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的关系是宪政秩序的核心要素。在宪政实践中.不应局限于宪法学者通常论述的二者间的制约、抗衡关系,而应积极构建相互合作、互动的良性秩序。宪法是宪政的前提,这就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政府权力宪法构造方式。以此衡量中国现行宪法,不难发现其存在的一系列规范上的缺陷,为创新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间的宪政秩序,须尽快实现中国政府权力宪法构造方式之转型。

  • 标签: 公民权利 政府权力 良序 转型
  • 简介:政约、乡约、行规、家法等是传统中国社会群体利益的集中保护形态,而私法契约则是承载个体权利的工具和手段。两千余年的文明史证明,中国民众在追求个体权利的历程中毫不懈怠,毫不妥协,人性的欲望和激情(求富求荣)仍然主宰着社会结构和经济形态。探究传统中国契约权利的存在形态及其实现形态旨在阐明中国古代是否存在契约权利及其存在方式以及其实现途径,契约权利的演进形态则主要探讨契约内在的利益律动。基于中国宗法立国,教化治国之传统,中国契约所体现的权利形态经历了互助互惠的嬗变过程,最终以互惠作为契约利益的中心原则,契约最终从人伦道德中脱身而出,成为规范民事主体权利义务的独立法律凭证和手段。

  • 标签: 契约权利形态 群体与个体 公力与私力 互助与互惠
  • 简介:民族自治地方获得利益补偿的权利在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相关法律中有相关的规定,该项权利因补偿资源开发给民族自治地方带来不利影响、国家的矿产资源所有权与民族自治地方对土地的权利之间的冲突以及民族自治地方为国家的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付出的牺牲而设立。该项权利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主要包括扩大利益补偿制度的适用范围,完善利益补偿制度的实施机制和配套措施等。

  • 标签: 民族自治地方 利益补偿 权利
  • 简介:根据我国宪法的有关规定,文化权利是包括汉族在内的我国各民族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也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所格外强调和重视的一项权利。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不仅要得到宪法和基本法的确认,更需要落到实处。只有这样,形式意义上的权利,才能变成实质意义上的权利。从互助县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关于文化权利条款的情况看,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少数民族的文化权利,得到了基本的保障。30年的实践经验证明,民族区域自治法行之有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制度,需要长期坚持执行。

  • 标签: 民族文化 保护 文化遗产 文化权利
  • 简介: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印度高等教育领域逐渐开始了一个私有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既为国家所推动,各邦政府和私立高等教育机构之间又存在着控制和反控制的张力。以此为基点,追踪了围绕自筹资金专业学院的争议和冲突在南印喀拉拉邦的演化态势,从中探析不同的公民社会成员(机构、组织和个人)与市场和国家的不同权力机构之间形成的复杂关系格局。

  • 标签: 印度 教育领域 国家 公民社会 市场
  • 简介:参政议政是法律赋予我国妇女的一项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该权利的实现是女性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最直接的体现,同时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关键.面对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为了进一步提高四川藏区妇女干部参政议政水平,优化政策环境,加快妇女干部参政议政进程,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笔者对四川最大的藏区--甘孜藏族自治州妇女参政议政法律权利情况进行了调查,得到了许多启示,并引发了一些思考.

  • 标签: 四川 藏区 妇女 参政议政政策 法律权利 领导干部
  • 简介:《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它里面包含着深邃而完整的神学体系。它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就利用所谓“安拉”的启示树立了一神教的旗帜,在二十三年中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其后裔进而创建了疆域西抵大西洋,东至中国西部的阿拉伯帝国。使伊斯兰教遍及亚、非、欧三大洲,成为仅次于基督教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 标签: 《古兰经》 世界三大宗教 奴隶主贵族 阿拉伯民族 火狱 伊斯兰世界
  • 简介:在关系个体生存和发展并进而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公共事件食品安全的探究中,责任更是安全食品供应的伦理诉求。整体性责任框架为人们审读食品安全问题.开启了新的角度。在食品企业责任、政府责任和消费者责任之外,媒体也因为它的价值追求和功能而在食品安全论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责任。

  • 标签: 责任 食品安全 媒体 真实 公正
  • 简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是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从网络的特点及其滗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正负面影响,分析当前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及网络普及给高校道德建设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提出加强网络时代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对策.

  • 标签: 大学生 互联网 道德建设 影响 对策
  • 简介:西双版纳傣族封建法律包罗万象,内容涵盖傣族人民经济生活中涉及的各个部门法领域,如刑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诉讼法以及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等,其中体现的道德思想和教育理念,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社会秩序、维系社会的和谐发展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标签: 西双版纳傣族 封建法律 道德思想 教育
  • 简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核方法的改革,是引导大学思想政治类课程向素质教育迈进,激发大学生学习能动性与创造性,提高课程教学成效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课程改革遵循学思并重、知行统一、全面考核的原则进行,要在学生日常行为、课堂学习和期末闭卷三块领域做出创新性的改革探索,该探索富有成效,为其它课程改革积累了可行的经验。

  • 标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考试方式改革 素质教育 教学效果
  • 简介:本研究通过对成都市1,252名大学生学术论文规范认知状况的问卷调查,运用频数统计、交叉列联表和卡方分布方法,了解大学生对学术规范的认知现状以及对待学术论文写作的态度。建议从树立学术意识、重视学术积累、强化学术训练、恪守学术道德等方面提高大学生学术论文的写作水平。

  • 标签: 大学生 学术论文 学术规范 学术道德
  • 简介:马克思主义关于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关系的基本理论由于社会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发展完善。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分析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形态,阐述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发展的双重影响。列宁、毛泽东探讨研究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实行有一定的商品经济的经济体制的道德建设。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有关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原则和方针。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市场经济 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