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2 个结果
  • 简介:<正>探讨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国际地位问题,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意时代背景,包括国际结构的变化;第二,注意国际地位与综合国力的关系,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综合国力强者,国际地位自然很高,而综合国力不是很强者,通过实施一些策略意义上的手段,也可以使自己的国际地位有较大的提高;第三,影响一国国际地位的因素很多,但从根本上看,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客观的基础因素,如综合国

  • 标签: 国际地位 综合国力 国际结构 基础因素 国际正义 第三世界国家
  • 简介:《时事报告》今年第8期“本期话题”栏目,以《中国国际地位的新变化》为题,刊发了6篇专家学者的文章。细细读来,感觉这是一组中肯、公正、全面看中国的好文章,其精彩之处表现为:

  • 标签: 中国 文章 公正 国际 读后感 《时事报告》
  • 简介:极少数的强势的人往往惧怕多数的贫穷的人。在公共关系计划之类出现很久之前,富人就发明了慈善、保护宗教和艺术、免费发放面包等办法,以使他们的财富与美德和慷概而不是掠夺和奴隶制联系起来。我们的媒体——观念制造业遵循着这一传统,躲开“帝国主义”这个词,避免报道所有表明

  • 标签: 美国 领导地位 帝国主义 霸权政治 全球市场
  • 简介:美国和东亚国际体系的变迁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美国是东亚国际体系变迁的重要推动力。美国和东亚关系的开启,在很大程度上是两种原先相互独立、性质不同的国际体系之间交往和冲突的过程。美国与东亚关系的发展,是东亚被逐渐纳入现代国际体系和美国塑造东亚地区国际体系的过程。东亚国际体系的变迁也对美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东亚地区多边主义的发展,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美国与东亚之间关系的性质。

  • 标签: 美国 东亚 东亚国际体系变迁 美国与东亚关系
  • 简介:由于国际格局的变化和“9·11”事件的发生,美国即将出台新的国家安全战略。这一战略将包括加强本土防卫、谋求绝对军事优势、实施“先发制人”打击等内客。新战略将从“攻”、“防”两方面谋求加强美国的军备系统,从而将在国际军备控制机制、新的军备竞赛以及核扩散等问题上,对当今国际军备控制带来巨大冲击。本文从三个方面对美国新安全战略及其对国际军备控制的影响,作一初步的分析。

  • 标签: 美国 新安全战略 国际军备控制 “9·11”事件
  • 简介:阶级团结是工人阶级在反对资本的斗争中最有力的武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工人阶级尤其需要加强国际团结.但美国工会运动的表现有悖于国际主义精神.美国杂志2000年7-8月号(总第52卷第3期)上发表了美国学者迈克尔·耶茨的题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包括美国工会运动吗?>的文章,指出美国工会运动深受资产阶级的思想腐蚀和政治控制,在目前情况下难于对无产阶级国际团结作出贡献,反而往往起消极作用.该文内容如下.

  • 标签: 美国 工会运动 无产阶级 国际团结 民族主义 帝国主义
  • 简介:美国提出建立“无核武世界”,既有助于强化其超强的常规军事优势,减少维持过于庞大的核武库的经济负担,又可以在核裁军和国际道义上处于有利地位。在高举“无核武世界”道义大旗的同时继续称霸全球,维持美国全球军事霸权,才是美国的真实战略目的。

  • 标签: 美国 “无核武世界” 核裁军 核安全机制
  • 简介:中国的国际战略研究要取得进步,除了从我们当前的国际政治实践中、从古代及近现代中国的战略经验和战略讨论中汲取营养外,还需要了解其他国家、尤其是一些主要大国的国际战略及其研究状况。在这方面,美国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系。美国虽然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但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国际战略研究要更为发达,这体现在其众多的研究机构、高素质的研究人员、充足的研究经费、丰富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健全的研究体制等诸多方面。而且,从其国际战略的实践来看,既有处理古巴导弹危机和在冷战中拖垮苏联这样的成功之作,也有深陷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泥潭这样的深刻教训,故可以从正反两方面为我们提供借鉴。

  • 标签: 国际战略 美国大学 近现代中国 古巴导弹危机 政治实践 伊拉克战争
  • 简介:二次大战后,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印支地区成为国际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是法国企图重建殖民制度所引发的,首先是法国殖民主义者与印度支那三国人民之间的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但它又不仅是法国与越、老、柬之间的冲突,而是一场各种力量参与的国际斗争。大国的卷入,特别是美国的插手和干涉是这场战争延续和扩大的一个至关重要外部因素。在纪念奠边府战役和日内瓦协议签订50周年之时,重新考察第一次印支战争的国际背景,不仅要研究法越矛盾以及英国、苏联、中国等等因素,还需对美国的介入及战争中美国的作用作充分的考量,才能对这场国际斗争有较深入的了解,并从中汲取有益的教训。

