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我与真禅法师的认识,开始于八十年代中期,但多限于工作上的联系。真禅法师曾想以玉佛寺领衔举办一次国际佛学研讨会,找人与我商议。当时我对佛协的情况并不清楚,总认为以复旦大学和上海佛教协会的名义举办,代表面会更大些,此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现在看来,自己想问题还是太简单,我慢心毕竟大了些。

  • 标签: 法师 八十年代 佛教协会 复旦大学 玉佛寺 佛学
  • 简介:隋朝时有一位已经得证二果的书生,名叫苟藉,他擅长书法,但不食酒肉。如果有人请他去写字,必须要心存恭敬,再设素斋才能请他到家里去,否则他是不会应请的,就即令勉强请他去了,他也不肯写字。

  • 标签: 隋朝 苟藉 《金刚般若经》 佛教文化
  • 简介:是我国唐代的著名僧人,净土宗的实际创始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善的净土思想由他力本愿说、往生论、念佛论三部分组成。他为本愿说是善净土宗的理论基础,往生论是阐述净土信仰的对象和目的,念佛论则是沟通二者的中介和手段,也是净土宗理论的核心部分。

  • 标签: 善导 净土 他力 自力 往生
  • 简介:本文从宗教医疗的角度,探讨敦煌“患文”所展现出来的佛教医疗观。“患文”是佛教专为解除病患所举行坛法仪规中所念诵的应用文书,大约有一定的范文模式,经由建坛作法来启请诸佛,为患者解除病痛。“患文”是一种讽诵的祷词,将佛教义理融入到坛场仪规中,在神圣的仪式操作下展现出语言的感染力量。这种倾向现世的大众化仪轨,是藉助佛

  • 标签: 敦煌写卷 “患文” 佛教医疗观 语言形式 礼仪文本 宗教文化
  • 简介:石家庄的一家饭店,吃完饭的刘正军悄悄叫来服务员,“请把那堆人家吃过的贝壳打包、我要带回去。”看服务员满脸疑惑,他笑笑说,“我不是卫生防疫站的,你照做好了,我有用的。”这天晚上,刘正军用细小的字、把完整的一部《心经》写在了小小的贝壳上。

  • 标签: 局长 文物 佛经 菩提 卫生防疫站 《心经》
  • 简介:敦煌卷S.5588,首尾皆残缺,故学界多以其现存首句"只为求因果"中"求因果"三字冠名。《求因果》与大多数敦煌卷一样,为唐五代时期的作品,但具体年限难以断定。这是一篇佛教思想笼罩下的"劝善文",尽是佛教语言和思想。但字里行间渗透着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甚至民间思想。这与佛教在中国本土化的时代背景相关,因为儒、道思想在中国的根基和影响巨大,佛教想要发展壮大必须与其调适兼容,当然各个教派之间思想的共通性也是一大因素。"求因果"吸纳了儒、道思想中与佛教教义相通的某些成分,甚至只是借用某些表达方式和思想框架,来表达佛教劝人修身向善的思想。

  • 标签: 求因果 佛教 援道入佛 孝道 礼教
  • 简介:大师是在中国和日本净土宗教理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祖师。大师在昙鸾、道绰的基础上提出独特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国理论并建立起完备的净土教仪,开创了唐代净土法门昌盛之局面,不仅被中国净土宗推尊为第二代祖师,而且也被日本净土宗和净土真宗尊奉为祖师。大师倡导凡夫往生报土、借佛力为强缘、称名念佛必往生等思想,以楷定古今之气概,将高超幽微的佛教教理普及于社会现实中,使净土念佛法门在中土大放异彩。大师一生潜心弘法,著书立说,其《观经四帖疏》在中国净宗教理史上具有至深且巨之影响。

  • 标签: 善导大师 净土思想 观经四帖疏
  • 简介:引言关于善所说的忏悔,已有很多先行研究,各自皆有重要的发现。不过,关于善所说忏悔的背景及其时代性,虽多见指出其与天台智颉及道绰、迦才之接点,但与其他文献之接点却不大有所指出。此外,多见以《往生礼赞》及《般舟赞》为依据之梳理,而关于《观经疏》所说之忏悔,则尚未进行详细分析。因此,本文概观与善几乎同时代的道世之《法苑珠林》所说忏悔说之特征,在此基础上,就善《观经疏》所说忏悔之内容及其独特性,试作考察。

