,才能真正开出香港道德文化建设的切实道路。

  • 标签: 香港社会 价值标准 道德文化
  • 简介:相对主义是伦理学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1975年,吉尔伯特·哈曼(GilbertHarman)提出了相对主义的一个辩护,论证了内部道德判断的道德相对主义。此后,这个辩护招来了许多批评和质疑。本文论证了哈曼的道德相对主义是一个融贯的道德理论体系,它能够应对各种批评和质疑。论文的前两个部分,笔者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完整地论述了哈曼的相对主义立场及其论证;论文的后两个部分,笔者重新解读了哈曼的相对主义论证,指出哈曼的相对主义理论不完全是一种内部主义的道德动机理论。在此基础之上,笔者研究了对哈曼道德立场的两个反驳,指出它们都不令人信服。最后,笔者指出哈曼道德相对主义的道德立场。通过以上分析,本文最终得出以下的结论:得到自然主义论证支持的道德相对主义是一个融贯的道德理论体系;道德不是迷信和幻影,它是自然世界中的一员。

  • 标签: 哈曼 内部判断 动机理由 内部主义
  • 简介:对于步入老龄化社会的美国,如何在卫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既能满足老年人的医疗卫生需求又能不损代际公正,美国学者Lamm、Daniels、Callahan和Churchill分别提出了功利主义、罗尔斯式的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出自同情的正义这四种分配正义观。这四种分配正义观各有其理论得失,它们对于同样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当今中国有着深刻的现实启示,即老龄化社会卫生资源分配正义应秉持尊重老年人的基本立场、保持同一性正义与差异性正义的协同、诉诸相关制度安排的合理性以及个人的道德理性。

  • 标签: 美国 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 卫生资源 分配正义
  • 简介:"德福一致"的信念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伦理情境中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以一种新的伦理学方法——伦理人类学来看,幸福的中国化话语是以"幸"与"福"之意义合成,它分别从消极与积极的层面与道德关联,表现为伦理终极实体"天"、"命"等的必要、伦理共体中的道德生活以及以家庭为主的三大特色。随着伦理道德的"祛魅化"和家庭生活退居次要地位,中国式的"德福一致"信念逐渐瓦解,当下中国社会重塑"德福一致"信念的两大关键是:重新找到伦理终极实体与实现社会公义。

  • 标签: 幸福 道德 伦理实体 社会公义
  • 简介:在现代化进程中,人逐渐陷入抽象性存在危机,即人的存在的失真状态,它主要表现为:一是被“常人”所左右;二是生命处于“暗昧”之中。这种失真状态不仅使人的内在德性源泉濒于枯竭,也使人的存在意义发生危机。人的真实存在是集自然性、关系性和精神性为一体的综合状态,自然性存在的实现是人的真实存在的基本前提,作为精神性存在的“能在”和作为关系性存在的“真己”的实现是其核心。当代中国社会实现人的真实存在的途径有:真实存在的物质基础:德富一致的经济;真实存在的社会空间:德福一致的政治构建;存在意义的道德救赎:德道统一的生命秩序。

  • 标签: 抽象存在 真实存在 精神解蔽 道德救赎
  • 简介:公正是制度应然美德与首要价值。然而,当代中国公共经济领域的财政投入制度、公共品供给制度、税费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等却存在"重城轻乡、重工轻农、重市民轻农民"的城乡二元态势,缺失了社会主义公共经济制度应有的公正德性与公共性特征,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平等权益。应通过调整政府财政投入结构,加大支农力度,推进财政投入公正;废除城乡二元税费制度,给农民同等税费待遇,推进税费公正;废除城乡二元公共品供给制度,实施城乡公共品供给一体化;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推进城乡居民就业权益一体化等路径加以矫正,以推进我国制度公正化。

  • 标签: 城乡二元 公共经济制度 公正缺失 矫正路径 制度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