  • 标签: 国际背景 美国 印支战争 奠边府战役 印支地区 越南
  • 简介:冷战后,新保守主义曾在美国得势,一度成为美国战略的主要思想基础。然而,新保守主义在伊拉克战争中受到重挫,陷入低谷,美国大战略的思想基础转向何处?新自由国际主义很可能成为美国未来国际战略的思想基础。新自由国际主义一方面秉承自由国际主义传统,主张在民主自由国家之间建立以国际机制为基础、以权力为支撑、以大国自律为条件,以开放经济、集体安全为核心内容的国际秩序;另一方面将一些现实主义的特点糅合进去,在强调宪政制度的同时,也重视权力和国家利益。2002年启动的普林斯顿计划根据美国国际安全环境新特点和美国传统的国际秩序理想,提出了美国未来的安全大战略。从理论背景和实际内容来看,普林斯顿计划带有新自由国际主义战略的思想烙印,体现了国际宪政秩序、权力的自我克制、多边机制下使用武力、多边整合大国关系等新自由国际主义的原则。

  • 标签: 新自由国际主义 美国 大战略 国际秩序 伊肯伯里 新保守主义
  • 简介:美国的国会季刊出版公司1998年出版了一本《政治革命百科全书》(TheEncyclopediaofPoliticalRevolution),主编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杰克·A.戈德斯通。该书除序言、导言外包括300多个大的条目,涉及1500年以来至20世纪末全世界的重要革命事件、革命人物和与革命相关的概念。关于选材标准,戈德斯通在序言中写道,革命事件本身是千差万别的,人们很难将革命同起义、造反、内战、抗议运动、革命政变、改革运动等类似事件区分开来,革命其实与这些事件交织在一起。为此,该百科全书在选材上只注意了以下两个宽泛的特征。第一,发生了非常规的过程,其目的是在一个社会中强制

  • 标签: < > 书评 戈德斯通
  • 简介:中国首次设立驻非盟使团3月8日,中国首任驻非洲联盟(非盟)使团团长旷伟霖抵达非盟总部所在地、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履新,标志着中国首次在非盟设立使团。

  • 标签: 国际 埃塞俄比亚 非洲联盟 非盟 中国
  • 简介:巴基斯坦一辆中型客车16日上午在巴西北部戈希斯坦地区坠入山涧,造成24名巴基斯坦士兵死亡,另有5人受伤。巴基斯坦经常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超载、超速、车辆老旧,以及道路不佳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 标签: 重大交通事故 国际 巴基斯坦 中型客车 西北部 车辆
  • 简介:叙暴力冲突升级,和平计划搁浅自5月25日发生胡拉惨案以来,叙利亚政府军与反对派冲突不断,人道主义灾难愈演愈烈。整个国家已滑向内战边缘,联合国监督团频遭袭击,目前已无奈停止监察工作,处于“观战”状态。——香港时事评论员刘和平:叙利亚目前局势透视了三个基本趋势:中东大变局仍在缓慢推进;巴沙尔主导的政治变革计划已经失败,他正逐渐失去对局面的掌控能力;联合国提出的,且中俄力挺的叙利亚和平计划已到失败边缘。

  • 标签: 国际 和平计划 暴力冲突 时事评论员 叙利亚 人道主义
  • 简介: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三国5月7日至12日,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出席在俄罗斯举行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对白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外交部部长王毅:习主席此次欧亚之旅的主要成果是:第一,共同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伟大胜利。中国首次应邀派出由112人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方队参加红场阅兵,就是向为了自由与和平浴血奋战的各国人民表达敬意。

  • 标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 白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 国际 中国人民 周年庆典
  • 简介: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在纽约举行9月24日,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次峰会集中讨论核不扩散和核裁军问题,包括军备控制与核裁军、国际核不扩散机制、防止核材料非法贩运、核材料安全与国际和平安全等议题。

  • 标签: 国际核不扩散机制 核裁军 国家主席 裁军问题 军备控制 国际和平
  • 简介:罗塞夫连任巴西总统10月26日,现任总统、劳工党候选人迪尔玛·罗塞夫以大约3个百分点的微弱优势击败社会民主党候选人阿埃西奥·内韦斯,再次当选巴西联邦共和国总统。

  • 标签: 国际 社会民主党 候选人 总统 劳工党 共和国
  • 简介:伊朗启动核聚变研究。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萨利希24日宣布启动伊朗核聚变研究。萨利希透露,用于核聚变研究的启动资金约为800亿里亚尔(约合765万美元)。他还表示,伊朗愿与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就这一项目展开合作,国际原子能机构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对象。

  • 标签: 国际组织 国际原子能机构 合作对象 核聚变 启动资金 伊朗
  • 简介:<正>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今的国际传播(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即跨越主权国家传统国界的通过大众传播媒体进行的信息交流)日益便利、廉价、迅捷,国际间流通的信息量日益增加,受众面日益扩大。这对各国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不容质疑,同时,其消极作用(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也不容忽视。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交流问题研究委员会所指出的,“交流技术的迅猛发展既有极大的潜力,又具有很大的危险”。加之东西方冷战的结束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和文化因素比起政治和军事因素,在国

  • 标签: 国际法 国际传播 大众传播媒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国际公约 种族歧视