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忆念张春同志高振农张春同志因病逝世已有几年了,作为一名曾与他同在吕门下学习五年的老同学,我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着他。想当年,我俩同在南京佛学研究班,受学于吕先生,五年之间,朝夕相叙,情谊甚笃。张春同志是吉林长春人。早年在家乡参加革命,对我国东北...

  • 标签: 佛学研究 中国哲学史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 中国佛学 一届三中全会 研究生
  • 简介: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据《华严经·菩萨住处品》载:东北方有山,名清凉山,佛祖释迦牟尼的左胁侍文殊菩萨及其眷属、诸菩萨众就住在这里,文殊于其中演说佛法。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人认为五台山即是清凉山,所以五台山古称清凉山。由于对文殊菩萨的崇奉,五台山很快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历代前来观睹圣迹、礼谒文殊的人络绎不绝。唐代佛陀利就是其中比较有名的一个,关于他朝圣五台山还有一段极其动人的故事。

  • 标签: 五台山 《宋高僧传》 佛陀 清凉山 陀罗尼经序 译本
  • 简介:本文以帕木竹巴·多杰嘉文集中所收两篇息解派文献《息解文库》和《息解梦中书》为起点,探讨了多杰嘉与息解派之间的渊源,钩沉12世纪西藏佛教部派初创时期噶举、息解两教派之间关系,对两派在东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交集进行考论,即黑水城文书中传承自息解、噶举的不同教法,很可能同时与噶举、息解两派有关。此外对多杰嘉所获息解教法来源做了初步讨论,认为其传承虽源于息解派祖师帕当巴桑杰,但却并不是藏文记载中所说的"帕当巴桑杰亲传",而是习自帕当巴桑杰的女弟子玛姬夏玛或玛姬拉准。

  • 标签: 帕木竹巴·多杰嘉波 息解派 帕当巴桑杰 息解文库 息解梦中书
  • 简介:引言"神人合一"的思想在基督教信仰的神秘主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中世纪,追求"神人合一"成为"信仰最根本的目的和终极的方向"。在十三世纪经院主义顶峰时期,纳文图拉(Bonawentura,1221-1274年)可视作中世纪神秘主义中的典范式人物。他的神秘主义生活和著作对后世影响甚远。纳文图拉在《心向上帝的旅程》一书中指出,人的心灵要达到至高上帝的灵性境界。这种境界如果没有从上面来的恩典则无人能进

  • 标签: 波纳文图拉 基督教信仰 心向 经院主义 方济 修会
  • 简介:瓷器发展到宋代已臻完美,它宁静典雅、含蓄自然、清新质朴,如春水明月,绿云薄冰,引起了人们对美的无限遐想。我们既惊叹于宋瓷的完美,也要思考那隐藏于表象之下的精神世界,这是读懂宋瓷精神的钥匙。宋人郑樵在《通志》提出了“制尚象”说,

  • 标签: 宋代 道家思想 精神世界 《通志》
  • 简介:磬在古诗中时能见到,“清磬几僧邻”即引用自唐代诗人姚合的《过钦上人院》。这句诗说明了“磬”和僧人的密切关系:僧人时时在敲磬,以至于一听见磬声,就联想到僧人,联想到僧人诵经。现代的寺院中,磬也是主要的法器之一。“钟磬”并举以概括佛教的呗,自古依然如此。还是举唐代诗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名句以证之:“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金瓶梅》第五十一回中,用“典了磬”和“典了钟”来说明僧人穷到极点,真是入木i分。众所周知,“相如渴甚兼贫甚,只典征裘不典琴!”做看家本领用的宝贝是不能离手的呀!

  • 标签: 佛教 《题破山寺后禅院》 故事 唐代诗人 《金瓶梅》 僧人
  • 简介:公元4世纪,佛教经中国传入韩国。从那时起,为探求佛法义理,一批又一批韩国僧人来到中国。据专家统计,从隋末到唐末300余年间,仅见于中韩双方史籍记载的新罗来华僧人即达117人之多,至于无名可稽者更是如恒河沙数,不可胜计。这些韩国僧人一方面将中国佛教的义理思想和主要宗派传到海东,在朝鲜半岛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佛教体系。

  • 标签: 佛教文化交流 北宋时期 佛法 中韩 中国佛教 义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