  • 标签: 忏悔 法苑珠林 时代性 往生
  • 简介:人们熟悉孔子的“为政以德”,也熟悉他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于罪过)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所谓“道”即,引导也。也就是说如果用道德来引导人民,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正。可见孔子认为德治的关键在为君为政者道德上以身作则。《大学》有这样的话:“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坏)事,一人定国。”(《大学·九章》)。这“其机如此”即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机制决定了的必然,一直到独尊儒术的设计者也仍然是这样强调的:“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汉书·董仲舒传》)。这都是强调君正、百官正,以其“正”来引导、影响万民之正。孔孟等儒家,固然有他们“道之以德”的种种说教,散见于多种文献中,远不如《老子》的道德经那样集中、系统和深刻。

  • 标签: 《老子》 孔子 《大学》 必然 董仲舒 道德经
  • 简介:饶宗颐先生,号选堂,又号固庵。1917年生,广东潮安人。父亲饶锷先生,颇富藏书,著有《潮州艺文志》等。选堂先生自幼承家学渊源,谙熟岭南文献掌故,而且于经史、释道书,皆有深嗜,打下了极好的学问根柢。抗战前后,在两广一带整理乡邦文献,并助叶恭绰先生编《全清词钞》。曾应顾颉刚先生之约,编《古史辨》第八册,并撰《新莽史》。

  • 标签: 饶宗颐 敦煌学研究 《古史辨》 家学渊源 选堂先生 岭南文献
  • 简介:残损、撕裂古写本的修复缀接是古代文献整理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以国家图书馆藏敦煌写本《佛名经》为中心,通过内容、行款、书风、书迹等不同角度的比较分析,从残损补缀例、脱误补缀例、缀接错乱例、缀接颠倒例四个方面探讨了前人的修复缀接工作以及与之相关的误缀现象,说明残损、撕裂古写本的修复缀接古已有之,古人的修复缀接也未必完全正确。

  • 标签: 修复缀接 佛名经 国图藏敦煌写卷 误缀
  • 简介:当代中国佛教诸宗派中.弥陀信仰传播最为广泛,其信仰不仅在中国盛行,在东北亚乃至更广地域中都具有重要影响.并且维系着全世界的净土信仰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净土信仰 大师 中国佛教 东北亚 宗派
  • 简介:“从一个坐机关的国家公务员,到一个孩儿王。为承母志,兴办孤儿福利院。2500万遗产用于救助孤残儿童,义无反顾,14年执着,不离不弃;他为孤独的孩子敞开了爱的怀抱,他为无父无母的孤残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不是亲生骨肉却一样宝贝,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同样催人泪下。”这是孙金耀荣获中国基督教公益慈善事业先进个人时的颁奖词,寥寥数语,却道出了孙金耀的爱主爱人之行。会后的周末,当我走进上海广慈残疾儿童福利院,我更深地感受到了他在残疾孩子们身上所付出的无言大爱。

  • 标签: 儿童福利院 残疾 上海 大爱 无言 院长
  • 简介:法然上人(1133~1212)的净土教,不是把我国的佛教作为一种学问或研究的对象,也不是以贵族或武士等为固定对象的思想或宗教,而是以一般庶民为拯救对象的宗教。给予法然的思想和宗教以决定性影响的是集中国净土教思想大成的善大师(613~681)。在思想和宗教方面受到善决定性影响的法然,以“偏依善一师”(《选择集》)而表明了自己的思想和宗教的立场。

  • 标签: 法然 善导 往生 比睿山 延历寺 净土宗
  • 简介:大悲导师释迦牟尼佛所宣八万四千法蕴,经摩诃迦叶等声闻尊者三次结集,而成经律论三藏十二部经教.唐太宗贞观三年(西历629年),松赞干布嗣登吐蕃赞普之位,次第芟除叛逆元凶,削平内乱,迁都逻些(今西藏拉萨),降服苏毗羊同诸部,统一青藏高原;同时,初开释教,崇信佛法,创制文字,建筑寺院,翻译佛经,依佛典订定十善法及十六要律,并以此教化民众.雪域西藏,由此步入文明强盛之途.

  • 标签: 版甘珠尔 丹珠尔纳塘 纳塘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